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4 08:24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瑞峰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PPP項目缺乏透明度,投標過程中的行賄行為暴露了該公司的內控問題嚴重,而且在當前形勢下,PPP項目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其盈利模式似乎已“日薄西山...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4月21日,證監會召開的第十八屆發審委2022年第46次工作會議審議結果顯示,勁旅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勁旅環境)首發過會,將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在研究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盡管勁旅環境即將登陸A股市場,但該公司在勞務用工方面存在眾多問題,該公司憑借大量雇傭60歲以上老年人員工來為公司創造大量利潤,而當這些老年員工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勁旅環境表現出來的冷漠讓人寒心,勁旅環境應該努力善待這些為自己創造大量利潤的老年員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PPP項目缺乏透明度,投標過程中的行賄行為暴露了該公司的內控問題嚴重,而且在當前形勢下,PPP項目發展似乎遇到了瓶頸,其盈利模式似乎已“日薄西山”。
靠60歲以上老年員工賺取利潤 卻不能善待老年員工
招股書顯示,勁旅環境的主營業務為環衛投資運營管理服務及裝備制造,其中環衛投資運營管理服務主要成本為人工成本,裝備制造業務所需的原材料主要為鋼材、汽車底盤、隨車吊、油缸和泵站等。
從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勁旅環境的特許經營權業務的成本分別為35389.32萬元、47849.83萬元、54029.00萬元和29231.28萬元,占該公司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68.38%、62.90%、62.28%和59.85%。特許經營權成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分別為69.82%、70.74%、68.08%和 65.04%。
勁旅環境表示,如果特許經營權項目運營期內人工成本上升較快,但服務費未能及時調整,將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由于該公司業績對人工成本十分敏感,勁旅環境在降低人力成本上可以說想盡辦法。該公司通過以較低工資的方式雇傭60歲以上老人來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該公司的60歲以上員工的數量21257人,占公司總員工數量的57.54%;超80%的員工年齡在50歲以上。
雇傭老年人來為公司服務確實能有效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這一點在其員工月薪上就有所體現。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勞務基層人員的平均月薪分別為984.86元、969.46元、1026.59元和1058.17元;同期全日制基層人員的平均月薪分別為3234.24元、3341.87元、3521.31元和4143.19元。
勁旅環境在招股書中披露,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該公司勞務用工人數為 26932 名,全部已達退休年齡。該公司已達退休年齡員工人數較多,主要是公司主要從事的城鄉環衛業務及市政環衛業務,對于人員的學歷、年齡、體力要求較低,大部分退休人員為賺取薪酬會選擇環衛行業進行就業,屬于行業特點。
由此可見,大量使用60歲以上老人為公司服務,讓勁旅環境賺取了大量利潤并讓該公司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然而,盡管勁旅環境IPO現已成功過會,但該公司在勞務用工過程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對此,交易所就該公司的勞務用工問題也提出問詢。發審委要求勁旅環境代表說明:(1)大量聘用勞務用工的合理性和合規性,是否存在規避勞動保障責任和社保繳納義務的情形,聘用的已達退休年齡員工比例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2)是否建立健全符合員工年齡結構和工作特點的安全生產制度和保障措施,是否存在欠薪情況;(3)發行人為勞務用工人員購買的商業保險的覆蓋范圍,能否有效保障其合法利益;(4)結合一線保潔員人均工資等情況,說明發行人是否存在不符合《勞動法》及《關于進一步保障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見》的情形。
事實上,發審委對勁旅環境的問詢不無恰當,也點出了勁旅環境在勞務用工過程中的“污點”。這些60歲以上的老人為該公司帶來了利潤,而該公司又是怎樣對待這些老人?
