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11:1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彭妍 余俊毅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月中旬歷來是銀行進行年中存款考核的重要節點,很多銀行通常會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儲戶資金,以完成考核要求。...
每逢季末、年中、年末等時間點,銀行為了攬儲,往往會開展“花式營銷”,但今年與往年相比卻顯得“淡定”得多。《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后發現,銀行在年中高息攬儲的現象很難見到,但仍有個別銀行網點存在“存款送禮”的現象。
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存款產品利率并未有明顯變化,但從6月中下旬開始,存款產品利率將下調。
存款產品利率延續下行
6月中旬歷來是銀行進行年中存款考核的重要節點,很多銀行通常會以更高的利率吸引儲戶資金,以完成考核要求。但今年的情況有些反常,存款利率上漲現象并沒有出現,各家銀行對上調存款利率的態度也并不積極,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甚至比年初時還有所下調。比如,一家股份制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已從年初的3.9875%下調至目前的3.85%。
“近期沒有上調存款產品利率,反而會在6月底之前下調部分存款產品利率。”一家城商行某支行網點的工作人員對記者透露。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從下周起將大幅下調安享贏及大額存單產品定價。”據記者了解,目前安享贏及3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利率分別為3.9%和3.85%。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后發現,目前大多數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基本維持在3%左右,僅個別銀行的存款產品利率超過4%。當記者詢問“存款產品利率是否會因年中攬儲壓力而有所上調”時,這些銀行網點普遍表示,“近期沒有上調,反而會在6月下旬將有所下調。”
在記者咨詢相關存款產品的過程中,由于當前存款產品利率普遍較低,部分銀行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了銀保產品,這些產品大多需持有5年,年化收益率可達到4%以上。有銀行理財經理介紹稱,現在咨詢這類產品的客戶很多,收益率相對較高,還可以保障本金安全。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還發現,仍有個別銀行網點存在“存款送禮”現象。“現在存5萬元以上,就能免費贈送食用油、洗衣液等禮品。”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向記者介紹稱,季末、年中、年末通常都會有這種“存款送禮”活動,主要是為了完成業績考核。
“存款送禮”活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更多存款,但這種攬儲行為仍涉嫌違規。監管部門曾多次發布相關規定,禁止商業銀行“高息攬儲吸儲”“非法返利吸存(通過返還現金或有價證券、贈送實物等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會有個別銀行頂風作案。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議,要合理解決大、中、小銀行之間流動性分配的問題。與大銀行相比,中小銀行流動性不足的現象更為普遍,甚至需要通過銀行間市場向大銀行批發資金,導致資金成本大大提高。如果中小銀行能以國有大行同樣的成本獲得流動性,將有望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對于部分銀行的高息攬儲行為,需要出臺更多的剛性規則作為指導。
銀行攬儲壓力仍未減輕
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措并舉規范存款市場。今年3月26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負債質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不得設定以存款時點規模、市場份額、排名或同業比較為要求的考評指標;分支機構不得層層加碼提高考評標準及相關指標要求,防范過度追求業務擴張和短期利潤。
盤和林分析認為,及盡管監管部門要求銀行不要考評時點指標,但銀行在實際操作中仍需要參考時點數據來發放貸款,畢竟存貸款利差仍是當前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銀行資本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央行和同業拆借;二是來自儲戶存款和其他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當前各家銀行業務的競爭仍然集中在對存款的博弈上。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銀行通過價格競爭進行攬儲的模式現在已經行不通了,但這并不意味各家銀行今年沒有存款壓力。實際上,當前銀行吸存的壓力仍然很大。
近來年,銀行存款增速有所下降。上市銀行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顯示,多家上市銀行的存款增速較去年一季度出現放緩,個別銀行甚至出現負增長。這一現象在央行近日披露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也有所體現。今年5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22.76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與4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減少1.5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商業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讓利,也助推了銀行負債成本的提高。雖然當前銀行仍面臨較大的存款競爭壓力,但仍需對經濟效益不突出、成本收益倒掛的主動型負債產品和剛兌型負債產品進行必要的管理。
日前召開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工作會議強調,要持續發揮利率自律機制的重要作用,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要優化存款利率監管,加強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引導金融機構自主合理定價。
伴隨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和監管不斷趨嚴,未來銀行將如何應對?素喜智研特約研究員、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認為,未來銀行在攬儲方面的轉型有兩個方向。一是優化業務結構,加強同業融資,發力第三方代銷業務,進行積極自救;二是通過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建設,優化用戶體驗,加強用戶運營方面的管理能力。
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需要憑借自身優勢,深挖市場需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同時,要提升風控能力和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負債成本的適當性,建立科學的內外部資金定價機制。負債業務是銀行非常重要的業務,銀行應該對負債來源進行多元化創新,例如同業存款、個人存款、公司存款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