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10:1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強科技是國內專業的防化裝備科研生產單位,擁有從事軍品業務所需的全部軍工資質,是全軍透氣式防毒服、專用防毒面具、集體防護裝備定點生產企業,以及國家人防工程防化...
“一家企業好不好,大家有沒有信心,去看看員工的消費和收入就知道了。在我們公司,員工私家車有600多臺,我們一共有多少員工?700多人。我們員工的年平均工資大約是宜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2倍,所以大家干勁足!”日前,科創板“新兵”華強科技董事長王冬民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的專訪。一開場,他就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角度來介紹自家企業。
華強科技是國內專業的防化裝備科研生產單位,擁有從事軍品業務所需的全部軍工資質,是全軍透氣式防毒服、專用防毒面具、集體防護裝備定點生產企業,以及國家人防工程防化設備定點生產企業。同時,依托技術優勢,公司還積極開拓醫藥包裝、醫療器械等民用市場,是我國醫藥包裝協會藥用膠塞專委會五家主任單位之一。
“兩個領域,華強科技都是頭部企業。”王冬民自豪地說,在特種防護領域,公司有力地提升了軍隊防護裝備技術水平和核生化條件下作戰保障能力;在醫藥包裝領域,公司積極推動藥用膠塞的國產化,作為國藥集團新冠疫苗配套膠塞的核心供應商,公司有力地保障了新冠疫苗的順利上市、批量投產。
深耕特種防護五十余載
華強科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6年,一大批優秀的軍人、學生、工人進入“深山老林”,手搬肩扛建設了三線企業宜昌國營華強機械廠。據了解,國家第一代防毒服就是由公司所生產。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的部分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王冬民說,公司生產的防毒服兼具穿著舒適、牢固可靠等特點,但重量更輕、成本更低,性價比優勢明顯。
據介紹,依托吸附功能面料制備等核心技術,華強科技研制的某型防毒服已大批量列裝,提高了防毒服綜合性能和生理舒適性;而依托軍人三維頭面型結構的防毒面具面罩正向設計、氯化丁基橡膠配方及注射成型、防毒面具自動化裝配等核心技術,公司研制的某型防毒面具也已批量列裝。
王冬民表示,多年來,公司為部隊提供防毒服,供部隊參加“安全環境”國際軍事競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
除防毒服和防毒面具等個體防護設備外,華強科技還生產集體防護裝備。2015年8月,天津港某化學品倉庫發生特別重大安全事故,當時深入爆炸核心區域的人防緊急避難所和人防核化檢測車,正是由華強科技參與研制,并有效保障了危險物品檢測和人員掩蔽。
“我們要繼續加強核心基礎材料的研發,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在新材料和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差距;繼續增強防毒服、防毒面具、過濾吸收器等主要產品的能力建設,以重點項目帶動特種防護裝備的規模突破,不斷拓展裝備在多軍兵種的應用,提升企業市場地位和競爭力。”王冬民稱,公司多個在研型號產品預計將于未來兩年列裝定型。同時,公司正在投入研發新一代透氣式防毒服,以期進一步提高產品防護性能和生理舒適性。
疫苗配套膠塞第一供應商
“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配套膠塞,大部分都是由華強科技供應的,他們還給我們頒了一個大獎。”據王冬民介紹,公司作為國藥集團下屬北京、武漢、成都、蘭州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配套膠塞的核心供應商,有力地保障了新冠疫苗的順利上市、批量投產。
據了解,2020年初隨著新冠疫苗研發的推進,國藥旗下北生所等新冠疫苗生產單位同步啟動了對配套膠塞的招標工作。在收到北生所的需求反饋后,華強科技的科研團隊快速響應,將改進后的樣品送到北生所,并在全國幾家膠塞廠的比測中脫穎而出,以最優的性能指標滿足了北生所的要求,成為國藥集團新冠疫苗配套膠塞的主供應商。
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華強科技已向中生集團供應膠塞近20億只,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
“新冠疫苗對配套膠塞的要求很高,我們采用惰性材料覆膜,保證了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所以能順利完成這個任務,一方面,我們和北生所等企業合作多年,雙方互相信任;另一方面,公司當時剛完成搬遷,自動化生產車間可以滿足巨大的產品需求。”王冬民表示,為保障新冠疫苗配套膠塞供應,公司對膠塞工房生產能力進行擴充改造,目前膠塞產能國內領先。
危急時刻顯擔當,從中也凸顯了華強科技的硬實力。據介紹,早在1992年,華強科技便在我國率先引進建成藥用丁基膠塞生產線,推動了藥用膠塞的國產替代和天然膠塞淘汰,在藥用丁基膠塞產品領域,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研發和生產基地之一。丁基膠塞具有良好的氣密性、化學穩定性和生物安全性,也是目前國內醫藥行業使用最多的膠塞。
“以新冠疫苗配套膠塞為契機,我們將繼續強化在醫藥包裝領域的競爭力,尤其是強化高端覆膜膠塞的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加快新型給藥裝置預灌封注射器等新型產品的技術開發和市場推廣。”在王冬民看來,醫藥包裝板塊將是未來公司發展的壓艙石。
從黃金十年到“鉆石十年”
一路發展壯大的背后,和其他科創板公司或同行企業相比,華強科技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是我們的員工和團隊。公司規模不大,但是人心齊,活力強,干勁足!”王冬民的回復簡要而直接。據他介紹,公司員工的工資已經實現“十連漲”。十年前,公司員工年平均收入不到4萬元,如今則已經遠高于宜昌市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甚至超過當地一些知名大企業。
員工工資的持續上漲,側面反映的是企業效益的持續增長,又可進一步延伸到公司產品的升級,企業研發能力的提升,以及企業文化的進步等等。據了解,華強科技是我國十大軍工集團二級企業中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公司,也是少數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的軍工企業。
“一家企業能不能發展,關鍵是看人心順不順,只有人心順了,大家才會全身心投入。”王冬民向記者介紹了他的“管理經”。作為企業的掌舵者,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掌柜”,第一任務當然是完成“老板”也就是股東安排的任務,確保股東的利益,第二就是把“伙計們”也就是員工照顧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在公司內部,我們經常會講,過去十年是華強的黃金十年,我們從一家普通企業成長為一家優秀企業。登陸科創板后,有了資本市場的支持,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研發,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未來十年一定會發展得更好,從而成為華強科技的‘鉆石十年’。”王冬民說,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特種防護裝備科研生產企業,依托現有技術實力,公司未來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