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10:41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晨光生物從事天然植物提取物細分領域,主要產品包含天然色素、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營養及藥用提取物、天然甜味劑、保健食品、油脂和蛋白等。...
3月28日晚間,晨光生物發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8.74億元,同比增長24.55%;實現歸母凈利潤3.52億元,同比增長31.29%;實現扣非歸母利潤2.85億元,同比增長26.18%。與此同時,公司披露2021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0元(含稅)。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1年,晨光生物由于產品銷量增長實現了營收的較大幅度提升;同時,積極的成本控制帶動了凈利潤同步增長。此外,晨光生物也積極研發新產品線,布局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如何降低原材料成本?
目光瞄準非洲市場
晨光生物從事天然植物提取物細分領域,主要產品包含天然色素、香辛料提取物和精油、營養及藥用提取物、天然甜味劑、保健食品、油脂和蛋白等。
據晨光生物年報顯示,2021年辣椒紅銷量8000多噸,同比增長約12%;辣椒精銷量1100多噸,同比增長約7%;葉黃素產品銷量近3億克。甜菊糖全年實現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181%;番茄紅素實現收入超3200萬元,同比增幅超80%。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植提行業來說,原料的把控能力是行業關鍵壁壘之一。根據年報顯示,晨光生物原料成本占產品成本的94.87%,如何降低原材料成本是關鍵。
“公司將目光投向了非洲。”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自2016年起公司開始在贊比亞拓展業務,先后在贊比亞設立了兩家子公司,投資項目分別覆蓋了大豆加工和辣椒、甜葉菊萬壽菊和水飛薊等原料作物的種植。2021年公司贊比亞原料基地快速推進,錫納宗圭農場辣椒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奇蓬勃農場萬壽菊種植面積1萬畝,還有八萬多畝土地正在開發”。
“選擇贊比亞一方面是因為當地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比較適合農業種植,更重要的是該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安全的投資環境。”盧慶國進一步說道。
“此外,農產品加工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勞動力的成本也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我們在國內采摘辣椒時,一天的勞動力成本要200元,在非洲一天一個勞動力成本只要15塊錢人民幣,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而降低成本就意味著提升競爭優勢。”盧慶國對記者說道。
在吳婉瑩看來,“晨光生物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掌握核心原材料的供應,減少因為氣候雨水等原因造成的產量波動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展產業鏈布局,達到對成本的控制,增加協同效應”。
如何實現三步走戰略?
適應不同客戶之間的轉換
在《證券日報》記者走訪調研中,晨光生物曾多次向記者介紹道公司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是辣椒紅產銷量做到世界第一,這一步已實現,并仍在持續擴大產品優勢;第二步是做成十個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的產品,建設世界天然植物提取物產業基地,這一目標正在逐步實現中;第三步是做大做強保健品、中藥提取等大健康產業,為人類健康做貢獻,目前正處于前期布局階段。
晨光生物方面表示,公司現階段處于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即發揮公司低成本優勢,橫向擴十個世界第一大單品,不斷打開公司成長天花板。目前三個大單品的市占率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公司業績穩定增長的基本盤;梯隊產品中,營養類及香辛料類產品市場空間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晨光生物“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是“做大做強保健品、中藥提取等大健康產業”,根據年報顯示,晨光生物保健食品業務不斷拓展市場,2021年收入4990萬元,實現翻番。
市場人士表示,晨光生物切入健康產業賽道或是看好一片藍海的保健品市場。據統計,2017年,全球保健品市場規模是1300億美元,合人民幣約8190億元。2007年至2017年,全球保健品市場的銷售額年均增長5.7%。根據歐睿預測,自2020年起恢復增長,且至2023年,保健品行業整體規模將達到2285億美元。
中原證券分析師劉冉表示,我們預測2021年全球保健品市場的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合人民幣接近9500億元。中國的保健品消費市場增長水平高于全球,是新興后起的消費市場,2021年中國的保健品市場規模可達到1500億元。后疫情時期,在病菌、老年化等社會環境壓力加劇的情況下,中國的保健品市場有望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盡管保健品市場廣闊,但對于晨光生物來說,在“第三步走”戰略的落地過程中卻存在一些“陌生”的問題。此前,晨光生物主營產品主要是面向B端客戶,而保健品與植提產品相比,客戶群與此前完全不同,主要面向C端。
晨光生物董秘周靜向《證券日報》記者直言道:“我們對于B端的市場已經非常熟悉,客戶合作情況也非常穩定,但B端市場的經驗在C端不是很適用,我們也一直在探索C端市場的開拓。目前公司在杭州設立新零售子公司,探索終端產品銷售模式。”
對此,吳婉瑩建議道,“從TO B到TO C的業務模式轉型,會對公司的品控和宣傳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個人客戶,公司一方面要設計通俗易懂、但又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的宣傳方式和產品定位;另一方面,要求產品的成熟度進一步提高,公司也要更加嚴格的進行產品安全檢查和整體質量的把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