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1 08:5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經過市場各方努力,科創板作為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服務科技創新的“示范板”和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質量板”,已初顯崢嶸。...
從嚴把審核入口關,到企業上市后的持續監管;從發行人對主體責任的認知,到中介機構對把關責任的錘煉……年輕的科創板在市場檢驗和法治完善中砥礪前行。堅守硬科技定位,在注冊制改革引領下,科創板公司在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上穩步運行,正從系統邁向縱深。
經過市場各方努力,科創板作為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服務科技創新的“示范板”和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質量板”,已初顯崢嶸。
全市場審核
精準問詢帶動“含科量”持續提升
注冊制改革引領下,科創板審核制度建立在“玻璃籠子”里運行。審什么、問什么、答什么,“卷面”一目了然;問詢、上會、注冊,IPO進度即時更新;公開、透明,企業發行上市有預期;撤單緣由、否決依據,均有據可查、有法可依。近三年時間,科創板示范效應頻頻溢出。
于發行人而言,審核過程公開透明是保證發行公平性的重要條件。“各家企業的情況都在網上一目了然,全社會來評價審核標準和質量,來比較同類公司、同類問題,有了統一的審核標尺。投資者可以第一時間關注到審核問詢全貌,及時判斷公司價值,也增強了我們的信心。”芯原股份董事長戴偉民對此深有感觸。
于保薦機構而言,審核過程公開透明是轉思想、良生態的發生土壤。通過公開問詢內容可以及時了解最新監管導向,以便發行人與保薦機構共同做好自我評估。“這有助于引導保薦機構專注于做好信息披露而非取悅發審權力。”一位券商投行董事總經理說。
于全市場而言,審核過程公開透明是法治化精神的體現。“一有問詢回復就能馬上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及時、公開、透明,即便在海外成熟市場都是沒有的。”該投行感慨道,著實形成了全社會共同監督的權力約束機制。同時,科創板審核引入了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咨詢委,對每個發行人的“含科量”進行專業評估。在社會陪審團和專家陪審團的共同監督下,審核的約束力、威懾力進一步增強。
經過近三年的實踐積累,科創板審核對企業的整體把握顯著提升,站在投資者視角出發,問詢準星更集中,模板化、免責式問詢痕跡越來越少。“審核問詢的精準性大幅提升。”一位保薦代表人向記者表示,“問題少了、要求說明的多了,補充披露的少了,發表意見更有針對性,招股書的可讀性提高了,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一步得到體現。”
數據顯示,審核機制運行三年來,科創板IPO淘汰率基本維持在23%。在終止審核的146家企業中,因科創屬性終止IPO進程的接近三成。
抱元守一、引優去劣,科創板的“金字招牌”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硬科技企業。今年以來,安路科技、屹唐半導體、概倫電子、百濟神州、天岳先進等面向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的細分行業龍頭陸續申報科創板。新受理企業的硬科技成色再次提升:企業發明專利的中位數為21個,遠超科創屬性標準所要求的5個;發明專利數量超50個的企業占比高達30%,高于以往年度20%的均值;“小巨人”企業占到新受理企業超20%。
科、嚴、新、穩
打造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集群
持續監管是注冊制改革全鏈條的重要一環,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有力抓手。近三年來,科創板緊緊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個中心,以“科、嚴、新、穩”貫穿持續監管工作,規范和引導企業深耕科創主業,持續做優做強,努力打造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集群。
科,堅守“科創板姓科”的初心和定位。“含科量”不僅是入口關的準入標準,更貫穿了企業上市后的全生命歷程。以信息披露為抓手,通過制定發布《科創屬性持續披露指引》,重點規范公司研發投入、募集資金使用、重大投資交易等事項,持續推動科創板公司專注主業。2021年三季報顯示,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平均為13%,居A股各板塊之首。研發成果不斷涌現,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超百項。353家科創板公司中,有49家獲得國家科學三大獎項,28家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104家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嚴,嚴防傳統市場亂象在科創板重演。公司上市后,上交所堅持管早管小,加強預研預判,對于苗頭性問題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嚴防小病變大病、個體風險變成系統性風險。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注冊制下誕生的科創板更要在事中事后監管上下功夫。 “科創板作為新設板塊,一開始就要建立好的規矩、意識和行為。不能身體上市、思想沒上市,要堅決防止傳統市場亂象在科創板重演。”
新,以制度創新支持科創企業做優做強。靈活、有彈性的股權激勵,創新的非公開詢價轉讓,與時俱進的并購重組、再融資制度,便捷的小額快速審批……每一項關鍵制度的創新,既扎根于中國特色,又體現了市場化改革精神。科創板放寬了股權激勵實施條件,目前已有165家科創板公司推出194份股權激勵計劃,公司覆蓋率達到47%,激勵對象超過3萬人,有效調動了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穩,維護市場平穩運行。開市以來,科創板大力推動“有效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及時啟動“有為監管”彌補市場失靈。投資者適當性、充分博弈的交易等機制,有力保障了科創板市場交易平穩運行。總體看,投資者參與積極有序,市場交易活躍適度,今年以來,科創板日均流通換手率2.83%,高于主板的1.10%。科創板公司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也正不斷提升,多只個股相繼被納入國際知名指數。
防“帶病闖關”
壓責任明邊界提質量
注冊制作為新一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深刻改變著資本市場的生態和發展軌跡。中介機構作為肩負核查驗證上市公司質量的“看門人”,對其履職要求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改革中,發行上市條件做‘減法’,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制度則必然要做‘加法’。”一券商投行負責人坦言,以制度約束、利益約束促進中介機構事前主動把關,積極落實自己的責任,是科創板建設近三年來的重要實踐成果之一。
科創板引入了保薦機構跟投制度,通過利益約束賦予保薦機構參與新股定價博弈的新角色,加大了保薦機構履行客觀定價的自覺意識。開板以來,共49家保薦機構的另類子公司或相關主體參與完成了跟投,合計161億元。同時,一二級市場博弈加大,倒逼保薦機構在項目篩選和IPO定價中變得更加審慎。
科創板還創新性地探索開展保薦業務現場督導,通過主動走進保薦機構開展現場問詢和底稿驗證,督促、引導保薦機構更有效地回應審核關注的問題,既提升了監管精準度和靶向性,發揮“治標”作用,也利于激發保薦機構提升執業質量的“內生風控動力”,起到“治本”效果。截至目前,上交所針對審核問詢回復和核查仍存在較大疑問的55個項目進行現場督導,41個項目經督導后撤回申請,3家被上市委否決,有效抑制了中介機構“帶病闖關”的沖動,并促使保薦行業從“程序導向型”向“風險導向型”的盡職調查工作思路轉變,發揮了“督導個別、引導行業”的作用。
厘清中介機構職責邊界,注冊制下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在證監會牽頭下,上交所研究修訂了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保薦工作底稿指引、律師從事IPO業務執業細則等中介機構執業規則,建立了保薦人執業質量評價等制度體系,促進各方歸位盡責。
“經過近三年的廣泛宣傳、規則不斷出臺和完善、監管處罰頻次的增加、監管處罰力度的加大以及對保薦人內部問責的明確要求,壓實中介責任在保薦機構層面已深入人心,震懾作用已經非常顯著。”中金公司管委會成員、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王晟向記者表示,隨著壓實壓嚴中介機構責任不斷深化,中介機構在選出真公司、好公司,防范欺詐上市方面的把關作用日益凸顯,中介機構歸位盡責仍任重道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