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6 10:38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鯰汐如妳丨___陪伴????從創新層到首批進入精選層,永順生物見證了新三板近幾年重要的改革,吳子舟表示,“從2016年掛牌新三板至今,公司進入了良性發展,同時也享受...
近日,證券時報·新三板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采訪團走進永順生物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廠區,與公司總經理林德銳和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吳子舟面對面交流。
這家深耕于獸用生物制品行業近二十年的企業,持續重視研發投入及創新,2020年公司盈利規模恢復到超過8000萬元。“在豬用疫苗領域我們可以說是頭部企業,豬用疫苗和禽用疫苗是公司主要的產品,毛利率較高的豬用疫苗收入提升助力公司去年凈利潤增長。”林德銳對記者表示,經歷非洲豬瘟之后,隨著養殖行業逐步向好,預期公司今年業績會有一定增長。
從創新層到首批進入精選層,永順生物見證了新三板近幾年重要的改革,吳子舟表示,“從2016年掛牌新三板至今,公司進入了良性發展,同時也享受到了新三板改革的政策紅利。”他認為,業績、規范性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首先企業經營、內控等各方面做好規范運營,對于未來是否轉板,公司會做出對經營發展最有利的選擇。
預期業績繼續向好
在經歷非洲豬瘟致2019年業績下滑后,永順生物去年業績有了較好的表現。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33億元,同比增長0.33%,凈利潤為8022萬元,同比增長26%,扣非后凈利潤為6747萬元,同比增長33%。
去年一季度,公司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林德銳坦言,“2020年剛開始,我們開工方面受到了影響,市場人員開展銷售工作也比較難。”不過去年總體來看,隨著非洲豬瘟疫情減緩,生豬存欄量逐步恢復,去年二季度以來公司的業績明顯恢復。
作為養殖行業的上游供應商,公司的疫苗產品與養殖養禽行業密切相關。“去年豬用疫苗收入占比提升,禽用疫苗收入有所下滑,產品結構變化對公司去年業績產生了影響。”林德銳介紹,豬用疫苗的毛利率可以到60%,禽用疫苗的毛利率一般是30%-40%。
在國內市場客戶穩定的同時,永順生物將視線轉向了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去年底開始布局,目前已經有國外訂單,在今年一季度已有業績體現。”林德銳介紹道,國外市場開拓首先從越南開始,未來將擴展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因為我們申請的標準已經獲批,這個標準在東南亞都是相通的。”
2020年11月,公司在越南注冊成功的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GDr180株)、豬圓環病毒2型滅活疫苗(WH株)、雞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H9亞型)三聯滅活疫苗(LaSota株+M41株+HP株)三個產品正式出口。
永順生物已經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今年前3月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雙增長,公司營業收入為1.06億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3246萬元,同比增長23%,扣非后凈利潤為3096萬元,同比增長37%。
豬用疫苗領域龍頭
“在豬用疫苗行業永順生物可以說是龍頭,公司的大客戶囊括了上市公司牧原股份等。公司的客戶是全國性的。”林德銳告訴記者。
公司年報顯示,牧原股份是第一大客戶,去年銷售金額為3312.86萬元,年度銷售占比為9.96%。其次是廣東省動物防疫物資儲備中心、湖南省獸醫局,銷售占比分別為7.55%和4.60%。
公司核心產品突出,成功研發了動物疫苗傳代細胞生產技術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率先在國內采用傳代細胞生產高效安全新型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豬用疫苗中,公司核心產品豬瘟活疫苗(傳代細胞源)和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活疫苗(又稱“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活疫苗”)全國市場份額均排名前列。
銷售模式方面,林德銳介紹,疫苗的生產銷售以及技術轉讓是公司的收入來源。公司銷售模式一般按照客戶類型分為兩大類型,即政府招標采購銷售模式和市場化銷售模式,其中市場化銷售又分為經銷商銷售模式和終端客戶直銷模式。對于政府招標采購銷售,通常由公司直接參與招投標,公司根據省、市、縣級獸醫防疫機構發布的招標信息,參與招投標活動,并將中標產品銷往防疫部門指定地點。
