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4 09:3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穩外貿不一定完全體現在當期的貿易額上?!鄙虅詹垦芯吭簢H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穩外貿的前提是穩訂單,而穩訂單最重要的則是穩市場主體。...
據新華社12月23日消息,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國常會”)指出,今年我國進出口快速增長,為穩定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但當前外貿面臨不確定不穩定不平衡因素增多。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擴大開放,針對困難挑戰推出應對舉措,做好跨周期調節,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努力保訂單、穩預期,促進外貿平穩發展。
“穩外貿不一定完全體現在當期的貿易額上。”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穩外貿的前提是穩訂單,而穩訂單最重要的則是穩市場主體。
當前,圣誕季銷售時間窗將過,國際市場需求面臨收縮,外貿企業的經營壓力將增大。對于上述推動外貿穩定發展的政策部署,外貿企業紛紛感覺“非常友好”,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同時期待政策面更多聚焦中小企業。
提升應對匯率風險能力
規避外貿企業利潤被侵蝕
對于推動外貿穩定發展,國常會提出的首要舉措就是“加強對進出口的政策支持”。具體包括,“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鼓勵銀行有針對性開展遠期結售匯業務,提升外貿企業應對匯率風險能力”。
今年以來,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雙向波動,但是總體呈現出一定幅度的升值。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19時,年內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2.6%,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幅為1.99%。對外貿企業而言,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提升應對匯率風險能力非常重要。
浙江省某制造業上市公司去年國外銷售(外貿業務)收入約占主營業務收入的35%,關于匯率波動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注重風險控制,不會利用匯率波動進行套利。一方面將通過自然對沖降低匯率波動風險;另一方面會積極開展遠期鎖匯業務。”
12月13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明確了明年要重點“引導市場主體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推動企業更廣泛使用匯率避險工具”。
上海市某專用設備制造業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為規避匯率波動影響、鎖定結匯成本和出口產品利潤,公司及子公司擬開展2022年遠期結售匯業務,累計總額不超過9300萬美元。”
白明認為,“鼓勵銀行有針對性開展遠期結售匯業務”可以幫助企業減少匯率波動風險,換取一份安心,同時銀行也會多一些業務和盈利空間。
“相關匯率避險支持政策對中小型外貿企業‘非常友好’。”北京達凱樂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圣誕節前屬于國外“剛需性采購季”,多數外貿企業可以在此期間通過短期調價來應對匯率變化。但圣誕節過后,國外采購不會再“野性消費”,對于價格敏感度會有所增加。如果外貿企業為應對美元下跌而上調產品售價,就可能造成國外采購冷卻效應。所以,如果政策面能給外貿企業更為充分的支持和指導,企業在價格方面就不會形成自我波動,也有利于其維系老客戶的供應平衡。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前期外貿企業承受一定程度的外匯波動壓力,出口難度有所加大,為此需要提升外貿企業的應對能力,規避外匯波動風險對其利潤的侵蝕。
推動發展“三同”產品
利于企業市場“雙向認同”
除了加強對進出口的政策支持,在加強對企業的配套服務方面,國常會強調,“推動解決企業在發展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拓展貿易渠道、完善供應鏈等方面遇到的問題”“2022年對加工貿易企業內銷暫免征收緩稅利息”。
白明認為,推動解決企業在發展內外貿同線同標同質產品,并不是簡單地做到“三同”,還需結合不同市場的特點,比如銷往國外的服裝尺碼較國內偏大,因此并不能按照國外服裝版型要求內銷。但對于國內國外商品的質量要高要求,要用同一把尺子。此外,外貿企業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還存在“難點”,比如對國內市場銷售渠道不熟悉,且國內市場對商品的認同度不足,這就需要購銷兩端多磨合,政策面也要給外貿企業創造更多機會,爭取實現外貿企業和國內市場的“雙向認同”。
江蘇省某批發和零售業上市公司在談及拓展貿易渠道時表示,公司積極借助鼓勵出口轉內銷的優惠政策,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品類,發揮供應鏈運營優勢,重點在東西部合作、中西部開發中積極拓展內貿業務;抓住國內消費升級,服務國內市場需求。
此外,“對加工貿易企業內銷暫免征收緩稅利息”并非是在政策面首次提出。為穩定加工貿易發展,減輕企業負擔,財政部曾于2020年4月10日發布《關于暫免征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的通知》稱,自2020年4月15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暫免征收加工貿易企業內銷稅款緩稅利息。
宜直運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義烏分公司總經理徐祝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由于國際運輸費用持續位于高位、國外居民消費需求減弱,加之疫情導致國外部分城市‘封城’等因素,義烏市的部分加工貿易企業(紡織品)確實選擇出口轉內銷,暫免征收內銷緩稅利息非常利好這些企業。”
在李海飛看來,外貿企業目前的利潤率大多很薄,加強對企業的配套服務有利于激發外貿企業活力。未來,期待政策面更多聚焦中小型企業。
外貿與航運頭部企業
加大簽訂長期協議比例
對于外貿企業而言,海運費用上漲是今年最大的成本擾動因素之一。本次國常會明確,緩解國際物流壓力。鼓勵外貿企業和航運企業簽訂長期協議。依法依規打擊違規收費、哄抬運價等行為。支持金融機構向符合條件的小微外貿企業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
《證券日報》記者從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處了解到,“一直以來,交通運輸主要監管部門努力推動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加大簽署長期協議的比例。從市場面來看,已得到印證,航運頭部企業已逐年加大簽訂長期協議比例”。
“事實上,很多大型外貿企業都與航運企業簽訂了長協,因此,本次國常會強調的政策對中小企業而言更具有現實意義,利于提升中小外貿企業鎖定倉位的能力,而航運企業手里也有更多穩定的客戶作為基本保障。”白明說。
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預計,未來,長期訂單涉及的貨物規模和價格都將有所提升,而航運現貨市場規模和成交價則會下降。
徐祝偉則更看重普惠金融支持政策,“給予小微外貿企業物流方面的貸款貼息,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貿企業資金壓力,從而縮短供應鏈企業的墊款時間”。
劉向東認為,當前,我國外貿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大貢獻,也是穩定市場主體和就業韌性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背景下,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外貿企業穩定發展,有效應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和物流受阻困難,切實發揮好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在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作用,有力保障外貿高質量發展;同時,推動出口產品拓展貿易渠道,將有利于企業增加市場訂單,降低東南亞供應替代可能帶來的外貿需求收縮等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