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08:3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該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基因工程制藥業務、生物疫苗業務、中成藥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四個板塊。
????????《電鰻快報》文 / 米萊
????????第二大股東減持,股價閃崩,長春高新董事長增持5700萬股。廣東擬牽頭16省開展帶量采購,其中涉及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這會不會成為壓垮長春高新的另一根稻草?
????????股價下跌 董事長增持
????????5月25日晚間,長春高新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部分董事、監事的通知,基于公司發展的良好態勢及對未來發展的充足信心,出于對公司估值的理性判斷,根據中國證監會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有關規定,上述人員于當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系統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份,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
????????董事長和監事合計增持6800股是否與長春高新最近股價大跌有關?《電鰻快報》注意到,從5月17日至5月25日,長春高新的股價下跌了15.99%,5月25日的收盤價為433.54元。
????????然而,股價下降似乎不是因為該公司業績引起,該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了37.3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75億元和8.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61.21%和60.48%;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16億元,同比增長了82.48%。
????????經營數據顯示,近年來,長春高新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從2015年至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3.74%、37.92%、55.74%和77.4%。
????????然而,該公司在2020年的業績增長沒有充分達到市場預期,2020年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85.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47億元,名義同比增長71.64%,扣除去年吸收合并金賽的并表因素后,2020年凈利潤實際增長37%;并沒有完全達到年報預告的增長70%至80%。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長春高新沒有大比例資本化研發投入的話,該公司的業績可能達不到預告的水平,該公司在其年報中有試圖粉飾業績的嫌疑。
????????年報顯示,長春高新2020年研發投入金額6.82億元,同比增加67.67%,然而其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達到2.07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71.43%。資本化絕對金額增加了1.31億元,達到了足以影響凈利潤的水平。
????????二股東減持809萬股引發股價閃崩?
????????財報顯示,長春高新的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服務等業務。2020年,長春高新有91.16%的收入來自制藥業,8.69%的收入來自房地產。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84.37%的收入來自基因工程/生物類藥品,6.79%的收入來自中成藥,有8.69%的收入來自房地產。
????????截至2020年年底,該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基因工程制藥業務、生物疫苗業務、中成藥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四個板塊。
????????其中,基因工程/生物類藥品是公司最為核心的業務,2020年貢獻了84.36%的營業收入和89.79%的利潤,并且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2.27%。
????????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長春高新近期暴跌或許源于兩方面的原因。5月21日晚間,長春高新發布公告稱,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5月20日期間,公司第二大股東金磊以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809.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997%。
????????金磊作為長春高新的第二打股東,持續大手筆套現且折價拋售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市場其余投資者的信心。市場擔心該公司股東會繼續減持,對此,長春高新在5月21日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經與金磊初步確認,其減持原因系交稅之后個人一些其他資金需求。同時金磊表示近期不會再有減持,并且未來對公司的持股比例計劃會保持在5%以上。
????????一份帶量采購函件“雪上加霜”
????????除了第二大股東減持外,最近網傳的一份廣東省醫保局相關函件可能是長春高新股價下跌的另一大原因。
????????該函件顯示,廣東擬牽頭16省開展帶量采購,其中涉及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此消息一出便引發資本市場關注,長春高新、安科生物等上市公司的股價連續下跌。
????????長春高新生長激素相關產品主要來自子公司金賽藥業。股價下挫后,長春高新在5月21日收盤后舉行分析師會議,吸引包括高瓴資本等在內的超過300家機構,共計近700位投資者參與。據Wind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共有572家投資機構持有長春高新。
????????對于此函件的真實性,長春高新否認態度,表示尚未收到集中采購相關的正式書面文件和通知。重組人生長激素包括粉針、水針和長效制劑三種劑型。
????????長春高新進一步表示,如果網傳文件為真,“也是粉針的集采可能性更大一些。”國家醫保目錄中,生長激素產品僅有1個適應癥,且納入集采需有3家以上廠家充分市場競爭,長春高新據此認為,水針納入集采的時機未必成熟。
????????業內人士認為,生長激素有產能瓶頸,且擴產周期較久,預計其他非主流廠家的產能較為有限,產能問題或是限制生長激素集中采購的一大瓶頸。
????????截至目前,在長春高新的子公司金賽藥業的收入組成中,粉針占比為8%-9%;水針占比最高,達到70%多;長效水針占比有所提升,增長到12%-13%。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