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 08:43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12日,北京證監局發布公告,經查,北京微動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在六項違規行為,北京證監局決定對北京微動利基金采取責令暫停辦理相關業務3個月的行政...
隨著基金行業高速發展,監管對基金銷售機構的合規性要求也不斷提高,強監管之下,基金代銷江湖的洗牌加速。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13日,近一周以來,已經有4家基金獨立銷售機構被監管出具罰單,遭遇3個月到12個月不等的暫停展業處罰,基金公司也紛紛宣布暫停或終止合作。而除了暫停業務外,今年以來,有6家獨立銷售機構主動或被動注銷了基金銷售牌照,行業進一步優勝劣汰。
近一周4家
基金獨銷機構被罰
7月12日,北京證監局發布公告,經查,北京微動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在六項違規行為,北京證監局決定對北京微動利基金采取責令暫停辦理相關業務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對北京微動利基金總經理季長軍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據記者統計,這已經是近一周以來第4家收到監管罰單的第三方基金獨立銷售機構,在監管的重拳出擊下,基金代銷江湖加速洗牌。
在此之前,7月11日,北京證監局同時對電盈基金、乾道基金2家基金銷售公司及各家總經理出具監管罰單,根據決定書,因多項違規行為,電盈基金、乾道基金分別暫停辦理相關業務12個月、3個月,兩家公司總經理曲馨月、董云巍均被出示警示函;更早一些,7月7日,西藏證監局對喜鵲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采取了責令暫停辦理相關業務6個月的監督管理措施,并對董事長、法定代表人王崢峰出具警示函。
綜合來看,上述基金獨銷機構的違規問題多出現在經營管理、合規風控、信息服務、考核評價等方面。
經營管理方面,上述基金獨銷機構多存在“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人員不足20人”的問題。例如,電盈基金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實際在崗人數僅1人,長期持續不滿足20人要求;喜鵲財富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在職人員中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員分別為18人和17人,低于法定要求,部分市場營銷部、信息技術部門人員也未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合規風控方面也漏洞百出,例如,喜鵲財富的銷售負責人和合規風控人員未對銷售使用的基金宣傳推薦材料進行內部合規審查,未出具合規審查意見;乾道基金未設立專門的合規風控管理部門,且業務部門之間缺少必要的物理隔離和人員配備,內部控制不健全,相關制度更新不及時。
再比如,信息服務方面,微動利基金未定期向投資人主動提供基金保有情況信息、及時提供對其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也未與投資人約定提供相關信息的方式;乾道基金的移動端APP部分頁面信息展示有誤,且不具備披露基金從業人員信息等功能,不符合基金銷售業務信息管理平臺相關要求。
此外,多家基金代銷機構還存在財務狀況較差的問題。例如,微動利基金的凈資產為負值,自有資金投資于現金、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高流動性資產的凈值不足2000萬元;電盈基金的凈資產同樣為負值,不能滿足日常運營和風險防范的需要。
基金公司紛紛“解約”
隨著監管罰單的落地和相關業務的受限,基金公司也紛紛宣布“解約”,暫停或終止與相關基金獨銷機構的合作,基金代銷江湖洗牌加速,甚至有機構或面臨“出局”的風險。
例如,在喜鵲財富被暫停6個月的業務開展后,7月以來,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鵬揚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公告暫停與喜鵲財富代銷合作,暫停喜鵲財富辦理旗下基金的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等業務。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7月13日,喜鵲財富代銷基金數量多達1368只,在全部96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中處于第53位,相比年初的第44名已經有明顯下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基金公司接連解約,喜鵲財富的業務規模和排名將急速下滑。
而除了上述暫停業務外,也有部分基金代銷機構因違規、展業不順、股東方經營問題等原因,主動或被動注銷了基金銷售牌照。
例如,今年2月,大連證監局對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作出責令停止基金服務業務的行政處罰,并決定注銷泰誠財富的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許可證。隨后,華富基金、中信建投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紛紛與泰誠財富“解約”。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7月13日,今年以來一共有泰誠財富、安存基金、科地瑞富基金、唐鼎耀華基金、晟視天下基金、植信基金等6家獨立銷售機構被注銷基金代銷牌照。
代銷江湖優勝劣汰
行業加速洗牌
北京富國大通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認為,基金銷售機構開始加速出清,是監管日趨嚴格,新規持續落地實施,對基金銷售機構的合規性要求不斷提高而形成的局面。
近年來,隨著基金的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基民群體日漸壯大,基金代銷機構也隨之迅猛發展,但與此同時,行業的高速發展也伴隨著許多亂象,使得監管不斷加碼規范力度。
2020年10月1日,被稱為“基金銷售最嚴新規”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其中重點對準入、退出機制進行了優化,例如規定基金銷售機構的業務許可證自頒發之日起有效期3年,每次延續的有效期為3年,但前提是不存在“合規內控嚴重缺失”“未實質開展公募基金銷售業務,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基金(貨幣市場基金除外)銷售日均保有量低于5億元”等情況。
這讓基金銷售機構“保牌”的難度大幅提高,尤其對于背景薄弱的獨立銷售機構來說,行業優勝劣汰加速,馬太效應也進一步加強。
據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百強基金代銷機構中共有20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其非貨基金的保有規模約為2.74萬億元,前三名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的保有規模分別達到了1.197萬億元、6175億元、2205億元,合計占比約74%,但百強的最后一名鼎信匯金的保有規模只有29億元,這意味著大量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都低于這一數字,處境堪憂。
“對于投資者來說,行業的優勝劣汰意味著可以體驗更好的基金銷售服務,減少投資者因為夸大宣傳,未充分認識風險而權益受損的現象,進而提高投資者對行業的信任;對于基金行業來說,也可以減少人力和資源浪費,使得聚焦業務的銷售機構可以做大市場,而不是企圖通過炒作牌照獲益。”有基金獨銷機構人士表示。
富國大通認為,監管的加強說明了監管機構厘清行業亂象,進而保證基金銷售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決心,“在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要求下,在客戶群體不斷提高的要求之下,基金銷售機構只有做好內功,加強內部合規制度建設、流程建設和運營規范,健全安全合規運營控制體系,同時確保并不斷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與風險意識的要求,才能夠獲得更多投資者的信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