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1 10:09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孫翔峰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分析人士認為,長遠來看,“超募”和募資不足預期都是市場化詢價的一個結果,市場各方應以平常心看待。在注冊制之下,資金只會向更加優質的企業聚集,從而實現優勝劣汰的效...
注冊制下,IPO生態正在發生改變。
截至6月9日,年內創業板和科創板累計有151家公司披露了網下詢價結果,其中有98家上市公司募資總額不及預期,多家公司募資總額甚至不足預期的50%。
多位市場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注冊制的逐步推行,上市公司供給數量大大增加且優質企業更加稀缺,在上半年市場震蕩的背景下,新股性價比大幅降低。同時,當前注冊制之下的新股詢價有剔除10%最高報價等要求,客觀上降低了發行價的上限。
分析人士認為,長遠來看,“超募”和募資不足預期都是市場化詢價的一個結果,市場各方應以平常心看待。在注冊制之下,資金只會向更加優質的企業聚集,從而實現優勝劣汰的效果,對資本市場長遠發展也比較有利。
逾六成募資不及預期
6月9日,科創板新股鐵建重工網上申購。這家主營業務為掘進機裝備、軌道交通設備和特種專業裝備的公司,上市計劃募資77.87億元。
不過,最終的發行公告顯示,公司的發行價為每股2.87元,對應募資金額為42.42億元,計劃募資額與實際募資額相差達到36.26億元。
無獨有偶,稍早之前上市的和輝光電(3.870, -0.06, -1.53%),計劃募資101.7億元,實際募資81.72億元,二者差額接近20億元。
事實上,年內上市公司IPO募資額不及預期已是常態。截至6月9日,已經發布網下詢價結果的151家上市公司中,有98家募資總額不及預期,占比約為65%。
從相對指標來看更令人印象深刻,很多公司實際募資額不及預期目標的50%。比如,昀冢科技(22.060, -0.29, -1.30%)計劃募資10.26億元,但是實際募資2.89億元,實際募集金額僅有預期目標的28%;睿昂基因(100.900, 0.64, 0.64%)預計募資8.78億元,最終也僅有2.56億元入賬,扣除掉6119.23萬元的發行費用,預計募集資金凈額為1.95億元。
整體數據上來看,截至6月9日,累計有21家公司實際募集金額僅有預期目標的50%。
與之相對,超募的數據則相對有限。上述統計的151家公司中,僅有28家公司超募,其中超募金額最多的為中望軟件(547.990, -7.01, -1.26%),該公司計劃募資16.61億元,最終募得23.3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望軟件是國內領先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供應商,主要從事CAD/CAM/CAE等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的研發、推廣與銷售業務。上市之后,公司股價持續上漲,截至6月9日收盤,已經達到545.06元/股,較150.50元的發行價上漲262.13%。
詢價機構日趨謹慎
有投行人士表示,大量企業募資不及預期,背后歸因,可以探究到當前注冊制之下的詢價機制。
“科創板、創業板新股詢價采取了強制剔除10%最高報價等制度,背后是防止‘三高’發行,但是也增加了機構壓價的預期。”一位投行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打新”過程中,中簽是第一位,大家都會規避被作為無效報價而被剔除的風險,從而使得報價中樞下移。
聯儲證券投行負責人尹中余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現有詢價制度下,機構壓低報價的沖動更加明顯。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機構報價偏低只是表象,背后則是新股大規模上市之后供求關系的變化。
“募資不足是大家覺得不值那個價格。”一位主要負責打新策略的私募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年內上市新股質量整體不高,所以機構報價都比較謹慎,價格越低,未來收益可能就更加有保障。
二級市場對一些新上市的中小企業也不“感冒”,客觀上也推動了機構在報價上的謹慎。比如,創業板的尤安設計(92.460, -0.25, -0.27%),其新股發行價為120.80元/股,上市次日便破發,隨后股價一路走低。截至6月9日,尤安設計報于93.06元/股,較發行價下跌22.96%。
“事實上,很多個股打新的性價比已經不是很高,如果詢價階段不能獲得合適的價格,那收益率就很難保證。”前述私募人士坦言。
另有私募人士認為,事實上,即便一些以打新為核心策略的產品,對于目前上市的一些新股也并不“感冒”,由“逢新必打”逐步轉變成選擇性打新。
值得關注的是,即便募集資金不及預期,部分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并不低。前述納入統計的151家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32.03倍。比如,睿昂基因雖然募資僅有預期的30%左右,但是最終發行價對應的發行市盈率也達到29.89倍;歐林生物(38.000, 0.30, 0.80%)募資僅有計劃的50%,但是發行市盈率達146.45倍。
機構呼吁充分尊重市場
“隨著注冊制帶來的新股供給增加,市場慢慢變得更加理性,不會對新股進行盲目追求,這是一個好現象。”尹中余對記者表示。
尹中余認為,目前的發行階段,新股估值下行遠沒有到位,對新股發行的調節作用也沒有充分體現,市場各方要理性看到募資不足的情況,對發行市盈率逐步走低要有充分預期,未來即便低市盈率發行,但是上市后仍然破發的情況也會出現。
“如果一些企業低市盈率發行,上市首日就出現破發,對于市場的影響力就會更大,市場就不會只盯著上市套利。”尹中余表示,新股掛牌首日出現破發且持續發生,則說明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具備較好的市場定價功能,價格調節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市場資源將更多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公司集中。
一位投行人士則表示,發行市盈率下行,會給券商帶來巨大壓力,為了保證發行的成功率,會努力管理好發行人預期。
“一些發行人對企業價值過于自信,會對標已經上市的行業龍頭,但是實際上目前上市的企業大多數都是行業二、三梯隊,雖然業績還不錯,但是企業經營質量等方面確實不夠‘性感’。”該投行人士表示,如果類似公司出現發行失敗,對于市場優勝劣汰、去蕪存菁會起到更加充分的促進作用。
該投行人士表示,隨著眾多小公司“貼地”發行,保薦人壓力越來越大,與發行人之間的博弈也進一步加大。很多公司經營質量一般,發行總額較小的項目都是以保證發行成功率為主,這類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的話語權開始變小,上市就“暴富”的預期也開始降低。
不過,即便大量公司募資不及預期,但是上市之后,一些業績或者概念受到市場認可的公司仍然獲得了豐厚回報。比如,有著疫苗概念的歐林生物,其首發價格為9.88元/股,6月8日上市首日暴漲300%。截至6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為37.70元/股,較發行價上漲約281.57%,總市值達到了152.78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