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08:2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東航物流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即便二級市場開門紅,但仍難消除人們心中懸著的那四塊大石頭。
《電鰻快報》文/高偉
6月9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物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航空物流第一股”就此誕生?!峨婗牽靾蟆纷⒁獾?,東航物流上市首日上漲44.01%,6月10日、6月11日分別漲停。截至6月16日收盤,東航物流股價報收24.29元/股。
不過,經《電鰻快報》調查發現,東航物流此次IPO招股書存在很多疑點,即便二級市場開門紅,但仍難消除人們心中懸著的那四塊大石頭。
關聯交易問題頻現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內公司第一大銷售客戶便是東航集團,對其銷售收入為8.7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7.73%,主要為公司向東航股份提供地面服務、貨物處理等貨運物流業務保障服務。與此同時,東航集團也是公司第一大供應商,2019年公司從集團采購40.17億元,占采購總額比重為46.76%。據東航物流表示,該部分采購主要是東航股份委托中貨航(東航物流子公司)經營客機腹艙業務所產生的費用。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東航物流在銷售端和采購端均存在關聯交易。銷售端的經常性關聯交易主要是因客機腹艙委托經營、承包經營、向關聯方提供地面綜合服務及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等產生。2017年度―2019年度,東航物流經常性關聯銷售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39%、7.72%及7.82%。采購端的經常性關聯交易除了自2018年4月起客機腹艙承包經營業務產生的承包費及貨站及軟件租賃費外,主要為向關聯方采購的航空運力、修理服務以及數據服務等。2017年度―2019年度,東航物流經常性關聯采購占當年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為13.72%、35.35%及41.18%,逐年攀升。
雖然東航物流在招股書中用了一整節的內容來解釋其與東航集團之間關聯交易存在及其定價的合理性,但2019年東航物流的腹艙運輸承包經營業務毛利虧損了1.3億元,而其承包的對象正是東航股份。該承包模式是由東航物流向東航股份支付承包費,之后貨運和運營收入歸東航物流所有。而財報中同比大增50.51%的客機腹艙承包費,或許是此項業務虧損的主要原因,大幅漲價原因不免令人起疑。
針對關聯交易,證監會在其下發的反饋意見稿中也有涉及,要求東航物流說明關聯交易是否影響其的經營獨立性、是否對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存在依賴。
資產減值或拖累業績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東航物流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54565.84萬元、-1404.04萬元和-37.11萬元,2019年公司的信用減值損失為44.54萬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中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52635.27萬元、0萬元和0萬元,2017年度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為確認下屬子公司中貨航融資租賃的兩架 B747 型飛機資產減值損失所致。
截至2017年末,東航物流資產組的賬面凈值為107943.03萬元,2017年11月,順豐控股以單架次約1.6億元的價格競拍翡翠航空兩家波音747貨機,競拍成功的兩家貨機型號為B-2423和B-2422,與東航物流目前融資租賃的B2425和B2426的兩架飛機為同一機型,且在同一時期出廠。
同時,鑒于B747型飛機已無新飛機出售,各大航空公司也陸續淘汰該機型,后續維護運營成本會有所提高,且航油呈現上漲的趨勢,而B747型飛機油耗較大,未來預計將持續產生虧損,故公司管理層認為兩架飛機及兩臺備用發動機的資產組存在減值跡象。
通過對兩架飛機及其備用發動機的資產組進行減值評估,上述資產組的評估值為55886.03萬元;資產組的賬面凈值為107943.03萬元,減值額為 52057.00萬元,減值率為 48.23%。公司按照上述測試結果在2017年報表中進行了計提資產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
高管入股疑不實
2016年東航物流混改之后,逐漸引入非國有資本投資者,2017年6月19日,東航物流與東航產投、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普東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天津睿遠企業管理合伙企業、德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及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增資協議》,約定向東航物流新增注冊資本2.788億元人民幣。以上增資入股企業之中的天津睿遠系東航物流的員工持股平臺,在2017年的增資中向東航物流增資1.4288億元,持股10%。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天津睿遠進行股權激勵的對象包括東航物流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李九鵬、范爾寧、王建民、許進、萬巍,但奇怪的是,以上人員并沒有使用自有資金入股,而是均與上海代鈺企業管理中心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將該項貸款用于向員工持股平臺出資,同時,天津睿遠將李九鵬、范爾寧等五人間接持有的東航物流股份又質押給上海代鈺作為擔保,合計質押的東航物流股份占比為5.85%,質押起始日期為2017年11月15日,質押期限為9年。
通過以上情形我們猜測,東航物流的董事與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借錢入股實際上很可能是為了掩飾上海代鈺增資入股東航物流,但至于其真實原因,還需做進一步調查。
董事長身纏千余風險
《電鰻快報》據天眼查顯示,東航物流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馮德華,目前任職2家企業,且擔任高管2家,尤為注意的是,馮德華周邊風險有1475項,預警提醒也多達106條。
其中,他擔任高管的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還有申請其他公司破產的案件信息。在涉訴方面,他擔任高管的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曾因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糾紛、曾因合同糾紛、曾因隱私權糾紛、曾因服務合同糾紛、曾因買賣合同糾紛等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中國聯合航空有限公司曾因勞動爭議、曾因航空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而被起訴而被起訴,曾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曾因勞動爭議、曾因勞動合同糾紛而被起訴……
東航物流實控人、董事長有如此多的風險,并且還有被訴訟,如此一來,怎能保證普通投資者利益?會否有利益輸送行為發生?
從高管、股東、業績及交易,四個層面均出現了一定風險,這也是東航物流漲得越快越心虛的根本原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