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08:27 | 來源: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分板塊看,醫療器械、生物藥(疫苗)、CXO(研發外包)、醫療服務等板塊業績亮眼,高景氣度延續。業內人士認為,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政策大力推動創新研發,醫藥創新進入黃...
統計顯示,401家A股醫藥生物企業披露了2021年三季報。其中,276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68.83%;67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占比16.71%。125家公司前三季度業績下滑。
分板塊看,醫療器械、生物藥(疫苗)、CXO(研發外包)、醫療服務等板塊業績亮眼,高景氣度延續。業內人士認為,醫保目錄動態調整,政策大力推動創新研發,醫藥創新進入黃金發展期。
生物制品板塊空間大
熱景生物、延安必康、萊美藥業、東北制藥等9家藥企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幅超1000%。
前三季度,熱景生物實現營收37.96億元,同比增長2508.41%;歸母凈利潤為14.76億元,同比增長28999.01%。公司表示,經營規模擴大,公司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海外銷售規模大幅增長。
同樣因相關檢測試劑銷售收入大增,東方生物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4億元,同比增長572.38%;歸母凈利潤為39.19億元,同比增長489.85%。另外,楚天科技、利德曼等醫療器械相關概念股業績表現出色。
安信證券認為,疫情的影響趨于弱化,醫療器械板塊的增長將逐步回歸到常規業務軌道。處于高成長賽道、且基本面扎實的細分龍頭后續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速。
CXO板塊景氣度依舊較高。龍頭企業藥明康德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0.4%。同時,在高基數下第三季度仍保持強勁增長,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6.2%,略超市場預期。板塊內重點公司如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美迪西等公司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速均超30%。其中,昭衍新藥和美迪西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超100%。
生物制品板塊實現高增長,疫苗、生長激素等細分領域景氣度高、潛力大。
前三季度,疫苗龍頭康希諾歸母凈利潤為13.3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對于業績大增的原因,公司稱,主要系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已獲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的緊急使用授權及中國附條件上市批準,對營業收入產生積極影響。而智飛生物、康泰生物通過研發、生產和出售新冠疫苗,實現業績強勁增長。
化藥板塊分化明顯,集采對化藥制劑板塊影響較大。龍頭公司恒瑞醫藥前三季度凈利同比下滑1.2%,貝達藥業前三季度凈利同比下滑32.5%。
加大研發投入
政策鼓勵創新,眾多藥企研發投入逐年增加。恒瑞醫藥、復星醫藥等8家藥企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均超10億元。其中,恒瑞醫藥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41.42億元,同比增長23.86%。復星醫藥研發費用達24.14億元,同比增長28.55%。
近年來,恒瑞醫藥持續加大創新藥的投入。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經形成了一支4500多人的規模化、專業化的創新藥研發團隊,并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根據半年報,公司取得創新藥制劑生產批件5個、仿制藥制劑生產批件9個,取得藥品臨床批件41個。取得10個品種的一致性評價批件,完成2種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申報工作。同時,提交國內新申請專利131件、國際PCT新申請39件,獲得國內授權64件、國外授權59件。
從研發費用同比增速看,國發股份、大參林、光正眼科等33家藥企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速超100%。其中,國發股份同比增速為22271.68%。大參林、光正眼科同比增速均超800%。
從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看,神州細胞、澤璟制藥、前沿生物等9家公司占比均超50%。其中,神州細胞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5096.67%。澤璟制藥、前沿生物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均超300%。
大量投入取得成果,神州細胞迎來自身首個獲批上市產品。今年7月23日,國家藥監局網站公示,神州細胞用于治療甲型血友病的第三代重組凝血八因子產品(SCT-800)已正式獲批。這是我國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凝血八因子產品。
創新熱情高漲
進入四季度,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啟動在即,PD-1等創新藥備受關注。本次談判涉及恒瑞醫藥、百濟神州、榮昌生物等多家企業;藥物類型方面,雙抗、ADC、CAR-T等新型療法均有望參與。
多家上市公司將積極參與。榮昌生物核心產品泰它西普(RC18)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維迪西妥單抗(RC48)用于治療胃癌,分別于2021年3月、2021年6月在國內獲附條件批準上市。公司表示,正積極準備參與醫保談判的相關資料,期望短時間內迅速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興業證券認為,此前談判成功的品種均取得較好結果,通過談判納入醫保后均實現較快放量。創新藥醫保談判制度漸趨成熟,未來談判結果大概率延續過去幾輪的整體降價幅度。創新藥成功納入談判目錄,仍將為相應品種帶來增量貢獻。快速推進研發,搶奪先發優勢以及合理的定價策略等將成為創新藥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我國藥企創新熱情高漲。華創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首次獲批的國產新藥數量達到18個,2020年全年獲批數量為11個,國產新藥獲批數量大幅增長。
在此背景下,CXO板塊被長期看好。凱萊英表示,四季度將繼續做好訂單計劃的完成和項目高質量交付,同時做好各業務管線新增產能以及新興業務能力建設。在擴展小分子CDMO業務基礎上,推進化學大分子、制劑、生物合成技術、臨床CRO、生物大分子(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CDMO等新興業務布局,為公司未來持續增長增添新動能。
東吳證券認為,持續看好CXO、科研服務、創新藥、消費醫療器械及醫療服務等板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