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2 06:1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蘭生物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群C群...
《電鰻快報》文 / 米萊
華蘭生物(002007.SZ)一季度業績下降,血制品收入占比下降值得警惕。與俄羅斯基金合作生產新冠疫苗會否加速其疫苗業務的分拆上市?
一季度業績萎縮
4月29日晚間,華蘭生物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稱,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6.23億元,同比下降7.9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口扣非后凈利潤約為2.53億元,同比增長2.23%;基本每股收益0.1384元,同比增長2.22%。
營業收入和扣非后凈利潤出現了下降,這與該公司2020年的業績形成了對比。3月30日,華蘭生物發布了2020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35.8%;實現扣費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6.1億元14.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25.7%和28.8%。
對于2020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華蘭生物表示是公司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大幅增長所致。
資料顯示,華蘭生物控股子公司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疫苗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已上市的疫苗有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重組乙型肝炎疫苗(漢遜酵母)。
疫苗銷售推動了華蘭生物業績大幅增長,而流感疫苗為華蘭生物貢獻了較大業績增量。2020年,由于擔心新冠疊加流感帶來的影響,國內流感疫苗需求大增,流感疫苗的批簽發量亦隨之大漲
生產新冠疫苗加速分拆疫苗業務上市?
盡管2020年華蘭生物的業績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血液制品的營業收入出現了下降。報告期內,華蘭生物的血液制品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下降了1.99%;流感疫苗的熱銷,則令其疫苗銷售額增長了132%,收入上幾乎和血制品分庭抗衡。
目前,華蘭生物是血制品和疫苗的“雙龍頭”。在流感疫苗推動其業績大增之前,早在2020年3月,華蘭生物曾宣布要研發新冠疫苗,而且是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技術路徑同步進行,但遲遲沒有進展。不過,該公司最近宣布要生產俄羅斯衛星V新冠疫苗。
4月19日,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俄羅斯聯邦主權財富基金)和華蘭生物疫苗股份有限公司(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生物制藥公司)宣布達成協議,將在中國生產每年超過1億劑的世界上第一個針對新冠病毒的注冊疫苗“Sputnik V”(衛星V)。生產量可使5000多萬人接種疫苗。
與俄羅斯聯邦主權財富基金合作生產新冠疫苗會不會加速華蘭生物分拆疫苗業務上市進程?此前華蘭生物曾計劃分拆疫苗板塊上市,但由于新冠疫苗研發受挫,該公司的分拆上市計劃被擱淺了。此次與俄羅斯聯邦主權財富基金合作會不會為華蘭疫苗登陸資本市場帶來轉機?
血制品業務難撐起業績
近年來,疫苗在華蘭生物營收中的貢獻在逐年加大。2017年至2019年,華蘭疫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8.03億元、10.49億元,復合增長率為91.88%;凈利潤-7688.16萬元、2.7億元、3.75億元。
華蘭生物一直將疫苗視為“黃金賽道”,該行業具有高成長性與中長期利好,尤其是近年來國產13價肺炎疫苗、2價HPV疫苗持續發力,將推動疫苗行業進入國產大品種時代。因此華蘭生物計劃將疫苗板塊分拆上市。
然而,業內人士質疑,如果剝離掉疫苗業務,華蘭生物的血液制品業務很難撐起目前的市值。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該公司來自血液制品的收入為25.9億元,占比為51.59%,來自疫苗制品的收入為24.2元,占比為48.19%。
總之,目前該公司來自血制品的收入與來自疫苗的收入旗鼓相當,而在2019年,該公司血制品占營收比重為71.46%,疫苗制品占比為28.19%。
更值得注意的是,華蘭生物的血制品業務近些年似乎遇到了增長瓶頸。從2016年至2019年,華蘭生物血制品營收增速分別為34%、14.5%、15.9%和9.8%,在2020年更是下降了1.9%,下滑趨勢較為明顯。不過,疫苗業務收入的增長讓該公司的業績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扣非后凈利潤增速分別為33.96%、12.02%、31.74%和14.47%。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