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7 10:1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熙生物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升87.93%至49.4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2億元,同比增長21.13%,營收凈利創新高。...
日前,華熙生物(688363.SH)召開2021年度財報媒體溝通會。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在會上表示,沒有長期持續不斷地去投入建設基礎能力,去筑高競爭壁壘和加寬護城河,華熙生物后期很難有長期持續不斷地經營盈利能力。2022年華熙生物要抓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合成生物研發平臺進一步的打好基礎,通過這個平臺得到更多的生物活性物。
以長期投入建設基礎能力支撐未來發展
3月10日,華熙生物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升87.93%至49.4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2億元,同比增長21.13%,營收凈利創新高。
對于營收增速與利潤端增速的不同水平,趙燕表示,華熙生物在一些戰略性基礎性的投入上比別的公司要大。一方面是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主要是在華熙生物的研發端,一直持續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比如在2020年,華熙生物重點布局的合成生物還未轉換成生產力,還在儲備中,這是為了在未來要去做好的發展支撐。
另一方面是產能布局,在2021年6月份,華熙生物天津工廠投產,天津工廠的總投資在財務費用支出中比較大,按照財務核算的邏輯來說。2020年收購的東營佛思特,在去年4月份合并報表,這也增大了很大的投入。再加上華熙生物在海南建設的基地。還有在人才儲備端,2021年華熙生物引進了幾十位國內國外博士、博士后等等。
“華熙生物不是一個完全靠流量或者靠代言起來的,它是靠科技力,去打造它的產品力,從而要去塑造它的品牌力。”趙燕表示,實際上真正的華熙生物作為戰略轉型是從2019年才開始的,短短的三年時間做到了現在的規模。華熙生物在基礎建設上面做了長期的投入,可能前提投入要大。但這關系到華熙生物自身建設的基礎能力,今后能完成閉環,消費者核心數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趙燕強調,沒有長期持續不斷地去投入建設基礎能力,去筑高競爭壁壘和加寬護城河,華熙生物后期很難有長期持續不斷地經營盈利能力。
“四輪驅動”模式打開新的戰略成長空間
趙燕表示,2021年,華熙生物業務模式正式升級為生物活性物原料、醫療終端、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四輪驅動”模式,打開新的戰略成長空間。
原料業務方面,在海外業務仍然受到疫情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市場,整體收入達到9.05億元,同比增長28.62%,增速遠超去年同期。公司積極進行產品創新,除透明質酸以外的其他原料取得120%的收入增長,生物活性物平臺公司格局進一步形成。
醫療終端業務方面,2021年實現收入7.00億元,同比增長21.54%。骨科產品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穩定增長;PRP產品獲得爆發式增長,未來隨著應用場景的開拓,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產品;醫美業務進行組織結構升級和戰略調整,進一步規劃產品管線布局。
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方,2021年實現收入33.20億元,同比增長146.57%,四大品牌(潤百顏、夸迪、米蓓爾、BM肌活)均度過品牌初始成長期,進入規?;A段,且首次實現單品牌(潤百顏)年收入過10億。四大品牌均已形成大單品并形成差異化優勢品類,發展任務由優先追求規模增長,逐漸升級到規模增長的同時提高收入質量、改善運營效率、深挖目標用戶、優化市場渠道、深化品牌根基的精細化運營階段。
功能性食品業務方面,2021年是公司功能性食品業務的發展元年,報告期內,公司推出了三大品牌,包括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質酸食品品牌“黑零”和透明質酸果飲品牌“休想角落”,品牌格局初步打開,功能性食品業務獲得良好開端。
持續引領生物科技產業自主創新
2021年華熙生物在發展主營業務的同時還重視長期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戰略性投入,包括產能布局前置、關鍵能力建設,基礎研究投入,孵化新業務、股權激勵、品牌建設等方面。
在研發方面,報告期內研發投入達到2.84億元,同比增長101.43%,研發人員數量571人同比增加194人,在研項目239項同比增加116項,已獲授權發明專利89項同比增加40項,公司不斷增強核心科技力,持續引領生物科技產業的自主創新。公司原料新認證、注冊成果12項,新獲得醫療器械注冊2項,新取得特殊化妝品行政許可證8項。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首席科學家郭學平表示,華熙生物于2021年重點布局前沿生物技術“合成生物學”領域。“山東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于2021年12月獲得山東省科技廳的認定。結合企業自身優勢而打造的“合成生物技術國際創新產業基地”已落戶北京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并即將投入使用。合成生物學研發團隊已初步組建完成、技術平臺已搭建完成。
“合成生物是我們華熙生物底層的基礎研究最重要的一個方向。”郭學平指出,華熙生物所專注的合成生物學就是用基因改造、基因編輯的手段,通過改變一個微生物原有的基因組合,以一種新的代謝合成路徑,讓這個代謝路徑來合成所需物質,最終是用發酵的手段來實現目標產物的合成、制備、生產。
進入2022年后,華熙生物對合成生物學有何布局和規劃?郭學平對此表示,合成生物學方面,依克多因、Y-氨基丁酸等已經投產并成為了華熙生物暢銷的原料。華熙生物還在布局的唾液酸、肝素、寡糖還在研發當中。用合成生物學的方式做人源的膠原蛋白在技術層面已經取得突破,現在正在天津工廠進行中試,若中試順利會很快轉入量產。
2022年將重點建設合成生物研發平臺
2022年,華熙生物及其所在的生物科技領域迎來更好的發展契機。《國家十四五規劃及 2035年遠景目標》中,將生物技術視為重點發展的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秶鴦赵赫ぷ鲌蟾妗芬蔡岢?,2022年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趙燕稱,華熙生物將繼續堅持“為人類持續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生命體驗,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命長度”的企業宗旨,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遵循“科學->技術->產品->品牌”的企業發展邏輯,2022年公司將重點聚焦五大維度,持續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第一,在研發端,重點建設合成生物研發平臺,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承接國家重大專項,打通產學研,打造標桿企業。
第二,在組織、人才端,推進公司發展戰略落地:以工業4.0為抓手,構建“大運營”體系,進一步提升組織效能,降本增效,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大人才梯隊的建設,激發人才自驅力。
第三,堅持長期主義,繼續構建品牌力,打造有溫度的、國民信任的民族品牌。B-B業務方面,繼續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B-B-C業務方面,持續發力骨科、眼科、皮膚科等,提升團隊經營管理能力;B-C業務方面,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用科技力打造產品力,塑造民族品牌,向國際品牌邁進。
第四,持續構建科技新生態,科技成果為上下游賦能:以華熙研究院為基礎平臺,為上下游賦能,成為科技創新的平臺公司。如在計生、口腔、食品、造紙等領域為上下游進行賦能。
第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科技賦能鄉村產業升級;擴大華熙·健康行惠及面,讓更多人受益,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命長度。
“2022年要抓的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把我們的合成生物這個研發平臺進一步的打好基礎,通過這個平臺得到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趙燕表示,未來科技中,合成生物是排在第一位的,它是面對人類未來不確定性的顛覆技術。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上,合成生物技術一定是一個底層支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