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1 09:4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快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正是因為康立明具有這些明顯的優勢和特點,使其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大受資本追捧。從2015年成立時獲得2000萬天使投資,本月又完成5.6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在其社交媒體上提出這樣一個思考:人類科技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為何還無法戰勝癌癥?
????????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癥病例約1929萬人,新增死亡人數996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癌癥死亡病例300萬例,兩項數據都是世界第一。
????????在癌癥問題上,有一個誤解,即隨著富裕程度和壽命的提升,發病率會下降。事實是,從發病率來看,2020年美國新發癌癥病例228萬,美國人口3.3億,當年發病率萬分之69,中國是萬分之32,印度是萬分之9,日本高達萬分之82。這一組數據奇怪而又很清晰地告訴我們,癌癥隨著富裕程度和平均壽命的增加,發病率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是上升的。這也意味著隨著中國越來越富裕,人均壽命越來越長,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癌癥發病率還會繼續提高。
????????具體以腸癌為例,對比中美兩國情況,盡管美國腸癌的發病率高,但其早期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達90%,平均5年生存率70%;而中國腸癌患者首次確診時,83%已經處于中晚期,44%已經發生肝肺等轉移,中晚期腸癌患者5年生存期只有14%,中國腸癌平均5年生存期只有30%。
????????由此可見,癌癥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和預防,而不是治。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國內外都在研發能不能通過血液或人體的分泌物檢測早期癌癥。馬光遠認為,在這方面,中國并不落后美國多少,以康立明為代表的癌癥早篩生物科技企業正在轉移癌癥斗爭的主戰場。
????????早篩的必要性
????????馬光遠自述,前不久自己到訪康立明,與其創始人、全球腸癌無創篩查技術發明人鄒鴻志教授進行了深度交流。
????????據其介紹,早在2002年,鄒鴻志遠在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攻讀胃腸科博士后的時候,就意識到了研究無創早期診斷技術的必要性,因為腸癌病變耗時在10年左右,這意味著留給患者篩查與治療的時間足夠多,通過早期篩查可降低該疾病50%的死亡率。他在美國積累了豐富的早期篩查研發經驗,于2015年回國創辦了廣州康立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鄒鴻志不善言辭,真正屬于那種拿技術說話的人,對國人健康有著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從專家視角指出,中美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篩查,篩查可以幫助醫生提前發現患者腫瘤情況,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腸鏡篩查在美國已經非常普及,這也是美國腸癌患者5年生存率遠遠高于我國的最主要原因。中國腸癌治愈率的5年生存率比美國要低10%,這并非中國醫生水平差,而是早期發現率低。美國早期癌發現率達到40%,而中國只有15%左右。
????????“長安心”價值連城
????????回國之后,鄒鴻志研發的“長安心”(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國家藥監局三類注冊證的糞便DNA腸癌檢測產品。“長安心”的檢測操作非常簡單,僅需檢測4.5g左右的糞便,居家或在醫院,都可以自己完成樣本的采集與送檢,免除了做腸鏡的痛苦,而且費用也很低,對于腸癌的檢出率總體準確性高達93.65%。目前已經進入全國300多家三甲醫院。
????????據鄒鴻志介紹,康立明曾在東莞的一個社區做全面篩查,對5000多名45歲以上的社區居民進行糞便DNA檢測,從里面發現了16個早期腸癌。如果推廣到全國,以此類推,5000萬人就能發現16萬個早期腸癌患者,5億人則是160萬個。這些早期被發現者不僅提高了存活率,而且為家庭免除了晚期治療沉重的經濟負擔。
????????這就是“長安心”的價值所在。
????????其一,檢測的準確率高。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山東省腫瘤醫院注冊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長安心”特異性97.85%,對于可根治的一期和二期腸癌敏感性達86.71%。相關實驗數據及結果已刊登于國際醫學學術刊物《Clinical Epigenetics》,產品實驗數據及性能得到相關監管機構及學術界的雙重認可,在全國600多家醫療機構入院的預實驗中,產品性能再次得到驗證。
????????第二,檢測完全可以實現去中心化。康立明是早篩行業內少有的采用“去中心化”檢測的公司,“長安心”不僅可以在康立明醫學檢驗所檢測,還可以在醫院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適用性廣泛,用戶體驗良好。
????????在全國布局廣。經過近3年的發展,康立明生物已取得18個省市的物價,進入全國600多家醫療機構,其中包含300多家三甲醫院,在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康立明醫學檢驗所等進行了超過20萬例腸癌檢測。
????????第四,技術領先。在樣本的取樣、處理、標志物的提取以及檢測方面均取得了核心專利,這些獨特的工藝保證了“長安心”優異的性能與穩定性,這也是其他產品難以復制的。
????????新戰場大未來
????????正是因為康立明具有這些明顯的優勢和特點,使其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企業,大受資本追捧。從2015年成立時獲得2000萬天使投資,本月又完成5.6億元人民幣的D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的未來用真金白銀投票。
????????數據顯示,中國需要做癌癥早期篩查的群體規模在4億人左右,如果1-3年做一次篩查,這個行業市場規模至少過千億。正因如此,全球癌癥早篩早診市場已孕育多家勢頭強勁的國際優秀企業,美國該領域頭部企業的市值已超2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才剛剛開始,未來爆發式增長不足為奇。
????????普遍認為,未來中國的醫保資金將面臨缺口,而隨著癌癥發病率的提高,對很多家庭而言,治療費是難以承受之重。
????????因此馬光遠認為,如果仍把大量的錢用于治療,而不是早期預防和篩查,這個問題將是無解的。如果把錢用在預防和前期的檢測上,費用將大大降低,醫保資金不僅沒有缺口,而且還能做更多的預防性檢測。基于此,馬光遠呼吁,在公共政策層面,要與時俱進,重視預防和早期檢測。
????????2021年8月25日,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發布京醫保發〔2021〕23號文件,將基因甲基化檢測作為實驗室診斷項目納入甲類醫保服務項目及甲類工傷保險項目,受檢者可全額報銷檢測費用。這也意味著,采用基因甲基化檢測的長安心?正式納入北京醫保,更多患者可因此降低經濟負擔。
????????馬光遠提出,如果人類能夠轉移一下戰場,把大量的資源從和癌癥的戰爭轉移到預防上來,如同鄒鴻志和他的康立明現在做的,癌癥就會變得沒那么可怕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