對于市場化客戶,公司制定不同的銷售策略:對于養殖規模較小的養殖戶,公司將產品直接銷售給各地經銷商,再由經銷商將疫苗產品銷售給各地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公司對經銷商實施買斷式銷售,此為經銷商銷售模式。對于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戶,公司通常直接將產品銷售給終端養殖戶,并結合養殖戶的實際需求,公司部分終端養殖戶由外部銷售團隊協助提供差異化服務,服務內容通常包含產品推廣、技術服務及貨款催收和擔保等,此為終端直銷模式。
行業政策方面,為了更好地保障動物源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提高獸藥產品質量,2020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發布了《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簡稱“新版獸藥GMP”),新版獸藥GMP提高了準入門檻及企業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和標準,對促進獸藥行業健康發展、維護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林德銳表示,近年來,環保政策趨嚴以及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小規模養殖場出于成本考慮,其豬場一般難以達到環保標準,環保政策的趨嚴將加速中小養殖場的退出;非洲豬瘟疫情下,中小規模養豬場受限于疫病防控管理的軟硬件措施,加上散戶用工成本的逐年提升,復產能力相對更弱,而大型養殖場生物安全防護和抗風險能力較強,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后的復產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更強,預計未來生豬養殖行業的格局將加速集中。
擴大水產新領域
在行業壁壘較高的背景下,永順生物重視研發創新,依靠強大的研發實力突圍。
2020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2413.55萬元,較去年同期2322.62萬元增長3.91%,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26%。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知識產權證書10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1項;擁有新獸藥證書16項、生產批文35項,參與研發成功并制定國家獸用生物制品生產規程與質量標準17項。
據悉,公司在新三板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已經投入研發。根據公司公開發行說明書披露,募資全部用于投資獸用生物制品的研制與開發,包括多個豬用疫苗項目。
目前公司有多個在研項目,其中在研的豬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GD0503株)已完成復核檢驗工作,豬瘟、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耐熱保護劑二聯活疫苗(C株+GDr180株)、重組鴿副黏病毒滅活疫苗和豬偽狂犬病耐熱保護劑活疫苗(Bartha-K61株,傳代細胞源)已進入新獸藥注冊階段,石斑魚蛙虹彩病毒病滅活疫苗(HN株)進入臨床批文申請階段。
公司以自主研發為主,同時也與高校等進行合作研發,林德銳向記者介紹,公司在研發方向上,除了自主研發,還會采用合作的方式,“當然,我們現在已經是業內比較成熟的企業,如果有合適的企業,也不排除通過收購的方式來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
林德銳介紹,公司在技術上持續提升技術研發實力,以傳統疫苗為基礎,基因工程疫苗為進階,研發細菌疫苗,優化生產工藝流程,推進公司疫苗產品升級;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以豬用疫苗為主導,大力發展禽用疫苗、水產用疫苗、診斷試劑產品,強化高端疫苗主體地位,增加中低端疫苗供給量。
除了目前的主要產品豬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公司已經在向新的領域水產疫苗拓展。林德銳表示,公司正在開發水產疫苗相關產品和技術,“水產疫苗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吳子舟介紹,公司在水產疫苗領域取得了大菱鲆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鱖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滅活疫苗(NH0618株)兩個一類新獸藥證書,其中大菱鲆遲鈍愛德華氏菌活疫苗(EIBAV1株)已取得獸藥產品批準文號。由于下游養殖戶對上述產品的認識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使用習慣,水產疫苗的使用便捷性也暫未得到優化,公司水產疫苗相關的產品暫未實現收入。