裁判文書網顯示了一則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民事一審民事判決結果,此糾紛是勁旅環境的員工劉昌發起訴六安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該案件的事實與理由:劉昌發自2017年8月開始受雇于勁旅公司,在該公司運營區域從事環保勞務,任環保隊長,主要負責區域巡邏工作。2021年3月14日,劉昌發在騎車巡邏過程中摔傷左手后,被送往六安市第六人民醫院門診治療,次日轉至葉集區人民醫院三元分院住院治療4天,期間除去醫保報銷部分,劉昌發個人總共支付醫療費1496.19元。勁旅公司未墊付醫療費。后經安徽皖西司法鑒定所評定,劉昌發受傷符合十級傷殘,三期為誤工期120日、護理期60日、營養期90日。劉昌發因傷不能繼續從事工作,遂一直在家休養,工資停發。因就賠償事宜協商未果,劉昌發訴訟來院。
勁旅公司辯稱,劉昌發與其公司系勞務關系,在其公司處從事兼職勞務工作。劉昌發受傷害完全是由其自身過錯造成,與公司無關。同時,劉昌發也未舉證證明其受傷與從事其公司勞務工作有關聯,對劉昌發各項損失,其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請求駁回劉昌發全部訴訟請求。
當地法院認為,勁旅公司與劉昌發簽訂《兼職勞務合同》,雙方之間形成勞務關系。劉昌發提交的微信聊天記錄、通話錄音及事發照片,可相互印證,足以認定劉昌發在駕駛勁旅公司配備的環衛垃圾車提供勞務時受傷。勁旅公司作為接受勞務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最終當地法院判定,被告六安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賠償原告劉昌發各項損失共計42777.58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上述勁旅環境的員工劉昌發出生于1949年,到2021年該員工已72歲。面對一位72歲的老人在工作中的受傷,勁旅環境竟然辯稱該員工與公司只是勞務關系,受傷害完全是由其自身過錯造成,與公司無關,對其各項損失,勁旅環境不承擔賠償責任,請求駁回該員工全部訴訟請求。
作為一家即將的登陸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勁旅環境的做法實在讓人寒心,還好當地法院為該員工主持了公道。
事實上,勁旅環境“狠心”對待員工不止引發這一起案件。裁判文書網顯示了勁旅環境與其員工的另一起糾紛,雷躍華起訴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勞動爭議糾紛一案。
該案件的事實和理由:
2017年4月6日,原告雷躍華受聘于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大車司機工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約定月薪4000元。原告自入職以來一直勤勤懇懇、盡心盡力工作。但是工作期間,被告一直讓原告一年到頭沒有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工作,也不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向原告支付加班費。原告多次與被告溝通爭取合法待遇到被告的忽悠拒絕,對原告向被告催要2017年4月-2020年12月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至今未支付分文。
經統計,原告2017年4月-2020年12月加班情況詳見附后的加班明細,加班費共計94301元。被告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也違反了《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四條的規定。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原告向撫州市東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被告向原告支付2017年4月-2020年12月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共計94301元。2021年1月22日,撫州市東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東勞人仲字[2020]第03號),認為原告的月工資中已經支付了加班費,故裁決駁回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7年4月-2020年12月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的加班費用計94301元請求。
但是,撫州市東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在不經質證的情況下,直接采取被告在仲裁庭休庭后提交的“合同”確定原告工資標準為1470元,以此作為加班費基數。
經仔細辨認,被告向仲裁庭提供提供合同系被告偽造,有違誠信原則,嚴重踐踏法律,侵犯原告合法權益。因此,撫州市東鄉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本案證據認定存在隨意性、片面性導致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
