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08:1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電鰻快報》觀察,南凌科技此次IPO募資4.2億,辦公場地用掉1.18億元。其拋出的募資運用卻是財大氣粗,近三成的資金被計劃投資到超萬平米的辦公場地,項目新增勞動崗位平...
《電鰻快報》文/林妍
公開消息顯示,主做增值電信服務的南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凌科技)IPO上市申請已于2020年8月20日過會,這家公司離成功募資又近了一步。但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該公司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可總結為七疑。
疑一:超億元募資用于買房
據《電鰻快報》觀察,南凌科技此次IPO募資4.2億,辦公場地用掉1.18億元。其拋出的募資運用卻是財大氣粗,近三成的資金被計劃投資到超萬平米的辦公場地,項目新增勞動崗位平均工資甚至超過部分高管。
招股書還顯示,南凌科技的大部分生產及辦公用房主要來自租賃,包括在香港租賃的辦公場所,合計共9處房屋。但其中部分房屋的出租方暫未取得房產證,存在瑕疵。除此之外,南凌科技租賃的房屋均未履行房屋租賃登記備案手續。因此,該等未辦理租賃登記備案事項可能導致南凌科技被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如逾期不改正的,則可能被處以罰款。
疑二:前腳突擊分紅后腳募資“補血”
在籌備本次IPO時,南凌科技密集進行了兩次現金分紅,這兩次現金分紅時間間隔6個月,共分紅4000萬元。而本次沖刺上市,南凌科技募投項目之一“補充流動資金”計劃使用募集資金5000萬元。
據《電鰻快報》調查,2018年12月25日,南凌科技召開2018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2017年度利潤分配議案》,向股東現金分紅1500萬元,按照股東持股比例分配。上述股利分配已經支付完畢。2019年6月18日,公司召開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2018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向股東現金分紅2500萬元,按照股東持股比例分配。上述股利分配已經支付完畢。
資料顯示,招商證券對南凌科技的上市輔導自2018年1月12日開始,至2019年9月結束,共進行了近20個月的輔導。2019年10月23日,南凌科技報送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
疑三:報告期存多家空殼子公司
《電鰻快報》?注意到,南凌科技擁有4家全資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分別為南凌信息、南凌云計算、香港南凌、浙江凌聚,控股子公司為青島南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五家公司中有兩家疑似為成立了多年的空殼子公司。而招股書中對于這兩家空殼公司的背景并未做過多說明。
其中,深圳市南凌云計算有限公司(簡稱南凌云)疑似為空殼公司。南凌云成立于2016年12月16日,其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實收資本為0萬元。南凌云成立雖然已經快4年,截至2019年年底,南凌云總資產為0.68萬元,凈資產-0.32萬元,凈利潤-0.17萬元。
另一家是南凌科技的控股子公司青島南凌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疑似為空殼公司。青島南凌成立時間更早,其在2013年1月30日就已經注冊成立,關于青島南凌的主營業務,招股書中赫然寫著未從事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青島南凌總資產為11.28萬元,凈資產為-3.86萬元,凈利潤為-8.16萬元。如果沒有從事任何經營活動,為何已經資不抵債了?
南凌科技為何要成了這兩家空殼子公司,初衷是什么?既然沒有從事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為何遲遲不去注銷?
疑四:主承銷商竟是關聯客戶
《電鰻快報》還發現,此次IPO的主承銷商和南凌科技下游客戶之間存在關聯關系,而對此招股書中也未作出任何披露。報告期內,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凌科技主要原有持續合作的客戶之一,南凌科技主要為招商銀行總行及其下屬各分行支行提供視頻會議系統的設備采購、安裝、工程實施及維保服務,雙方已合作多年,合作關系良好穩定。
從業務合作金額來看,南凌科技和招商銀行存在金額巨大的業務來往:2017-2019年,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貢獻的系統集成業務收入分別為1131.59萬元、1360.19萬元和2055.12萬元。而本次IPO的主承銷商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屬于同一家集團控制。
也就是說,南凌科技和主承銷商招商證券存在關聯的業務往來。作為主承銷商,其職責是向外界獨立客觀準確地披露發行人南凌科技的相關重要信息,而一旦兩者存在關聯關系,主承銷商招商證券的客觀獨立性就很難得到保障。而對于這種關聯關系,南凌科技的招股書中顯然沒有作出任何風險提示。
疑五:產品質量問題嚴重
南凌科技曾由于合同糾紛被告上法庭,最終因自身的產品問題而敗訴。2016年9月,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了西安海舟實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南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
本糾紛在于南凌公司沒有履行合同中約定的質保期內負責質量維修的義務,導致海舟公司自LED顯示屏安裝后長期不能正常使用,海舟公司無法將LED顯示屏用于商業出租并進而獲利,南凌公司的違約行為與海舟公司的利益受損之間有著直接因果關系,南凌公司應當賠償其違約行為給海舟公司帶來的損失。由于海舟公司無法舉證證明其實際損失的情況,故結合南凌公司的過錯程度,違約行為的持續時間、LED顯示屏放置的地段等主客觀因素,酌情認定南凌公司賠償海舟公司損失20萬元。
最終,法院判決深圳市南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上訴人西安海舟實業有限公司支付拆遷維修費用33.816萬元以及賠償上訴人西安海舟實業有限公司損失20萬元。
而對于自身產品出現嚴重質量問題這一黑歷史,南凌科技在招股書中顯然沒有提及。
疑六:采購數據對不起來
南凌科技披露,北京圣世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南凌科技2017年第五大供應商,南凌科技向其采購811.92萬元。北京圣世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其2017年的年度報告卻顯示,當年向南凌科技銷售的金額為894萬元。
是南凌科技少付了82萬元,還是圣世博泰多收了82萬元的采購款?里面有什么貓膩?
疑七:董事長難當利益輸送
《電鰻快報》根據天眼查數據,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陳樹林、蔣小明為南凌科技控股股東和共同實際控制人,各自分別直接持有公司35.41%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70.82%的股份。其中,陳樹林2006年9月至今,擔任南凌信息執行董事兼總經理;2013年1月至今,擔任青島南凌董事長;2013年10月至今,擔任海岱柱石董事長;2016年5月至今擔任航旅信息董事長。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擔任深圳南凌有限董事長、總經理;2006年12月至2016年8月,擔任南凌有限總經理;2016年8月至今,擔任南凌科技董事長、總經理。
陳樹林目前實際控制著15家公司,擔任高管的企業更是多達17家。如何能保持公司之間不發生利益輸送,確實需要時間考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