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6 08:0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A股IPO保持活躍,能有效匹配社會資金供求,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有助于發揮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在疫情深刻影響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的2020年,A股IPO創紀錄融資4599億元。數據顯示,這一數字較2019年增長八成,創下A股2010年以來IPO募資規模之最。
專家表示,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A股IPO保持活躍,能有效匹配社會資金供求,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有助于發揮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A股IPO數量冠全球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今年以來,IPO市場呈現加快發展的積極態勢。無論是新股發行數量還是首發募集資金數額,均遠超2019年整體水平。
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382家企業首發上市,合計募集資金4599.08億元。上市家數較2019年增長近九成,僅次于2017年;募資總額較2019年增長八成,已超過2011年至2019年間任何一年。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A股成立30年來,年IPO募資規模超過4000億元的僅有3次,分別為2010年的4856億元,2007年的4768億元,以及今年以來的4599億元。也就是說,今年A股IPO募資規模已創十年新高。
放眼全球,A股交出的IPO成績單依然亮眼。據德勤統計,上海證券交易所IPO的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深交所的IPO數量也高居全球第三。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年IPO融資額分別排名全球第三和第五位。
按照IPO進程來看,A股市場全年將有387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樣位居全球第一。
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表示,年內IPO融資規模大幅提升,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其一,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推進。科創板和創業板實行注冊制,簡化了企業發行上市融資的審批流程,提升了融資效率。其二,政策加強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監管部門通過金融體系改革,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科技類企業登陸A股。其三,年內流動性整體相對寬松。社會財富配置重心向金融資產轉移,提升二級市場信心。
積極擁抱注冊制
中芯國際、京滬高鐵、金龍魚、中金公司……回顧即將收官的2020年,這些募資規模超百億元的企業IPO,在A股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企業,有一半選擇了通過注冊制發行。
IPO成績單亮眼,注冊制功不可沒。數據顯示,通過注冊制發行的IPO項目數量和籌資額均占全年總量的五成以上。A股IPO融資額前十榜單中,選擇注冊制發行的企業就有8家。A股市場展現出積極擁抱注冊制的態勢。
德勤中國全國A股市場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李渭華表示,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經歷密集與嚴謹的改革,當中以設立科創板以及將新股注冊制從科創板擴展至創業板最為顯著。與去年比較,這兩個板塊今年增長也最為迅猛。
據統計,今年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中小板上市的融資金額分別為1188億元、2175億元、870億元、366億元。科創板今年已經超越主板,募資額在A股各板中位列第一。
據安永統計,注冊制排隊企業的數量也超過了審核制企業排隊數量。目前A股排隊上市企業超過800家,其中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和科創板IPO排隊企業家數占到近八成。
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伙人李康認為,2021年IPO活動將依舊保持活躍。從行業分布來看,在排隊企業中多家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這兩個板塊有望成為明年企業上市的主渠道。
助力新興產業發展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對中小科創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從年內IPO企業所屬行業看,半導體、醫藥生物等新興產業構成年內IPO的主體。半導體和半導體生產設備行業募資額超過800億元,制藥、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行業募資額超過500億元,加上技術硬件與設備、軟件與服務等科技公司較為集中的行業,上述幾大行業公司合計募資額占到年內A股IPO募資總額的半壁江山,資本市場助力新興產業發展的力度可見一斑。
從A股市場現狀看,上市企業多是各行各業具有一定實力,或者具有一定品牌的制造和研發類企業,IPO過程中的融資活動對于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資本市場在服務中小企業和創新經濟融資方面具有獨特作用。”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表示,資本市場可以有效識別風險并準確估值;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為不同生命周期的企業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資本市場特有的風險代償機制,可以推動資本要素向更多中小企業聚集。從成熟市場的經驗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是依靠資本市場。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