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09:2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炳瑤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復星醫藥在國際上的合作也取得了進展并為該公司貢獻了業績。
《電鰻快報》文 / 李炳瑤
復星醫藥(600196.SH)的一款新藥獲準開展臨床試驗,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大增,新冠疫苗銷售在即,該公司今年的業績值得期待。
研發投入不減 從仿制向創新轉變
6月15日晚間,復星醫藥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重慶復創醫藥研究有限公司(復創醫藥)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同意其研制的FCN-098膠囊用于晚期惡性腫瘤治療開展臨床試驗的批準。復創醫藥擬于條件具備后于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下同)開展該新藥的I期臨床試驗。該新藥為該集團(即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單位,下同)自主研發的二代TRK小分子抑制劑,擬主要用于治療NTRK基因變異的晚期實體瘤。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該公告日,全球范圍內尚無二代TRK小分子抑制劑產品獲批上市。截至2021年5月,復星醫藥現階段針對該新藥累計研發投入約為人民幣1716萬元(未經審計)。
近年來,隨著帶量采購和醫保談判等政策的實施,作為老牌藥企的復星醫藥正實現從仿制到創新的轉型。該公司已經有幾個品種獲批上市并已放量銷售,比如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新增生產規模(2000L)獲批后快速放量,2020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在新患者的使用比例中超過50%。另外,去年8月開始銷售的新產品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均實現收入約1.4億元。
《電鰻快報》了解到,2020年全年,復星醫藥的研發費用為27.95億元,同比增長了36.94%;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3.21%,藥物業務研發投入總額占制藥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6.77%。
近年來,復星醫藥在國際上的合作也取得了進展并為該公司貢獻了業績。2020年10月,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創醫藥與禮來(Lilly)達成協議,將自主研發的BCL-2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在中國以外其他區域內獨家研發、生產及商業化權利許可予授予禮來,禮來將向復星醫藥支付至多4.4億美元的許可費,并根據銷售額情況按4%-8%不等的比例支付銷售提成。
更引人注目的是復星醫藥與的德國公司BioNTech合作的mRNA新冠疫苗。據該公司管理層透露,8月份整個mRNA新冠疫苗產業線能夠建成并開始正常生產。
復星醫藥此前發布的公告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擬與BioNTech投資設立合資公司,以實現mRNA新冠疫苗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及商業化。根據雙方簽訂的《許可協議》,復星醫藥產業應提供年產能可達10億劑mRNA新冠核酸疫苗的生產設施。
新冠疫苗銷售在即 未來業績可期
復星醫藥在年報中披露,公司策略性布局醫藥健康產業鏈,立足中國本土并拓展全球化業務,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涵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2020年,復星醫藥有來自72.19%的收入來自制藥,有17.21%的收入來自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有10.47%的收入來自醫療服務。從2017年至2020年,復星醫藥實現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23.46億元、20.9億元、22.34億元和27.18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為12.1%、-10.92%、6.9%和21.65%。
2021年第一季度,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80.6億元,同比增長了3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8.47億元和6.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6.78%和50.76%。
今年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再加上未來新冠疫苗的銷售,復星醫藥未來的業績值得期待,BioNTech承諾2021年向中國大陸供應不少于1億劑疫苗。
按照復星醫藥和BioNTech在2020年12月簽訂的《許可協議》和《供貨協議》,在合資公司實現本地化生產和商業化之前,BioNTech以成品供貨的部分,復星醫藥產業和BioNTech按65%、35%比例分享毛利;BioNTech以大包裝制劑供貨的部分,復星醫藥產業和BioNTech按60%、40%比例分享毛利。
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輝瑞/Binotech新冠疫苗確認收入34.62億美元,截至5月初,該公司共分發4.3億劑新冠疫苗至91個國家,預計2021年能生產25億劑,2022年能生產至少30億劑,機構投資者預計隨著復星新冠疫苗有望于近期獲批上市,短期內有望給復星醫藥帶來巨額利潤彈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