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答辯稱:1.原告與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約定一方的工資標準為1470元/月,原告在被告工作期間,被告按時發放了工資、各項補貼及加班費用,其中2017年發放周末及法定節假日工資9039.64元,2018年發放各項加班費用為15281.87元,2019年發放各項費用13776.55元,2020年發放各項加班費用13776.55元,以上合計為51874.62元。上述各項加班費用也隨著原告的工資一并發放,現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加班費用,無事實依據,請法庭依法駁回。
當地法院認為,雷躍華與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依法成立,雙方應當按合同履行義務,且用人單位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履行勞動合同時應當符合法律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最終,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年修正)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四十條、第四十四條之規定,判決如下:撫州市勁旅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五日內向雷躍華支付加班工資計人民幣11389.64元;
上述勁旅環境的員工雷躍華生于1973年,已接近50歲,應該屬于上有需要照顧的老人,下有需要撫育的孩子,節假日不休息繼續工作就是想能為家人多掙點兒錢,而勁旅環境卻要克扣該員工在節假日辛苦掙來的血汗錢。
事實上,勁旅環境與其員工的勞務糾紛遠不止這兩起,我們注意到,在裁判文書網上顯示的關于該公司的勞務糾紛判決結果就有20篇左右。
投標過程中的行賄行為暴露公司內控問題嚴重
勁旅環境在招股書中披露,在該公司取得的 22 項特許經營權中,太和縣 PPP 項目等 16 項特許經營權均系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取得,和縣PPP項目等 5 項特許經營權系通過競爭性磋商方式取得,全椒縣PPP項目系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取得。
由此可見,該公司的大部分業務是用過投標的方式獲得,只有少量通過競爭性磋商及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取得,對此,勁旅環境請發行人代表說明:(1)通過單一來源采購方式是否符合政府采購法的相關規定;(2)公司報價是否按照投標要求進行,與實際數據是否存在較大差異,是否存在虛報、瞞報等問題;(3)是否存在以圍標或者串標等不正當方式獲取業務的情況,發行人及其股東、董監高及員工目前是否存在因行賄配合調查的情形。
盡管勁旅環境在招股書中否認存在以圍標或者串標等不正當方式獲取業務的情況,但該公司三次行賄暴露了其內控問題嚴重。
裁判文書網顯示了與勁旅環境相關的3次行賄案的判決書。
第一莊案件是勁旅環境與雷斌受賄案。2012年初,時任靈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靈璧縣城市管理局局長的雷斌,曾邀請勁旅環境參加垃圾壓縮及配套設備采購安裝項目投標。4月時,勁旅環境參與投標,并順利中標。
當年10月份,出于感謝雷斌幫忙把項目給勁旅環境,同時想讓他以后給公司更多項目做的目的,時任勁旅環境行政總裁的于曉娟,將裝有現金12萬元人民幣的檔案袋送到了雷斌的辦公桌上。雷斌口頭拒絕接受,但最終還是收下了。
兩年后,雷斌又將12萬元回給了于曉娟。
關于這件事,證監會要求勁旅環境說明其中細節:于曉娟行為行賄涉及發行人哪些項目,是否正常參與投標,對雷斌的請托何等事項,雷斌為發行人提供何種便利,為何要感謝雷斌,雷斌退回賄款的原因;
第二莊案件是勁旅環境的子公司六安市勁旅環境與張斌的貪污案。
根據張斌的判決書可知,2019年,六安勁旅環境中標的一個項目的管理部門,由住建局變成了農業農村水利局。當時,農業農村水利局的的局長就是張斌。
為了盡快啟動項目驗收和調價機制,時任六安勁旅法定代表人的付淮軍,找到了張斌尋求幫助。然后,在2019年中秋節期間、2020年,付淮軍分別給了他價值1萬元的購物卡和現金3萬元。
對此,證監會向勁旅環境詢問:付淮軍是否屬于該公司高管,通過張斌謀取何種利益。
第三莊案件是勁旅環境的子公司蕭縣君聯環境與賀新寧受賄案。
裁判文書網發布的判決書顯示,被告人賀新寧利用職務之便,為蕭縣君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環衛考評方面提供幫助,于2017年春節至2018年春節期間,收受該公司總經理張某三次所送3000元聯華超市購物卡。
對于上述裁判文書網披露的與勁旅環境相關的賄賂案件,勁旅環境在招股書中只字未提。
PPP項目缺乏透明度 其盈利模式已“日薄西山”?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勁旅環境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分別為 3332.20 萬元、4351.43 萬元、4871.07 萬元和 4565.93 萬元,占各期非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7%、4.15%、4.28%和3.99%,主要系未實現內部交易利潤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致。
2019 年末,該公司遞延所得稅資產賬面價值較2018年末增加1019.22萬元,增幅30.59%,主要原因系 2019 年度公司內部交易規模的增加,導致未實現利潤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增加。
