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08:4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三板的正循環生態不斷優化,未來與其他板塊的估值差距會不斷縮小
2020年以來,新三板“日漸苗條”,當年新增掛牌企業136家,卻有902家企業摘牌。除了部分被強制摘牌的公司外,主動申請終止掛牌的公司占到八成以上。另一方面,去年超過百家新三板企業成功IPO,占全部過會公司近三成。
“好學生”不斷離場,“新生源”數量較少。針對此情況,業內人士表示,新三板的正循環生態不斷優化,未來與其他板塊的估值差距會不斷縮小,精選層公司的估值會逐漸上升,因此掛牌公司要認清自身情況,關注企業發展,切勿好高騖遠。而在政策層面,期待監管層進一步推出培育優質掛牌公司、建立良性循環市場生態的政策“組合拳”。
數據顯示,新三板全市場市盈率從19.74倍上升至21.10倍,其中精選層市場的市盈率為28.10倍,高于全市場水平。以精選層公司連城數控為例,受益于光伏行業景氣回升且背靠第一大客戶隆基股份,連城數控在精選層掛牌后成為精選層首只“百元股”,股價繼續上漲,滾動PE達到60倍,估值已經追上同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晶盛機電,說明新三板市場價值洼地正地不斷被修復。
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林思閃表示,精選層掛牌公司股價漲跌變化與基本面相關度逐漸增強。第二批精選層企業中,2020年11月掛牌的有4家,開市首日僅1家破發;12月有5家公司掛牌,開市首日無一破發。掛牌1個月股價持續上漲的精選層公司2020年半年報和三季報業績增速較高,而股價波動不大甚至下跌的精選層企業,其半年報業績無太大改善。因此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質地本身,而公司也應該專注提高自身治理水平。
安信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諸海濱表示,過去三年里,部分新三板企業一會兒轉港股,一會兒轉科創板,反而缺少對自身的關注,從而錯失了很多機會。尤其是當企業盈利體量較小,自身業務不突出時,很容易被邊緣化。企業還是應該踏踏實實發展自身,不要盲目轉板。
諸海濱指出,由于不同資本市場估值不同,企業及其投資者是逐利的,肯定不愿意待在估值低的市場,然而有時候企業的預期目標太高,會導致投資者的行為發生了變化。精選層本質是慢慢向二級市場過渡的市場,政策固然重要,但投資的本質還是要看企業的價值。公開發行階段,公司不要把目標放得太高,讓投資者賺到錢。企業獲得融資后不斷發展自身,成長到一定規模再去往其他資本市場,從而獲得更高的定價,這樣企業、投資者、中介機構都能獲利,形成正向循環,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企業來新三板掛牌。
華安證券新三板分析師王雨晴認為,2021年新三板的政策及市場自我調整有望繼續良性循環。政策方面,創新企業掛牌準入制度、轉板制度、混合交易、融資融券等業務制度,存量公募、社保、境外合格投資者等長期資金加快入市及進一步優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的落地和完善值得市場期待。
王雨晴表示,隨著未來精選層企業數量的增加及轉板路徑的打通,市場投資者對三板市場及企業的認知將更加充分和全面,有利于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優勝劣汰和要素資源的市場化分配,夯實三板市場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孵化”和“培育”地位。
“短期內還是要把目前的政策協同并進,研究機構為投資者挖掘核心資產,監管部門要引導機構投資者關注優質公司。經過一年多的改革,精選層的推出向下連通了創新層、基礎層企業的路徑,向上打開了公開發行和轉板制度連通了滬深市場路徑,這兩個‘循環’預計在2021年將正式形成。改革的政策一定要以‘組合拳’的形式去實施,要等到所有的政策都出齊了,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諸海濱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