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10:41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今年5月A股市場一共18只新股上市,包括主板5只、創業板5只、科創板4只、北交所4只。其中,首日破發的僅有2只,占比11%。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轉板第一股”...
????????新股“破發潮”陰霾一度消散,5月打新賺錢效應再度強勢回歸。多只新股單簽盈利超過萬元,最猛上市首日飆漲141.96%,更有9連板中一簽大賺2.05萬元。
????????數據顯示,今年5月A股市場一共18只新股上市,包括主板5只、創業板5只、科創板4只、北交所4只。其中,首日破發的僅有2只,占比11%。值得注意的是,北交所“轉板第一股”觀典防務(19.700,0.26,1.34%)是通過轉板而非IPO上市,并未發行新股募資,也不涉及打新,5月25日登陸科創板大跌23.63%。
????????此外,剔除轉板的觀典防務,5月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高達49.64%,是今年截至5月31日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個月份;而相比之下,4月一共36只新股上市,其中17只破發,占比高達47%,首日平均漲幅僅為8.3%。
????????“閉眼打新”不合時宜
????????5月表現最佳的“大肉簽”,是主板新股江蘇華辰(27.700,-1.66,-5.65%)。5月12日上市首日收盤大漲43.96%,并連續9個一字板,按最高價計算,中一簽大賺2.05萬元;其次,是聯翔股份(24.650,-2.39,-8.84%)5月20日上市首日漲43.99%,斬獲6連板,中一簽可賺2.04萬元;北交所科創新材(6.220,0.04,0.65%)和創業板瑜欣電子(44.760,1.14,2.61%)漲幅最猛,上市首日分別飆漲141.96%、114.86%;而5只主板新股嘉環科技(19.690,-0.95,-4.60%)、江蘇華辰、銘科精技(33.010,-1.97,-5.63%)、聯翔股份、陽光乳業(26.260,-2.92,-10.01%),上市首日都是44%頂格漲停。
????????而就在今年前4個月,A股剛剛經歷了一輪“破發潮”。據Choice數據統計,前4個月共122只新股,其中88只上市以來出現過破發,破發率高達72%。破發、棄購、中簽如中刀,成A股市場一大焦點。
????????隨著新股“不敗神話”破滅,打新大軍大撤退。創業板打新人數在高峰期超1500萬,目前參與人數少了近500萬;科創板在高峰期打新人數超600萬,目前人數約300萬,創開市3年新低。而4月份之前,科創板平均有效申購在440萬左右,短短一個多月,“嚇跑”了100多萬人。
????????不僅是散戶,機構也在出逃。科創板網下參與詢價的機構數量目前只有250多家,此前高峰超過500家,數量已經快腰斬了。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新股網下報價漸趨理性,發行市盈率相較行業市盈率的溢價率有所回落,加之二級市場行情波動幅度收窄等因素,此前出現的接二連三破發潮未再上演。
????????武忠言認為,盡管如此,投資者仍需理性參與新股申購,因為在即將全面實行注冊制的背景下,新股稀缺性降低、供給量增多,行業屬性前景、公司基本面等千差萬別,“閉眼打新”已不合時宜,精挑細選擇優申購尤為重要,重點關注公司尤其是高市盈率、高發行價、超募資的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可以從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所占的地位、擁有的核心技術、經營模式等多角度分析。
????????破發潮的背后發生了什么?
????????除了A股市場環境低迷,公司連年虧損,流血上市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超募規模過大,有些公司IPO募資過多,把多余資金拿去買理財,更有甚者拿去北京買房。
????????納芯微(318.210,20.71,6.96%)4月26日公告稱,將用不超48億元的超募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消息一出,股民們一片嘩然。無獨有偶,去年12月中信證券(19.620,0.01,0.05%)承銷的“史上最貴新股”禾邁股份(845.600,17.72,2.14%),每股557.8元,本來只計劃募資5.8億元,最終超募了10倍,結果竟然從55.78億元募資中拿出45億元去理財了。如果按3%的年化利率粗略計算,一年理財收益近1.35億元,超禾邁股份2020年凈利潤。
????????超募后更有公司準備北京買房。4月12日,普聯軟件(22.530,-0.05,-0.22%)公告稱,準備用不超1.3億元的資金購買北京房產,其中7300萬元是IPO超募資金。
????????二是發行價定奇高,高價發行新股成“絞肉機”,A股又見證歷史,近10年來最慘新股誕生。科創板新股翱捷科技(69.040,1.11,1.63%)上市首日開盤破發,全天沒任何反彈,盤中一度大跌35%,收盤跌幅高達33.75%。由于發行價過高,中一簽直接虧損2.77萬元。截至5月31日,報收65元,比發行價已經跌去60%。
????????此外,翱捷科技超募42億元,海通證券(9.120,0.03,0.33%)保薦承銷費大賺3億元。公司4年累計虧損近45億元,上市首日暴跌35%,到底是如何定價到164.54元,如此“離譜”的高價發行呢?獲高額保薦費的券商是“元兇”嗎?
????????券商左手撈金右手失血
????????保薦券商并非旱澇保收,散戶抱團棄購、券商接盤被套。
????????今年一季度,券商業績堪稱慘淡。A股41家上市券商合計產生營收962.68億元,同比下滑30%;歸母凈利潤229.21億元,同比大降45%,整體業績降幅明顯。
????????雖然券商投行在定價中不是決定性因素,但是保薦業務會隨著水漲船高,賺得盆滿缽滿;而另外一邊,新股破發、棄購潮愈演愈烈,跟投承銷券商備受煎熬,包銷被棄購的新股,承受破發帶來的虧損。
????????以“超募王”納芯微為例,其IPO震驚了市場,上演30年罕見棄購大場面。4月17日,納芯微披露發行結果,年內最貴新股遭散戶抱團棄購7.78億元,這意味著近四成網上中簽的散戶不顧懲罰選擇棄購,刷新A股30年紀錄。
????????根據科創板包銷制度,光大證券(11.540,0.06,0.52%)(維權)不得不自掏7.8億元包銷被棄購的股票,再加上子公司光大富尊1.16億元的戰略配售,這一單“砸”了近9億元。不過,納芯微不僅沒破發,反而上漲超8%。此外,納芯微超募50億元,光大證券獲得保薦和承銷費高達2.03億元,其中保薦費300萬元,而承銷費高達2億元。
????????年報顯示,2021年光大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67.07億元,同比上升5.3%;歸屬凈利潤34.84億元,同比大漲49.28%。具體業務來看,光大證券主承銷收入6.4億元,行業排第15名,其中IPO首發收入5.95億元。
????????光大證券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新股頻繁破發,對光大證券收入和業績的影響,目前來說還好,比較平穩,沒有太明顯的影響,市場情況我們也關注到,但我們的投行業務是正常順利的在推進,最新的業績要等半年報披露了。
????????A股打新躺贏時代早已過去,“閉眼打新”觀念不可取,有賺有虧才是常態。5月新股市場迎來賺錢效應,一方面,整個A股市場回暖,促使股民打新的熱情高漲;另一方面,5月新股發行量驟減,發行價逐漸回歸合理,整體上市盈率偏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