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11:02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截至今年12月15日,共有77家醫藥生物企業登陸科創板,僅今年就有34家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所屬細分行業涉及醫療耗材、體外診....
????????12月15日,百濟神州登陸科創板,成為我國首家在納斯達克、港交所及上交所上市的全球性醫藥生物公司。中國醫藥生物行業迅速發展,政策鼓勵及資本助力讓我國醫藥生物企業的新藥研發提速。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截至12月15日,共有34家醫藥生物企業登陸科創板,13家IPO審核終止,近80%為主動撤回申請。
????????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截至今年12月15日,共有77家醫藥生物企業登陸科創板,僅今年就有34家成功在科創板上市,所屬細分行業涉及醫療耗材、體外診斷、化學制劑、醫療設備、疫苗、生物制品、醫療研發外包、醫療服務等。
????????不僅今年在科創板上市的醫藥生物企業數量超過前兩年,在IPO階段折戟的醫藥生物企業數量也超過前兩年。新京報記者依據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審核決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13家生物醫藥企業IPO終止,高于前兩年總和(2019年4家、2020年5家),其中有10家都是主動撤回上市申請。
????????11月26日,上交所科創板終止審核決定顯示,杭州索元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索元生物”)主動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文件的申請,上交所終止對該公司的上市審核。
????????索元生物是一家以高效的精準醫療技術開發多款面向全球市場的首創新藥(First-in-class)的醫藥生物公司,針對未滿足臨床需求的重大疑難病癥,包括腫瘤及難治性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病等中樞神經類疾病,收購或引進后期臨床試驗失敗但已證明其安全性且顯示對部分患者有效的創新藥,并獲得該等創新藥的全球或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權益,通過其獨特的生物標志物發現平臺,最終開發出面向全球市場的創新藥。索元生物也因其獨特的研發模式,被業內稱為“失敗藥物的拯救工廠”。
????????據索元生物招股說明書顯示,目前公司核心產品尚未進入商業化階段,尚未形成產品銷售收入。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索元生物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34億元和-2.23億元。而公司研發投入分別高達8295.82萬元、1.12億元、1.73億元。索元生物擁有5個全球首創新藥的研發管線,兩個1類新藥的研發管線,其原研方均已開展過Ⅱ/Ⅲ期臨床試驗。
????????今年6月30日,索元生物提交科創板IPO申請,擬募集資金16.34億元,用于創新藥物研發及營銷網絡建設。歷時近5個月,該公司便主動撤回申請。對于撤回原因,索元生物回應媒體時表示,多個研發管線的研發和經營近期有一系列進展,資本運作和業務發展需要做出時間上的調整。這并不意味著索元生物放棄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明年還將繼續提交上市申請。
????????除索元生物外,天士力生物、丹娜(天津)生物、天廣實生物、奧普生物、瑞博生物、樂普診斷、蘇州晶云、仁會生物、科慧醫療也撤回IPO申請,海和生物、吉凱基因、珈創生物則是因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終止審核。
????????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認為,吉凱基因未充分披露其核心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相關業務的成長性和潛在市場空間及對持續經營能力的影響;海和生物則是未能準確披露其對授權引進或合作開發的核心產品是否獨立自主進行過實質性改進,對合作方是否構成技術依賴;珈創生物同樣是因為未能充分披露核心技術的先進性而被否。
????????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專門為解決科技創新企業融資問題而設立的板塊,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高新技術企業和戰略性新興企業。自科創板開市以來,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對企業的IPO申請把關越來越嚴,更強調企業的“科技硬核性”。今年4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決定》,對企業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研發人員占比、發明專利數、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等提出“硬核”要求。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鄧勇分析指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對于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技術硬核性、誠信等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企業好大喜功,沒有真正的核心技術,即便僥幸上市,財務狀況后期若無法達標,同樣會被給予退市處理,不如從一開始就嚴格地按照科創板上市條件逐步發展,在條件成熟后再進入資本市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