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8 09:4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金融管理部門連續釋放政策信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匯率市場化改革總體要保證市場化機制平穩運行、匯率雙向波動,避免匯率出現單邊升值或貶值的趨勢。...
近期,人民幣升值預期愈演愈烈,甚至有觀點認為,應當適當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5月27日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澄清了市場對匯率走勢的誤區。會議認為,當前外匯市場總體平衡。未來,影響匯率的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
近期有市場觀點認為,匯率應當適當升值,但這一觀點顯然忽視了我國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伴隨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預測匯率走勢。不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個人,都要避免被預測結論誤導。
交通銀行(4.920, 0.01, 0.20%)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企業不應預測匯率,亦不應針對匯率進行投資或投機。匯率預測很難準確。企業應當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如果將匯率預測作為賺取投資收益投資的一個方向,很容易陷入投機和被動。
唐建偉說,“風險中性”理念的重要性再度凸顯,尤其是在當前人民幣強勢升值的背景下,市場應理性看待匯率波動。
針對網絡熱議的“央行會否放棄匯率穩定的目標”,會議也進行了澄清: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合中國國情,應當長期堅持。
“近期,金融委、央行多次明確匯率制度,傳遞出重要的政策信號,即對人民幣實行的仍然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無論當前還是未來一段時期,不會放任人民幣匯率不管。”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解讀稱。
對于人民幣應適當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觀點,此次會議明確,在上述匯率制度下,匯率不能作為工具,既不能用來貶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來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關鍵是管理好預期,堅決打擊各種惡意操縱市場、惡意制造單邊預期的行為。
“從大宗商品角度來說,前期價格上漲較多的鋼鐵、煤炭等,主要都是以人民幣定價的商品,問題還是在于市場預期變動,出現了投機炒作的行為,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并不能通過匯率予以對沖。”中信證券(25.770, -0.15, -0.58%)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認為,在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下,要避免把匯率作為工具過度使用,比如刺激出口、平抑輸入性通脹壓力等。
明明認為,金融管理部門連續釋放政策信號,有利于穩定市場預期。匯率市場化改革總體要保證市場化機制平穩運行、匯率雙向波動,避免匯率出現單邊升值或貶值的趨勢。
當今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明顯,投資者對預期變動比較敏感,一些消息面的沖擊容易引發市場大幅震蕩。2020年以來,受匯率單邊預期影響,市場投機炒作之風逐漸盛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多次要求,打擊網絡炒匯等非法金融活動。
2020年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迎來一波強勢拉升行情——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自7.16水平,持續向上突破,至今已升逾7600點。
近日,人民幣更是時隔3年再度升破6.40關口。截至27日記者發稿,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分別報6.3788、6.3762,繼續小幅上漲。當前,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升至高位,也引發看多力量愈發升溫。
2020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要求,加強外匯管理,充分發揮外匯市場自律機制作用,要求金融機構保持“風險中性”,加強對企業進行外匯衍生品交易的真實性審核,防止部分企業脫離實需、加杠桿炒匯、投機套利行為帶來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
外匯管理方面,此次會議進一步強調,企業和金融機構應積極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狀態。企業要聚焦主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為,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金融機構不僅不能幫助企業“炒匯”,自身也不宜“炒匯”,否則不利于銀行穩健經營,還會造成匯率大起大落。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丹表示,企業必須放棄“交易員”心態,不要再把匯率波動作為盈利的手段。在高度不確定的外匯市場中,“匯率中性”將是最重要的原則,需做好風險對沖。
會議要求,外匯自律機制要堅持不懈,持續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制度護航,注重實效,落實好“我為群眾辦實事”,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