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4 14:1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王紅 徐蔚 孫越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提出六個“必須”,即必須堅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聚焦實體經濟提升服務能力、必須堅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必須持續強化風控能力和合規意識、必須切實提升公司治理有效...
中國證券業協會22日召開第七次會員大會。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會上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六個“必須”,即必須堅定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必須聚焦實體經濟提升服務能力、必須堅持走專業化發展之路、必須持續強化風控能力和合規意識、必須切實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
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易會滿此次講話明確了中國證券行業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證券行業應該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不斷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強化合規風控意識和職業操守。
指明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非常振奮。易主席的講話很接地氣,對資本市場近期討論比較多的議題都有所回應,并且亮明了態度。”國信證券首席風險官曾信表示,此次講話既關注到了市場的反饋,也深入調研了真正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部署,讓行業內對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充滿了信心。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業務委員會委員、股權資本市場部行政負責人陳友新認為,易會滿的講話為中國證券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他表示,此次講話明確了要妥善處理好市場參與各方的關系,一方面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另一方面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活力。同時,還厘清了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目標,指明了專業能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提出了每一個證券從業人員都需要踐行的職業操守。
湘財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認為,六個“必須”高度提煉了下一階段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的本質內涵,證券行業要準確理解六個“必須”的真正含義,處理好矛盾統一的關系,完善自身不足,為建設更加成熟的資本市場作出貢獻。
錨定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
陳友新表示,服務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的天職,證券行業要堅持守正創新,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打通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在他看來,專業化發展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必由之路。投資銀行應在“特色、強項、專長、精品”方面多下功夫,擺脫通道型、同質化的低水平競爭,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的行業發展新格局。投資銀行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提高對行業發展的理解能力和對企業的鑒別能力,推薦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具備長期發展潛力、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較好回報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李康認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是證券行業不斷完善自身發展生態,提高自身發展質量的應有之義。目前,實體經濟需要證券行業用更專業前沿、創新和精準的服務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證券行業自身也必須聚焦實體經濟。“脫離了實體經濟,中介機構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資本市場也就成了空中樓閣。”
李康表示,為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在投行業務方面,證券公司應把好上市公司“入口關”,同時強化定價能力,加強投行業務與“買方研究”的有機結合。在財富管理方面,應積極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在研究服務方面,證券公司要著力加強研究機構的價值發現能力建設。
強化風控 厘清各市場主體責任邊界
曾信表示,六個“必須”給證券公司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在風控內核、公司治理、文化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要求。證券公司要真正承擔起定價、風險管理的專業職責,必須把風控合規和專業化做到位。
“重資本業務和投行業務一直以來爭議較多,現在要承擔對實體經濟更大的支撐作用,就需要更強的風險管理體系,這對所有券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曾信說。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近年來行業風控合規意識持續提高,但還需不斷將風險意識轉化成具體的指標,嵌入制度建設、業務流程甚至考核體系中。“要注重提升行業規范和標準,優化現有制度,建立補短板機制,同時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劉鋒說。
易會滿提出,發行上市涉及多個主體,合理劃分彼此責任,也是歸位盡責的題中應有之義,證監會將進一步厘清各主體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劉鋒表示,這有助于市場主體權責明晰,倒逼發行人、中介機構履職盡責,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這次易主席談到要正確處理好壓實責任與明確責任邊界的關系,而不是單邊強調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投行界都很振奮。”曾信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