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8 08:55 | 來源:證券時報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有業內人士表示,堅持IPO常態化發行不動搖,將發行節奏的掌控交由市場來自發調節,不可輕易按下“暫停鍵”。
IPO發行慢下來了?且看數據。
注冊制新股破發潮的出現,引發市場各方關注,更深遠的影響也正悄然而來。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IPO注冊批文數量在4月大幅減少,啟動發行承銷工作的新股數量亦出現明顯下滑;5月新股發行情況有所回暖,或好于上一月度,但活躍度仍遠遠不及3月。
有業內人士表示,堅持IPO常態化發行不動搖,將發行節奏的掌控交由市場來自發調節,不可輕易按下“暫停鍵”。
新股發行承銷銳減
今年以來注冊制新股上市表現持續下行,甚至破發虧損,部分網上和網下新股申購者陸續離場。開源證券分析師稱,2022年4月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平均上市首日漲幅進一步下降至-10.94%、21.06%,注冊制板塊打新收益首次告負。
IPO新股市場遇冷,發行承銷環節也自發慢了下來。根據證券時報記者對數據進行的統計,4月啟動招股工作的只有8家注冊制IPO公司(剔除北交所IPO企業后),相比3月的43家差距較大,甚至少于有春節假期的2月(15家)。可以看出,4月新股發行承銷較為蕭條。
上述8家IPO企業的募資情況還算理想,其中2家科創板企業募資不達預期,只完成計劃募資的四五成,其余6家均完成募資目標或是實現超募。
步入5月,IPO發行承銷節奏相比4月有小幅升溫。截至5月16日,本月以來,8個工作日內已有7只注冊制新股啟動招股工作,預計將好于4月。但整體來看,啟動發行的注冊制新股數量相比3月仍可能要少。
近一個月以來,步入發行承銷環節的新股數量減少,或與中介機構、發行人根據市場行情研判后調整時間窗口有關。據了解,4月下旬上交所組織多家券商召開座談會,幾家券商負責人均承諾,將充分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座談會提到,做好發行人及股東預期管理,及時傳導近期市場情況,做好發行人教育,引導發行人合理募資、謹慎選擇發行時間窗口。
不過,也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所接觸的客戶不會因此改變發行時機。華東一家大型券商的保代表示,“發行人拿到批文會趕緊啟動發行工作,不會等發行窗口。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中,一些承銷商也沒有等,因為發行人等不了。”他談到,只要市場上沒出現發行失敗,發行人就會繼續推進發行工作。
北京一名股權投資人士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我們對投的公司比較有信心,所以就算有破發預期,也不會改變我們的發行計劃。”
一家大型券商的資本市場部人士表示,承銷商在發行窗口方面只能給建議,最終發行時機由發行人自己決定,但會清楚告知發行時間選擇可能對發行工作帶來的影響。
由于發行承銷節奏整體放緩,注冊制新股上市近期一度出現“空檔期”。5月17日普蕊斯亮相創業板,正式上市,但距離上一次注冊制新股上市(4月29日德龍激光)已有8個工作日。而在此前,除節假日以外,幾乎每天都有新股上市。
IPO批文數量下滑
從審核端來看,數據顯示近期IPO批文數量相比一季度亦有明顯下滑。
根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4月獲得注冊批復的新股只有15只,環比3月減少53%,同樣少于2月的18只。5月以來,截至16日,共有6只新股獲得證監會的注冊批復。
有市場觀點推測,這或存在調節IPO批文節奏以應對市場行情的可能。但多名業內人士建議,應繼續按部就班推進IPO發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曾向記者表示,要堅持IPO發行常態化,可視金融市場狀況小幅調節IPO的速度,但不可輕易按下“暫停鍵”,因為會影響資本市場生態。IPO的不確定性會反饋至早期階段的投資,不利于企業融資和戰略布局,擾亂企業生命周期。
另有投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解釋,IPO發行數量減少,也與補數據有關。4月以來,有IPO公司需要更新年報和一季報財務數據,審核節奏有所放慢在意料之中。
從注冊制新股上會節奏的情況來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3月創業板和科創板合計安排40家IPO企業上會,是截至目前數量最多的月份。4月只有27家注冊制新股被安排上會,但好于1月和2月情況。
5月上會節奏有所升溫,截至16日已安排上會的注冊制新股有21只,這意味著本月的上會數量超過4月指日可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