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4日,科創板91家生物醫藥類企業披露了2021年年報。整體來看,該板塊企業呈現出這些特點:新冠檢測業務的IVD企業持續維持了超高的增長率,部分企業營收額創了新高;優質的創新藥與醫療器械企業開始發力,用業績證實企業研發轉化的能力。
首先來看新冠相關業務的企業,最大的亮點有二:
一是核酸檢測股東方生物(688298.SH)2021年全年營收突破百億元大關,系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中第一個營收百億的企業;二是疫苗股康希諾(688185.SH)在2021年首次扭虧,并將盈利持續至2022年Q1,成功摘U。
其次是創新藥。從2021年的營收額來看,艾力斯-U(688578.SH)、榮昌生物(688331.SH)、神州細胞-U(688520.SH)這幾家創新藥企業得益于產品上市后放量,于2021年實現了超高額的營收增長,三家公司營收分別同比增長94410%、46753%、40853%。
最后,在除IVD以外的醫療器械企業方面,奕瑞科技(688301.SH)、海爾生物(688139.SH)、澳華內鏡(688212.SH)三家企業的凈利潤均實現了翻倍增長。其中,海爾生物、奕瑞科技的凈利潤已連續兩年保持三位數的同比增長率。
IVD:企業業績增速開始分化
由于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IVD企業,特別是具有出口資質的IVD企業于2021年再次創造記錄。其中,在營收上,表現最為亮眼的是東方生物。數據顯示,企業全年營收101.69億元,同比增長211.43%;歸母凈利潤49.2億元,同比增長193.33%,營收凈利均領冠前述91家企業。
除東方生物外,熱景生物(688068.SH)、圣湘生物(688289.SH)、碩世生物(688399.SH)這三家IVD企業的營收也排在前述91家企業的前10。這四家企業,也出現在前述91家企業的凈利潤排名前十名單中,更包攬了前三名。
需要注意的是,以境內業務為主的IVD企業,在新冠業務上或已觸達“天花板”。比如:圣湘生物(688289.SH)的營收體量盡管仍然很大,但同比增速出現了5%的下滑;碩世生物雖然營收仍在增長,但出現了凈利增速(46%)低于營收增速(63%)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國內許多地區已開始對新冠產品開展集中采購,同時,參與新冠產品生產的企業越來越多、市場競爭加速,二者共同導致新冠檢測在境內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有IVD行業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整體來看,新冠檢測的技術門檻并不高,IVD行業賺快錢的時代或會隨著新冠疫情的控制而趨于結束,屆時,國內IVD行業將重新洗牌。
創新藥:4家企業首次扭虧
在創新藥領域,《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共有四家企業首次扭虧,分別為艾力斯-U(688578.SH)、百奧泰-U(688177.SH)、榮昌生物(688331.SH)、康希諾,不過,從2022年Q1季報來看,這四家中僅康希諾一家持續盈利。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艾力斯、百奧泰、榮昌生物這三家創新藥企業之所以能在2021年實現扭虧,主要是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長。收入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核心產品上市銷售,產生銷售收入;二是,企業還將核心產品于海外市場的銷售權益通過商業合作的形式賦予其他藥企,進而獲得了高昂的合作付款。
比如,艾力斯的核心產品伏美替尼于2021年在國內獲批上市,在國內市場,艾力斯獲得了2.36億元的銷售收入;在海外市場,伏美替尼還為艾力斯帶來了2.94億元的授權費用。這使得艾力斯于2021年共實現營收5.30億元,同比增長94410%。
從現有數據來看,海外合作獲得的授權費用是扭虧關鍵所在。
來看另一家同樣于2021年實現產品上市的企業神州細胞。2021年,神州細胞的首個產品安佳因于7月獲批上市,并開始持續產生銷售收入,這幫助神州細胞實現營收1.34億元,同比增漲40853%。不過,雖然營收取得了傲人的增長,但缺少海外收益的輸血,加之研發費用高昂,神州細胞未能扭虧。
同樣的,到了2022年Q1,艾力斯也因缺少了“海外輸血”,加之銷售費用(同比增加94.22%)、研發費用(同比增加33.42%)仍然較高,這使艾力斯于2022年Q1再度出現虧損了2267萬元。
百奧泰、榮昌生物的情況也類似于此。這一方面說明,創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企業要實現盈利仍然需要時間,另一方面也說明,創新藥出海已是必然趨勢。
此外,百濟神州-U(688235.SH)憑借76億元的全年營收是營收最高的企業,同時,該公司全年凈虧損97億元,也是整個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中虧損額最大的企業。
醫療器械:科研實力支撐凈利高增長
總體來看,較之于創新藥,科創板醫療器械板塊表現平平。據choice數據,科創板上共61家醫療器械企業(含IVD),他們于2021年的營收平均數為13億元、中位數為5億元;凈利潤的平均數為4億元、中位數為2億元。
相對來說,在除IVD領域之外的醫療器械企業中,科技壁壘高的醫械企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凈利增長。
其中,海爾生物以21億元的營收、8.45億元的凈利,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企業;同時,海爾生物與奕瑞科技均已連續兩年實現凈利翻番,2021年,還有澳華內鏡也實現了凈利潤的翻倍增長。
奕瑞科技系從事數字化X線探測器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企業稱,公司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全部主要核心技術的數字化 X 線探測器生產商之一,也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掌握非晶硅、IGZO、CMOS 和柔性基板四大傳感器技術并具備量產能力的 X 線探測器公司之一。
澳華內鏡則是醫用軟性電子內窺鏡設備制造商,澳華內鏡稱,以澳華內鏡為代表的部分國內生產企業的自主核心產品在總體性能參數上與行業主要品牌的技術水平沒有實質性差別,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較優勢,具備較強市場競爭能力,逐步加快進口替代速度。
數據顯示,奕瑞科技2021年營收11.87億元,同比增長51.43%;凈利潤4.84億元,同比增長117.79%。同期內,澳華內鏡營收3.47億元,同比增長31.82%;凈利潤5977萬元,同比增長189%。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