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08:59 | 來源:浙江新聞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月12日13時20分,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溫醫大附一院”)南白象院區,一輛“救護車”正鳴笛駛入大門。...
近日,有溫州市民向記者反映,他在家人突發疾病需要救治時,卻來了一輛“山寨”救護車。這樣的經歷,溫州有不少市民也曾遇到過。
“山寨”救護車,是指那些不具備醫療資質,缺乏專業的醫護人員,卻以“救護車”的名義招攬客人,接送患者的車輛。這樣的車在溫州有多少?有哪些問題?為什么難監管?記者連日來對此展開調查。
醫院附近,標識各異的“救護車”
1月12日13時20分,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溫醫大附一院”)南白象院區,一輛“救護車”正鳴笛駛入大門。
記者看到,這是一輛浙K牌照的面包車,白色車身紅色條紋,車頂裝藍色警報燈。車身上有一個咨詢電話,車頭標有藍色的“浙江急救”四個大字。它的邊上,還停著另一輛浙K牌照的“救護車”。
5分鐘后,一名工作人員打開車廂,記者看到,里面有病床、擔架、氧氣袋等設備。這名工作人員說,他們負責患者的接送,配有專業的醫生、護士,當問及車輛是否和正規120救護車一樣,他含糊地說:“差不多”。
在院區東側停車場以及停車場對面的橋邊,記者看到15輛類似的“救護車”,都不是溫州本地牌照。車的外形基本類似,但仔細看,標識、字體等細節各有不同。比如,一輛冀F牌照的“救護車”,車頭有紅十字和“中國急救”標識;一輛皖L牌照的“救護車”,車頂標注“120”;一輛皖M牌照的“救護車”,車頭是大大的“救護”二字。
“這個停車場,有時候會停幾十輛‘救護車’。”停車場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們雖是外地牌照,但長年停在這里。
這些“救護車”不僅開到醫院周邊,也把觸角伸進了醫院的各個角落。院區2號住院樓,記者發現樓梯口、走廊里,隨處可見各種“救護車”的名片。
破壞行業秩序,涉嫌非法行醫
記者打通一張名片上的電話,對方表示,他那兒有醫生和護士,可以提供醫療服務,10元錢一公里,北京、上海都可以去。當記者問起醫生、護士是否有相關資質,他說都是在溫醫大附一院工作的,緊接著又改口:“他們就是車上的醫生。”
溫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干丹軍介紹,溫州120救護車是經過衛生部門許可,并在交警部門上牌的車輛。目前,溫州市共有正規的120救護車259輛。這些車輛標識統一:車身使用白紅藍三色噴涂,浙C牌照,車頭有“浙江急救”加蛇杖標識,兩側有蛇杖標識和醫療機構名稱、急救電話120等字樣。
“120救護車負責院前醫療急救轉運,應該服從急救指揮機構派發的任務從事院前急救工作。根據相關規定,沒有資質的車輛提供診療服務,涉嫌非法行醫。”溫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1月13日,記者來到溫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進一步了解這些“救護車”的情況。經查,這些車輛的登記地點多為外地的醫療機構,當記者找到這些機構,詢問是否有救護車長期在溫州從事醫療活動時,對方大多表示否定。
一輛冀F牌照的車,登記地點為定興縣博愛醫院,記者打通該醫院電話,對方稱,他們沒有救護車在溫州,同時表示,確實接到反映,有“救護車”打著他們醫院的名義從事醫療活動,如果遇到這樣的車,千萬不要上當。一輛皖K牌照的“救護車”,登記地為太和縣安捷信醫療護送有限責任公司,記者查詢得知,該公司的業務范圍不含醫療服務,當記者詢問對方是否有“救護車”長期在溫州時,對方表示無法回答。
雖是“山寨”的,但這些“救護車”在路上照樣鳴笛、超速、闖紅燈。干丹軍說,這些“山寨”救護車,就是刻意模仿120救護車,常人很難分辨。
這些“救護車”上,落后的設備和業余的“醫生”,可能對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脅。鹿城區的張先生曾叫過一輛“山寨”救護車護送親人從樂清到溫州。他說,車上臟兮兮的,設備也很破舊,醫生和護士好像什么都不會,開到半路,他們還提出漲價。
監管存在困難,需要多方協調
記者了解到,“山寨”救護車問題,溫州相關部門也進行過整治,但一直得不到根除。
溫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衛生部門負責對這些車輛涉嫌非法行醫行為進行查處?,F實中,一些患者也確實存在院后護送等需要,給了這些車輛營運的空間。他們會在職責范圍內引導醫院加強院后服務,但管理這些車輛需要衛生、交通等部門發揮合力。同時,對外地牌照的救護車,溫州衛生健康部門一般會致函外地牌照所在地的衛生健康部門,要求加強對在異地從事轉運活動車輛的管理。
溫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直將打擊非法救護車作為重點管理工作之一,也打擊過一些“山寨”救護車。交管部門也將會繼續加大排查整治力度,歡迎市民通過110舉報有關線索。
溫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業務指導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救護車等特種車,都有明顯的警報燈以及救援字樣標志標識,他們在執法過程中一般不會檢查或者設卡阻攔救護車等特種車,避免耽誤救援時間,但是,如果不是正規的救護車卻從事著轉運服務,就涉嫌非法營運。
如何從根源上治理溫州“山寨”救護車,浙江新聞客戶端將繼續關注。
【浙江新聞+】
誰來管,如何管
“山寨”救護車亂象頻發,到底該誰來管?如何管?
監管涉及多個部門。比如,衛生部門管正規救護車卻管不到“山寨”救護車,交通和執法部門難以辨別真假救護車,就不易檢查,最終形成監管真空。要想加強“山寨”救護車的規范管理,首先要衛生、交通、執法等部門加強聯合、共享數據,發揮監管合力。
如何發揮合力?采訪中,不少人希望在更高層面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督促各部門共同做好監管工作。大家有章可循才能密切配合、互相補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有院后轉運的需求。目前正規救護車數量少,且負責院前急救。病人想轉運,有的通過醫院等正規渠道去聯系車輛,有的私下找黑車,存在重重隱患。
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各部門通力合作,讓院后轉運服務更規范更安全,讓病人享受更優質更方便的服務。記者了解到,有的醫院提供院后轉運服務,在前臺放置提供院后轉運的資料供病人查閱,這種做法值得點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