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09:26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長威科技本次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然而其科創屬性卻備受懷疑。
原本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長威科技最終轉戰科創板,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研究發現,該公司營收和發明專利跨過科創屬性門檻并不多,另外還有秘而不宣的行賄案件也一度被吐槽。
對于本網發去的求證函,長威科技選擇閉口不言,這讓市場對其更加疑惑。
科創屬性嚴重被疑
長威科技本次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然而其科創屬性卻備受懷疑。
根據相關規定,科創屬性的三大指標之一是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要在5項以上(軟件企業除外)。如果時間放在2017年年底,長威科技的發明專利不符合科創屬性。據2017年版招股書(申報稿),截至2017年9月25日,長威科技共擁有2項專利,均為實用性專利。
但在長威科技登陸科創板的招股書(申報稿)中,這一情況發生轉變。截至2020年9月1日,長威科技發明專利為6項,可以說是踩線過關。從發明專利的有效期起始點看,公司2018年和2019年分別獲得1項、5項發明專利。此后公司的專利也逐漸增加。據招股書(上會稿)信息,截至2021年3月14日,長威科技專利數量為13個,發明專利是7個。截至2021年5月21日,長威科技的專利數量為15個,其中發明專利9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注意到,短短三年時間里,長威科技就獲得了9項發明專利,而從公司成立至2017年9月的17年時間,公司發明專利為零,顯然不合邏輯。難道前17年均是在做鋪墊嗎?即便是突擊增加了專利數,但長威科技的9項發明專利也遠低于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年底,科創板擁有發明專利的平均數為27項。
行賄案件沒有披露
最高法院裁判文書網2021年1月21日公布了《丁某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經法院審理查明,2006年至2019年,被告人丁某在擔任撫州市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撫州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撫州市生態環境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企業申報環評審批、環保執法檢查、環保專項資金申報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單獨收受或伙同撫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鄧某(另案處理)共同收受宋某、周某、蔣某等人財物合計397.4萬元。判決書列舉了丁某共26筆受賄事實,其中第23筆受賄與長威科技有關。
這筆受賄事實為:2018年,為了能承接撫州市環保局智慧環保項目,孫某2請該項目負責人丁某幫忙,丁某表示同意。之后,在丁某的關照下,孫某2與他人合伙以長威科技名義承接了該項目。2018年5月,因撫州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司機胡某3經常幫丁某接送其母親去醫院看病,丁某讓孫某2幫其支付胡某2萬元勞務費,孫某2表示同意。2018年5月的一天,為了得到丁某的關照,在撫州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孫某2通過該廠廠長范某2支付胡某2萬元。2019年11月,因擔心被查處,丁某通過范某2退還孫某2萬元。
2020年12月2日,撫州市臨川區法院一審判決丁某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25萬元。
分析顯示,撫州市海川環保有限公司是以長威科技名義中標了該智慧環保項目。既然判決書明確寫明“孫某2與他人合伙以長威科技名義承接了該項目”,長威科技也將這個項目列為公司項目,那么長威科技是否應該披露該判決書,并分析法律后果?不過長威科技招股書沒有披露這個行賄案件,這的確有些意味深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將繼續跟蹤報道長威科技的IPO進展情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