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09: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是互聯網出身的智能微投有優勢,還是傳統投影企業技術迭代后的智能微投更有優勢?兩種門派之爭的背后,是智能微投市場逐漸擴容,用戶對智能微投的消費欲望......
【藍科技觀察】是互聯網出身的智能微投有優勢,還是傳統投影企業技術迭代后的智能微投更有優勢?兩種門派之爭的背后,是智能微投市場逐漸擴容,用戶對智能微投的消費欲望逐漸高漲。
尤其是在彩電業整體處于下行、大眾娛樂方式多元化,傳統電視觀影體驗似乎無法滿足多樣性需求時,作為大屏智能顯示電視的補充——投影儀,以實現用戶擁有“家庭影院”夢想為目標,在國內家用消費市場可謂異軍突起。
而智能微投因小巧便捷、又具備獨立智能操作系統,無線上網功能,逐漸取代傳統投影產品成為家庭新選擇。
這充分說明智能微投產品將在市場上全面“起勢”,也釋放了一個極為明顯的信號:用戶不是沒有消費能力,而是從投影到智能微投,技術驅動改變的生活方式,正打開潛在的市場。
智能微投門派之爭
目前智能微投市場上主要競爭勢力來自兩個門派,分別為互聯網智能微投公司和傳統投影產品廠商,雖然雙方各具優勢和不足,但兩大陣營的共性是:不斷加碼科技研發,快速迭代智能微投。
以極米、堅果和當貝為代表的互聯網智能微投公司具有先入優勢,以科技深耕投影市場,成為了本土投影品牌創新經濟的代名詞。例如,堅果宣布聯合萊卡共同打造的一款高端旗艦產品J10S,將高亮+高色+高音質為主要創新點融入產品。而當貝高端新品智能投影F5,則以AI臻彩引擎Pro技術和全局MEMC運動補償、德國萊茵TüV硬件級低藍光護眼認證技術,給用戶帶來更為高級的智慧科技體驗。
以索尼、明基和愛普生為代表的傳統投影產品廠商,本身就具有與生俱來的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加持,逐步發力家用智能微投。雖然品類并不多,但不可否認,這些老品牌憑借市場基礎和創新能力,其打造的智能微投也極具市場競爭力。
比如,明基TK700家用微投,是明基專門為家用市場研發的一款4K分辨率的投影儀。索尼VPL全系列搭載了全4K分辨率和SXRD芯片而著稱。
由此可見,隨著兩大陣營的角逐,智能微投市場很可能會形成更多元技術和光源流派。這是技術升級和消費需求多樣化的結果,無疑會給整個市場帶來新的競爭格局。
同質化
關于微投品牌,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目前市場在售的智能微投品牌數量已經接近200個。早在2020年時,根據IDC預測,到2025年中國投影機市場的五年復合增長率仍將超過15%,這也意味著市場藍海還會拓深。或將會有更多品牌殺入這條賽道。
除以上提及的兩大派系之外,目前還有像京東、天貓這樣的平臺玩家,也不缺乏如創維、康佳等傳統電視廠商,甚至如愛奇藝、騰訊等內容服務商也都先后涉足智能微投。
雖然智能微投品牌眾多,但行業競爭越來越充分,目前還沒有一個品牌能做到寡頭級別,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從利好層面看,在整個彩電業增長接近天花板時,無疑給了智能微投融入家庭的機會。數據顯示,2021智能投影在國內出貨量480.3萬臺,同比增長29.0%,銷售額達到116.1億元,同比增長32.2%。
消費者對投影的需求與日俱增。市場上眾多品牌入局,似乎并未給用戶帶來一款高性價比、高配置、個性化、內容豐富的爆款智能微投。無論是前面提及的兩大門派高端產品,還是其他跨界玩家高性價比產品,在亮度、清晰度對比加足馬力創新之后,其他創新是圍繞智能交互、內容生態,并無實質差異化爆款產品。
盡管如此,但必須承認,投影市場這條賽道未來還是有很大增長空間的。智能微投品牌諸多,到底誰更具有想象空間,還需要用戶說了算。
(圖片來源:大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