2020-10-14 08:30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趙超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隨著青云科技營收規模增加,公司的扣非凈利潤虧損金額亦在增加,公司云服務業務不僅盈利能力遠低于同行,而且毛利率大幅下滑。...
《電鰻財經》 趙超/文
9月4日,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云科技)首發申請,獲得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核通過。該公司是一家具有廣義云計算服務能力的平臺級混合云ICT廠商和服務商。
《電鰻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隨著青云科技營收規模增加,公司的扣非凈利潤虧損金額亦在增加,公司云服務業務不僅盈利能力遠低于同行,而且毛利率大幅下滑。
此外,青云科技選擇登陸科創板的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但在2019年,公司向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從上一年度的2603.05萬元,突然飆升到9805.29萬元,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將公司送上了3億元營收大關。
青云科技回復《電鰻財經》稱,公司先后授權3家渠道商成為總經銷商,并進一步簽署《授權總分銷商協議》,分別為北京神州數碼云計算有限公司、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10月起,總分銷協議簽訂及履行主體變更為其關聯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9年,北京神州數碼云計算有限公司、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并未出現在青云科技前五大客戶名單中。且在青云科技2020年8月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總經銷商有2家,并沒有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身影。
云服務盈利能力遠低于同行
《電鰻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營業總收入分別為2.39億元、2.82億元、3.77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虧損5360.62萬元、1.27億元、1.39億元。
2020年1-6月,青云科技營業收入為1.44億元,同比下滑7.4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058.97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6858.61萬元,虧損規模進一步增加。公司稱主要原因包括:公司上市前制定、上市后實施的期權激勵計劃,按期間分攤的股份支付費用應計入經常性損益,增加約1081.88萬元費用;公有云成本較上年同期上升7.74%,主要為IDC成本略有上升,合計貢獻約600萬元左右虧損。
青云科技預測,2020年1-9月,公司營業收入2.84億元至3.1億元,預計實現凈利潤-1.21億元至-1.14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至2019年,隨著青云科技營業收入增加,扣非凈利潤虧損額度在逐步加大。不過公司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金額同比收窄。
《電鰻財經》注意到,青云科技虧損主要來自云服務業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云服務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3%、-18.92%、-26.53%。同期,云服務業務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7.97%、9.38%、9.00%。
其中,優刻得毛利率在30%以上,金山云毛利率分別為-9.56%、-9.03%、0.19%。阿里云毛利率分別為-5.97%、-4.69%、-4.44%。
青云科技解釋稱,公司收入規模較小,而必要投入仍需保持在一定水平,從而構建完整的云服務產品線,規模效應尚未實現。“公司與阿里云、金山云等互聯網科技巨頭下屬發行人相比,在品牌競爭上仍然存在一定劣勢。”
2017年度至2019年度,青云科技云產品板塊營業收入分別為1.25億元、1.59億元及2.46億元。同期,公司云服務板塊營業收入分別為1.14億元、1.22億元、1.30億元。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青云科技云服務業務盈利能力遠低于同行,且盈利能力持續大幅下滑,與行業走勢相違背。
“關于公司收入越高,虧損越大的理解不正確。公司云服務收入占比較小;云產品收入占比高,增幅大,增長快,毛利高,且又收入集中在下半年的季節性特征。”青云科技對《電鰻財經》表示,公司云服務分部業務毛利率為負屬于行業正常現象,公司前瞻性布局網絡接入服務及SD-WAN服務,也部分導致折舊計提增加,未來隨著云服務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會進一步拉高毛利率。
第一大客戶采購突增 為公司符合上市標準沖業績
《電鰻財經》注意到,青云科技第一大客戶在2019年向公司采購金額突然大幅飆升,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將公司收入送上科創板門檻。
青云科技符合并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四項的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電鰻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青云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2.39億元、2.82億元、3.77億元,2018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7.99%,2019年,該數據突然飆升至33.69%。
而青云科技第一大客戶,可謂勞苦功高。
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至2019年均為青云科技第一大客戶。2017年,青云科技向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銷售金額為2822.74萬元,2018年該數據下滑至2603.05萬元。但在2019年,青云科技向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銷售金額突然飆升至9805.29萬元,相對于2018年,暴增了7202.24萬元。