以上出現較多內部交易導致的未實現利潤與該公司主要以特許經營權業務為主要業務有一定關系。對此,發審委要求勁旅環境說明:(1)特許經營權項目采購主要來源于集團內部采購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為行業慣例;(2)預計更新改造支出是否存在虛高的情況;(3)結合各期期末內部交易產生的大額未實現利潤情況,說明PPP項目投入的真實性,是否存在通過內部交易虛增PPP項目投資的情況。
除了上述對PPP項目投入的真實性存疑外,勁旅環境高負債率背后反映出的資金壓力,或與其PPP項目模式有關。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勁旅環境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主要通過PPP模式進行,所謂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與政府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但作為項目實施方,不僅需要承擔項目施工任務,前期還需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隨后在較長的時間里每年獲得一定收益。
PPP模式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項目承接、投資和運營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隨著業務規模持續擴大,資金需求量越來越大。
如勁旅環境本次IPO擬募集的9.7億元中,便有7.2億元用于PPP項目配套資金,可見PPP項目資金需求之大,且考慮到項目持續期普遍較長,甚至要求企業長期輸血。
2018年之前,PPP模式憑借其融資優勢,曾高速發展過一段時期,而因擴張速度過快,后續曾引發一系列企業流動性危機。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日,A股63家PPP概念股中,有18家企業在2019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虧損,占比接近三成。除此以外,63家企業中,2019年營業收入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企業分別有25家和28家。
Wind統計數據還顯示,2019年,63家PPP相關行業公司的平均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55.67%。截至2019年末,63家PPP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1.38%,延續了自2015年以來的上升趨勢。從行業整體來看,當前PPP項目仍未恢復一兩年前的峰值水平。據Wind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庫(PPP),截至2020年5月,全國PPP累計入庫項目12823個,2017年12月巔峰時期則是14424個,下降了1601個。
以園林工程龍頭東方園林為例,2018年之前,東方園林曾憑借PPP模式實現高速發展,其2015年至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81億元、85.64億元、152.26億元。2018年,隨著擴張迅速引致的資金缺口變大,以及宏觀環境等因素,東方園林出現融資難問題,并出現發債失敗的尷尬境況。當時,東方園林原計劃發行10億元的公司債券,但問津者甚少,導致實際只發行了5000萬元,被外界調侃為“史上最涼發債”。
上述情況成為了東方園林債務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到了2018年底,東方園林的貨幣資金僅剩20.09億元,而短期借款、一年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合計40.81億元,另外還有128.38億元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流動性危機最終甚至導致實控人變更。
政府曾發文遏制過PPP項目模式的無序發展。2017年11月16日,財政部發布《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下稱“92號文”)要求集中清理已入庫項目,對具有“未按規定開展‘兩個論證’、不宜繼續采用PPP模式實施、不符合規范運作要求、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公開”等情形的項目應予以清退。
此外,據媒體報道,2021年,新疆準東經濟開發區叫停了2016年、2017年政府投資類所有未開工及續建項目;隨后,新疆多地的PPP類項目已經暫停,暫停的項目幾乎全是政府付費類項目。除新疆外,湖南、湖北、江蘇等省均有退庫項目。其中湖南退庫項目將在八成左右;湖北等省份的退庫項目則在20%左右;江蘇則停止了全部無收益性質的增量PPP項目。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因為勁旅環境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主要通過PPP模式進行,隨著勁旅環境業務規模擴大,其資金需求也隨之迅速擴大,其流動性風險實際上也在加劇。而此風險并非上市拓展融資渠道便能輕易解決,因為當年不少以PPP模式為主的上市公司也曾出現過流動性危機。因此,時代商學院認為,若仍堅持以PPP模式為主,勁旅環境的流動性風險或將長期存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