不過,吳子舟認為,隨著對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意識的進一步提高,水產疫苗將有更廣闊空間。
趕上新三板改革好時期
永順生物于2002年成立,主要發起股東有廣東省現代農業集團、廣東省農科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2016年11月,永順生物掛牌新三板,并于2018年5月進入創新層。公司于2020年7月27日登陸精選層,成為首批32家的精選層公司之一,同時也是精選層“動物疫苗第一股”。
“對永順生物來說,從2016年11月份掛牌以后,公司進入了一個良性發展的階段。”吳子舟對記者表示。永順生物于2017年6月份實施了一次定增,向7名投資者發行股份500萬股,募集資金1.30億元。2020年實施新三板公開發行股票,合計募資3585.6萬元,募集資金均用于與主業相關的項目研發。
“其實三板里面有很多好企業,包括去年IPO上市的企業當中,超過1/3是曾經在三板掛牌的企業。只是三板企業眾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就讓人覺得好像不是特別理想。但要是把三板前面的頭部企業,比如前面的500家、600家拿出來,其實我覺得一點都不差,去年IPO成功的例子就能看得出三板還是有很多值得投資的企業。只要是一家好企業,在哪個板都能夠有好的一個機遇,其實三板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吳子舟認為,永順生物趕上了新三板改革的一個好時期。進入新三板四年多來,公司各方面規范性及內控水平在逐步提高,公司治理方面進入了比較好的一個階段。“我覺得我們起碼是一家健康發展的企業。以前我們都在內部說我們要健康發展,要做百年老店,現在有了外部的監督,包括股東、管理部門的監督,其實對公司的規范性發展有很大的意義。”
股價表現和市值是精選層股票被廣泛關注的話題。截至5月25日收盤,永順生物收于12.46元,市值34.06億元,動態市盈率為39.48倍。
吳子舟認為,公司股價表現還算比較客觀,隨著新三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精選層流動性的進一步改善,相信公司的估值會越來越合理。“可能交易量會小一些,主要是去年公開發行數量也少,但是起碼對于整體效果,我覺得還是比較滿意,應該說現在這個市盈率,跟同行業中做疫苗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差不多,甚至高于平均水平。當然跟上市公司里面市盈率很高的個別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基本上還可以。起碼從股價上來講,還是能反映經營方面的表現。”他對記者表示,畢竟這兩年整個行業的經營環境并不理想,特別是前年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盈利下降,但2020年可能就是進入增長期。“隨著業績在2020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我們覺得股價、市值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對于首批精選層公司都繞不過的轉板上市問題,吳子舟認為,轉板上市畢竟是第一次,目前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謹慎去對待這個事情。“我個人覺得不管永順生物也好,還是精選層其他一些企業也好,有規范性和業績作為支持的話,不管轉板或是不轉板,都是企業自身的選擇,應該結合一家企業的自身發展需要來定。如果要轉板的話,應該也要有一定的把握才會去做這個事情。”
吳子舟坦言,永順生物以前曾經考慮過IPO,但后來沒有選擇直接上市主要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2019年因為非洲豬瘟業績下滑,收益受影響;第二是短期內沒有大規模融資需求,大家覺得沒必要在不需要大規模融資、價格又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去過度稀釋原有股東的股權比例。精選層推出后,公司短時間內就決定了走精選層的路徑,因為不想錯過這個政策紅利期,而且股轉這么多年一直很支持永順生物的工作。掛牌精選層之后,公司的確受到更多的市場關注,其實也是挺好的一個事情。
“永順生物到今天為止,沒有做出任何決議說要轉到哪個板。其實我們的選擇是開放的,沒有說一定是科創板或者創業板,還是說就一直在精選層,我覺得哪個對永順的未來發展最有利,我們就會選擇哪個,當然也不會為了轉板而轉板,一切的選擇都是基于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利作為最大前提。”吳子舟說。
對企業來說,把經營做好、內控做好,不管進行怎么樣的再融資,做定增或是轉板,其實都是能夠體現公司價值。吳子舟說:“我們持審慎又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精選層制度,包括未來可能的一些資本市場上的動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