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10:1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后,華大基因的業績在2020年出現了大幅增長。從2017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2億元、3.09億元、2.21億元和20.49億元;同期扣非后凈利...
《電鰻快報》文 / 米萊
華大基因(300676.SZ)上半年業績大幅下降,但近日該公司的控股股東計劃以不低于5000萬元增持上市公司股票。上半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增長三成,業內分析人士仍看好該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
業績狂增8倍 控股股東計劃增持
9月28日晚間,華大基因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汪建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同時為了提升投資者信心,切實維護中小股東利益,結合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和獨立判斷,計劃自本次增持計劃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即2021年9月29日至2022年3月28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許可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額累計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
截至該公告披露日,汪建通過公司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控股)及深圳華大三生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三生園)間接持有公司股份。截至該公告披露日,汪建持有公司控股股東華大控股85.30%的股權。華大控股直接持有公司35.94%的股份;同時華大控股持有華大三生園95.00%的股權,華大三生園持有公司0.95%的股份。華大控股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36.89%的股份。
半年報顯示,2017年7月份上市的華大基因華大基因是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的公司,具有領先的測序、質譜、POCT等多組學平臺和技術能力,為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社會衛生組織等提供研究服務和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是全球少數具備全產業鏈資源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2020年,華大基因有99.88%的收入來自基因組學應用行業、4.18%的收入來自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7.97%的收入來自感染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7.46%的收入來自多組學大數據服務于合成業務,66.24%的收入來自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
按區域來劃分,華大基因有33.33%的收入來自中國大陸,有11.79%的收入來自歐洲及非洲,9.91%的收入來自美洲,44.97%的收入來自亞洲(含中國港澳臺)及大洋洲。
在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后,華大基因的業績在2020年出現了大幅增長。從2017年至2020年,該公司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2億元、3.09億元、2.21億元和20.49億元;同期扣非后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34.79%、-3.36%、-28.36%和825.16%。
該公司202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6.46億元,同比下滑11.24%;歸母扣非前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0.86億元和10.3億元,同比分別下滑34.24%和35.83%。
對于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華大基因表示因為全球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服務需求下降,該公司基于新冠相關的業務收入同比大幅減少。而剔除新冠業務變化情況,常規業務板塊較上年同期均實現了穩健增長。
行業前景廣闊 研發投入增長三成
近幾年來,基因測序市場飛速發展,據BCCResearch2021年8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約為157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377億美元,在2021-2026年期間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9.1%。
中國基因組學應用行業的發展基本與全球發展同步,發展初期主要通過引進國外的高通量測序儀以用于開發下游的應用。2008年,將高通量測序技術用于研究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聯,2010年,開發出可用于臨床的應用。同時,高通量測序技術也被廣泛的應用于科研機構、制藥企業、種子公司及其它生物公司的研發工作。
事實上,我國在基因檢測方面不斷增長的需求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根據國家衛健委2018年8月印發《關于印發全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方案的通知》(國衛辦婦幼發[2018]19號)數據顯示,全國出生缺陷防控的具體目標為:到2022年,婚前醫學檢查率達到65%,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率達到80%,產前篩查率達到70%;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達到98%,新生兒聽力篩查率達到90%;確診病例治療率達到80%。先天性心臟病、唐氏綜合征、耳聾、神經管缺陷、地中海貧血等嚴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隨著國家《全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方案》的發布和實施,婦幼健康管理、疾病預防的需求有望繼續加大。
此外,我國癌癥防控形勢依然嚴峻,2021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等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457萬例,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約300萬例,均位居全球第一。近十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約2.5%的增幅,5年生存率提升至40.5%,腫瘤患者人數呈上升趨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元。
目前,基因測序與傳統檢測手段結合,可更早發現腫瘤并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高效篩選出合適藥物,最終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減少醫療支出。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不斷完善,液體活檢等產品檢測效率和便捷性快速提升,同時檢測成本不斷下降,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基因檢測在腫瘤方向的應用將會大大增加。
半年報披露,華大基因利用獨有的stLFR建庫技術、結合DNBSEQ測序技術的TruePCR-free建庫測序技術、BGIOnline云計算平臺等,基于自主平臺提供的人全基因組測序服務全球領先。華大基因擁有首家多組學數據挖掘系統Dr.Tom,實現交付數據的在線互動,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且現此業務已拓展至國際領域,受到國際客戶的認可。華大基因還同時擁有PacBioSequelⅡ和NanoporePromethION等測序平臺,在動植物基因組圖譜組裝等優勢明顯。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華大基因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業績下降,但目前該公司業務布局生育健康類服務、腫瘤防控類服務、病原感染類服務、多組學大數據與合成業務、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等5大業務板塊,憑借多年持續高研發投入,各版塊新產品不斷獲批,本輪疫情有助于公司實現全球化、多業務拓展。
今年上半年,華大基因的的研發投入為2.2億元,同比增長了30.04%。從今年年初至9月28日收盤,華大基因的股價下降了33.34%,同期所屬行業板塊的漲幅為5.49%。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