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13:43 | 來源:覽富財經網 | 作者:劉文昭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百川暢銀不僅開發運營大中城市項目,在小型城市、縣城的垃圾填埋場合作更具競爭優勢,不斷開發拓展中小城市、縣城等垃圾填埋場項目...
河南百川暢銀環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百川暢銀)在4月22日在深交所獲得注冊生效。公司主營業務為垃圾填埋氣治理項目的投資、建設與運營,是國內第三方提供垃圾填埋氣治理的主要服務商之一。
鞏固規模優勢,經營業績可期
此次百川暢銀擬創業板上市募集6.52億元,將投資新建及擴建21個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項目、企業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和補充營運資金。其中包括,新建及擴建21個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項目4.2億元。企業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擬使用2830萬元募集資金,主要內容包括廠區網絡建設和管理信息化系統搭建。項目建設周期為2年。公司擬使用2億元募集資金補充營運資金,用于支持公司現有業務增長。
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公司在現有的業務基礎上,對公司現有業務規模擴張和業務結構補充。其中,新建及擴建21個垃圾填埋氣綜合利用項目,全部實施后將增加57MW的裝機容量,明顯提升現有的裝機規模,進一步鞏固加強公司的規模優勢,提升公司經營業績水平。得益于公司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以及成本優勢,21個項目的內部收益率在10.35%-16.09%,投資回收期3.42-8.12年,經濟效益預計良好。企業綜合信息化管理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有望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統,合理配置資源,提升工作效率。而補充營運資金,有利于優化公司財務結構,提高資產流動性,減少融資成本,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
十年深耕碳減排,沼氣發電行業領跑員
《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沼氣總產量達到207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填埋氣發電的主要可燃物由沼氣構成,基于沼氣發電利用的共通性,填埋氣發電企業能夠對工業有機廢棄物、農業有機廢棄物(包含養殖業糞污處理)、廚余垃圾處理等沼氣資源化利用領域進行有效拓展,構建新的盈利增長點。根據估算,每年9億噸農作物秸稈,理論轉化沼氣量2250億立方米,可發電4050億度;每年20.5億噸畜禽污糞,理論轉化沼氣量1000億立方米,可發電1800億度;每年2.5億噸餐廚垃圾,理論轉化沼氣量50億立方米,可發電90億度;每年30億噸工業固體廢棄物,理論轉化沼氣量1500億立方米,可發電2700億度;每年700億噸廢水排放245億立方米,可發電441億度。
百川暢銀作為國內沼氣發電利用的領軍企業,在穩步提升填埋氣發電市場份額的同時,利用自身優勢和沼氣發電利用的共通性,對工業有機廢棄物、農業有機廢棄物(包含養殖業糞污處理)、余熱利用、廚余垃圾處理等領域進行技術人才儲備及項目開發,不斷落地項目,取得扎實進展。
百川暢銀跟進研究國際節能減排環保趨勢,長期深耕核證碳減排業務。自2009年創立初期即成立碳減排專業部門,已有超過10年的碳減排項目獨立開發經驗。公司對核證碳減排業務進行有力開拓,建立了國際和國內廣泛的合作網絡。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投產運營82個垃圾填埋氣發電項目,并網裝機容量171.25MW,公司2016年至2019年運營裝機量占全國沼氣發電裝機總量比例在20%左右,居行業前列。
通過長期以來的專項技術儲備,百川暢銀所運行的沼氣發電項目均符合參與碳排放權市場的注冊交易的基本條件。公司目前另有其他53個已投產運營項目已開展CCER審定前期工作,相關項目預計于2021-2022年完成備案注冊。同時,未來公司將緊密跟蹤國際碳排放市場的推進腳步,把握全球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市場機遇。
差異化市場定位,營收和利潤連續高增長
由于垃圾處理方式的經濟特性以及各地土地資源狀況、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我國不同地域垃圾無害化處置技術采用情況差別較大。日進廠量300噸以下的焚燒發電廠的建設明顯不經濟,同時,異地收運將會導致運輸成本過高增加區域財政負擔,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城鎮的生活垃圾仍舊以填埋處置為主。未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地,且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措施逐步執行,農村垃圾收運量有望穩步提升,城鎮化率的穩步提高也將帶動區域垃圾收運增量,帶動垃圾填埋處置需求。因此,就著因地制宜、循環漸進和綜合利用的原則,可以預見衛生填埋處理方式區域性、結構性的需求仍然長期保持,奠定了填埋氣市場發展基礎。
百川暢銀不僅開發運營大中城市項目,在小型城市、縣城的垃圾填埋場合作更具競爭優勢,不斷開發拓展中小城市、縣城等垃圾填埋場項目,項目數量和裝機規模迅速提升。2018-2020年公司的項目數量和裝機規模穩步提升,裝機容量復合增長率12.32%。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區投產運營82個垃圾填埋氣項目,并網裝機容量171.25MW,行業領先地位較為明顯。
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垃圾填埋氣發電是營業收入及營業毛利的主要來源。2018-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1億元、4.5億元、5.1億元,業務規模呈上升趨勢,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4.94%、48.62%和45.23%,主營業務突出。受益于新增并網項目的不斷增加,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快速增長。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5.1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5億元。17-20年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1.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9.19%。
碳減排業務受追捧,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國,2019年碳排放總量為98.25億噸,占全球碳排放的28.7%。碳排放交易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性工具,其重要特點是其引入市場機制來降低整體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國碳論壇、ICF國際咨詢公司開展的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中,收集了數百名利益相關方對中國碳價未來的預期,匯集了各利益相關方的最佳預期——全國碳市場的平均價格預期從2020年的49元/噸升至2025年的71元/噸,并在2030年增至93元/噸,2050年的平均碳價預期為167元/噸。
截至2020年末,百川暢銀已有19個垃圾填埋氣治理項目在UNFCCC注冊成為CDM項目,可以向確定的國外合作方銷售CERs,年均減排量約118萬噸,在申請注冊的4個VCS項目預計年減排量約31萬噸。同時已有14個垃圾填埋氣治理項目在國家發改委注冊為CCER項目,已產生的可供交易的CCER量約237.68萬噸,未來年新產生減排量約59萬噸,當CCER工作重啟,將可以在國內相關碳排放市場進行交易,為公司帶來直接收益。
公司其他在運行和在建的沼氣發電項目均符合參與碳排放權市場的注冊交易的基本條件。目前已投產的其他53個運營項目已開展CCER審定前期工作,相關項目預計于2021-2022年完成備案注冊,截止2020年11月20日這些項目已累計完成減排量約517萬噸,未來預計年減排量超過240萬噸/年。
百川暢銀前述項目預計年實現減排量接近600萬噸,碳減排業務的有效推進將形成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公司募投資金到位后,預計未來每年業務增長30%左右,相關項目也可以申請CCER項目。公司將繼續緊密跟蹤國際、國內碳排放市場的推進腳步,把握全球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市場機遇,打造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