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08:2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即將上市的三江電子,是泛海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盧志強,截至2020年6月30日,盧志強間接控制三江電子75%的股份。...
《電鰻快報》文/高偉
11月26日,證監會披露了深圳市泛海三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江電子”)注冊申請文件,三江電子距離上市僅差臨門一腳。這家公司回順利上市嗎?《電鰻快報》驚然發現,三江電子IPO背后,卻清晰可見“攪局者”。當然,三江電子自身也存在眾多疑慮。
《電鰻快報》就相關問題向三江電子發去了求證函,但已近兩月,仍無獲得回復。三江電子IPO的宿命會是什么?
攪局者來了
《電鰻快報》注意到,即將上市的三江電子,是泛海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盧志強,截至2020年6月30日,盧志強間接控制三江電子75%的股份。盧志強是中國最大的民營資本集團之一泛海集團的創始人。目前,泛海系控股和投資了泛海控股、民生控股、泛海金融等多家內地與香港上市公司,集團所屬公司上百家。
遺憾的是,近年來,泛海系債務問題較為嚴重,短期償債壓力陡增,旗下債券頻頻被國內外機構下調評級。為解決流動性困境,泛海系在拋售國內國外的土地資產,并為旗下金融機構引入國資。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系間接持有螞蟻集團6570萬股,按發行價計算,持股市值45.2億元,然而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泛海系可謂扼腕嘆息,到嘴的肉就這么沒了。這次三江電子上市,泛海系則倍加小心。
不過,三江電子有可能受到控股公司泛海控股的拖累。2017年和2018年,泛海控股負債分別為1602.79億元和1836.67億元,負債率高達85.36%和86.6%。2020年,泛海的債務依然居高不下,受疫情影,短債壓力增大,發債融資多次未能獲得市場足額認購。截至2020年9月30日,泛海控股負債合計1444.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50.36億元,長期借款291.26億元,應付債券110.11億元。
三江電子的保薦券商開源證券、民生證券認為,“若償債資金無法及時到位或與債券投資人的償付安排無法及時達成,公司的上述關聯方可能會產生債券違約風險。若上述關聯方發生債券違約且無法最終償付,可能對公司股權穩定性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市場人士稱,短短兩年多時間,三江電子借殼上市和IPO上市均以失敗告終,這次上市會不會受到泛海系影響?
利益輸送謎團
三江電子的母子公司交易,也讓市場質疑可能存在利益輸送。
2017年-2019年報告期內,三江電子母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3228.14萬元、83271.44萬元、93705.9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400.39萬元、4002.65萬元、6953.77萬元。同時,結合上述三江電子合并報表之后的營收,可以發現,除了2017年之外,2018年和2019年三江電子母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均高于合并報表之后的營業收入。
那么,為何2018年和2019年三江電子母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會高于合并報表之后的營業收入?
此外,結合2018年和2019年,三江電子母公司和三江科技合計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1.56億元。一般情況下,三江電子母公司和三江科技的業績均是對外交易,其合計產生的凈利潤遠高于合并報表之后的凈利潤。
由此可見,三江電子母公司與其子公司之間肯定是存在交易,從而導致三江電子合并報表之時,三江電子母公司與其子公司之間的交易形成了對沖,使其母公司的營收及兩者相加的利潤高于合并報表之后的數據。那么,三江電子母公司為何要與子公司之間合作交易?其目的是什么?
《電鰻快報》還注意到,董事長李明海共有35條任職信息,共有24家公司。其中擔任法定代表人10家,擔任股東2家,擔任高管23家,實際控制權4家。尤為關注的是,李明海共518條周邊風險信息,預警提醒同樣多達430條。其中,他擔任高管的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曾因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他擔任高管的泛海建設集團青島有限公司曾因未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信息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他任高管的民信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因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他擔任高管的上海良易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曾因未按規定提交年度報告信息而被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
有市場質疑,董事長同時任職數十家公司高管,如何避免利益輸送?
產能利用有問題
招股說明書顯示,三江電子2015年-2016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25.07%和27.75%,而行業平均水平分別是30.38%和40.57%,顯著低于同業平均水平,同時也明顯低于產品結構與公司基本一致的青鳥環宇的負債率。
不僅如此,同期公司無任何短期負債及長期負債,賬上貨幣資金分別高達1.71億元和1.1億元,而且2015年公司甚至拿出1.7億元的資金拆借給關聯公司,種種指標表面公司并不缺錢。然而公司在IPO項目中仍然需募集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其項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讓人疑惑。
此外,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主產品火災報警控制器及消防聯動控制器的產銷率出現了較大波動,2014-2016年產銷率分別為90.3%、87.9%和90%,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寫到會披露產能利用率這一指標,但最終并未披露,產能利用率成謎,公司擬募投1.5億元建設的消防產品擴充項目,公司表示具備新增產能銷售能力,不過沒有給出具體的量化指標。
結合三江電子的財務狀況看,其上市或許并非為了解決缺錢或者產能緊張的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