而在2018年、2019年作為青云科技第二大客戶的精誠(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向青云科技采購金額為1871.60萬元,相對于2018年度的2603.05萬元,出現下滑。
資料顯示,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為報告期內青云科技云產品板塊的總經銷商,與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2019年因商務安排變動,公司云產品板塊總經銷商由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2019年,青云科技營業收入37682.20萬元,如果扣除同期公司向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突然激增的的7202.24萬元,則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30479.96億元,剛剛跨過公司選擇的3億元科創板上市收入標準。
天眼查顯示,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高志遠、馬志坤分別持有該公司90%、10%的股份。
“公司先后授權3家渠道商成為總經銷商,并進一步簽署《授權總分銷商協議》,分別為北京神州數碼云計算有限公司、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10月起,總分銷協議簽訂及履行主體變更為其關聯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青云科技向《電鰻財經》表示,確定上述總經銷商的主要原因及考慮包括:一方面,3家總經銷商均為業界知名企業,已建立起龐大的二級經銷商體系,可協助公司快速進行產品推廣;另一方面,3家總經銷商擁有良好的風險控制體系和雄厚的資金實力,可向公司按時付款、降低公司資金風險。
而對于2019年公司向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銷售產品,最終流向了哪里,公司沒有正面回應。
《電鰻財經》進一步研究發現,青云科技回復稱的北京神州數碼云計算有限公司、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兩家總經銷商,在2017年至2019年,均未進入公司前五大客戶名單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青云科技2020年8月份提交的《招股書》中,公司提到的總經銷商,只有北京神州數碼云計算有限公司、北京偉仕云安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10月起,總分銷協議簽訂及履行主體變更為其關聯公司佳電(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并沒有四川長虹佳華信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身影。公司《招股書》披露,是否涉嫌信息披露遺漏?
值得注意的是,青云科技擬發行不超過12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為不超過4746.2175萬股(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之前)。按照預計市值不低于30億元計算,則公司發行價為63.21元。
青云科技此次募投項目為云計算產品升級項目、全域云技術研發項目、云網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總計擬投入募集資金118816.04萬元,按照公司擬發行1200萬股計算,則公司每股發行價為99.01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10日,登陸科創板2019年凈利潤虧損的公司共計11家。其中,首發價格超過63元的,只有寒武紀和康熙諾,首發價格分別為64.39元、209.71元。康熙諾身上有新冠疫苗預期,而寒武紀具有國內AI芯片龍頭。作為云計算和云服務中部企業的青云科技,在目前新股認購價格普遍“壓價”的情況下,公司能否成功發行新股滿足市值30億元的上市條件?
對此,青云科技回復《電鰻財經》稱,發行市值,將取決于資本市場對公司的判斷,但有一些信息可供參考。“招股說明書中顯示,青云科技于2020年3月制定了2020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行權價格為100元/股。”
研發占比下滑 與行業趨勢不符
對于科創板企業而言,研發能力是考核公司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而青云科技2019年研發費用率卻大幅下滑,與行業增長趨勢相反。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青云科技研發人員共計193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8.14%。 2017年度至2019年度,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067.42萬元、6426.93萬元和6954.2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2.82%、22.81% 及18.45%。
2019年,青云科技研發費用整體微增,但占比卻出現下滑,與行業趨勢不符。
國內可比上市公司中有深信服、優刻得、卓易信息。2019年,境內可比公司均值研發費用投入占比為17.29%,相對于2018年的16.43%,呈現上升趨勢。其中,除優刻得,另外兩家公司研發費用率同比都有所增加。
同樣,2019年,境外可比公司均值研發費用率為28.83%,相對于2018年的25.22%,提升3.61個百分點。
“公司高度重視產品研發與創新,持續保持對產品研發項目的較大投入,研發費用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有顯著增加系公司營業收入增加所致。整體來看,相比于同行業可比公司,較境內可比公司基本一致,較境外可比公司略低,具備合理性。”青云科技告訴《電鰻財經》,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較高,對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高水平的研發投入能保證公司的研發能力,有利于公司核心技術的持續完善以及相關產品的快速迭代。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