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13:53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賽倫生物目前已完成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該公司主要從事抗毒素、抗血清類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
利用一款國內獨家“壟斷”產品的大幅漲價來提振業績,新產品卻一度退貨停售,上海賽倫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倫生物”)的科創板IPO之路并非坦途。
上交所官網顯示,賽倫生物目前已完成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的回復。該公司主要從事抗毒素、抗血清類生物制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
時代商學院查閱其招股書發現,賽倫生物的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僅有三項在售產品,業績提升主要依靠其國內獨家“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的提價,但該產品的銷量卻并未好轉。其“抗狂犬病血清”產品上市多年仍未實現規模銷售,產品線拓展能力存疑。
一、產品結構單一,提價難掩銷量下滑
目前,賽倫生物主營產品有三項,分別是“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馬破免疫球蛋白”和“抗狂犬病血清”。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抗蛇毒血清系列產品”和“馬破免疫球蛋白”兩類產品合計營業收入分別為1.2億元、1.44億元、1.88億元和7559.94萬元,占公司主營業務的比例超過99%,而“抗狂犬病血清”的最高銷售額僅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的0.02%,產品結構單一且營收比例極度不平衡。
占據賽倫生物主營業務收入大頭的抗蛇毒血清類產品,目前為國內獨家生產與銷售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毛利率也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自2015年醫改實施以來,賽倫生物抗蛇毒血清類產品的售價逐年大幅提升,其中抗眼鏡蛇毒血清的漲價幅度高達375.29%。賽倫生物在其招股書中也坦言,抗蛇毒血清類產品銷售價格的提升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賽倫生物蛇毒血清類產品的平均價格漲幅均超過1.47倍,毛利率高達89.8%、92.56%、92.7%和91.11%,銷售收入分別為5280.13萬元、8015.45萬元、1.12億元和4574.32萬元,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44.16%、55.53%、59.48%和60.57%。
賽倫生物業績增長明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賽倫生物分別實現總營收1.2億元、1.44億元、1.88億元和7559.94萬元。然而,蛇毒血清類產品的銷量并未見與營收的同步增長,年銷量分別為8.49萬只、7.97萬只、10.34萬只和4.1萬只。顯然,賽倫生物蛇毒血清類產品銷量呈現出波動下滑的趨勢,銷量的增速遠不及其價格與總營收的增速。
時代商學院認為,抗蛇毒血清無法實現銷量顯著提升,主要原因是該類產品售價高昂,且市面上還存在蛇毒血清產品的替代療法,抗蛇毒血清的市場拓展難度大。
蛇毒血清類產品單價在1128元到2500元之間,而替代品季德勝蛇藥片等中成藥一盒的售價僅為48元左右,價格差異過于懸殊。在效果差異并不大的情況下,患者普遍會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
據統計,我國境內存在30萬蛇傷病患,但每年僅5萬左右人次毒蛇咬傷患者使用了抗蛇毒血清。賽倫生物認為,這意味著該產品仍有大量增長空間。但時代商學院認為,愈發高昂的價格或許會成為推廣該產品的最大阻礙,賽倫生物的這種銷售策略與其銷售預期存在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賽倫醫療也被上交所質疑是否違反《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靠拉高售價來提升業績的道路恐怕只會越走越窄。
賽倫生物在其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如果國家或地方有關部門出臺針對公司抗蛇毒血清產品的限價政策,導致該產品銷售價格降低,或者因新參與者的競品出現導致競價性降價,公司將因此面臨業績增長放緩或者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目前,賽倫生物蛇毒血清的年產量僅在9萬只左右,此次IPO擬募資項目擴產后,抗蛇毒血清的年產量將增加20萬支,產量翻了兩倍多。但賽倫生物在報告期內的產能利用率從未超過90%,其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消化新增產能仍待商榷。
此外,在賽倫生物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第二大的馬破免疫球蛋白產品,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產品的銷售量分別為253.78萬支、237.97萬支、281.3萬支和109.1萬支。可以看出,賽倫生物的馬破免疫球蛋白產品的銷量也同樣不容樂觀。這也意味著,賽倫生物產品結構單一給未來經營帶來不利影響的風險正在不斷擴大,新產品線的開發迫在眉睫。
時代商學院認為,隨著我國市場監管總局對醫藥生物行業壟斷行為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賽倫生物依靠漲價而提升整體業績的行為注定不具備可持續性,若不能及時開發新產品線以改善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賽倫生物的業績水平恐難持續提升。
二、曾遭退貨停售,產品拓展困難重重
招股書顯示,賽倫生物的“抗狂犬病血清”產品不僅銷售額占比很低,該產品還一度發生退貨和停售的情形。
2018年,由于經銷商退回未銷售的抗狂犬病血清產品,賽倫生物當期該產品虧損2.03萬元。賽倫生物也表示,自2015年取得該產品的生產注冊證后,其實際生產和銷售并未達到預期水平。
2016年,賽倫生物對該產品的預計產銷量分別為30萬支和24萬支;2017年預計產銷量為15萬支和12萬支。但2016年的實際產銷量僅2.8萬支和1200支,2017年實際產銷量僅3.35萬支和600支。實際產銷量不僅遠未及預期水平,銷量還呈現腰斬的態勢。
時代商學院認為,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該產品市場推廣難度較大。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是以主動免疫方式治療狂犬咬傷的狂犬病疫苗,而賽倫生物生產的抗狂犬病血清則是被動免疫制劑,其功能與作用機制并未形成社會普遍認知,因此產品市場前景遠不如狂犬病疫苗。同時,由于抗狂犬病血清需與狂犬病疫苗搭配使用,因此基本只能銷往已有提供狂犬病疫苗接種的醫療機構,銷售渠道的擴張存在較大困難。
二是產品技術仍存在一定缺陷。與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相比,現階段的抗狂犬病血清產品過敏反應仍然較大,不利于進行臨床診療,工藝有待進一步改進。
2015年和2019年,賽倫生物分別對抗狂犬病血清進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抗狂犬病血清工藝升級,然而產品銷量并未得到提升。如今賽倫生物正在進行第三次抗狂犬病血清工藝升級,但抗狂犬病血清是否能實現銷售預期并形成規模銷售還是未知數。
此外,從發明專利上來看,賽倫生物目前總共擁有8項國內授權發明專利,而同行企業華蘭生物、天壇生物、上海萊士和衛光生物的發明專利數量合計均超過17項,華蘭生物更是擁有合計60項的發明專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