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1 15:2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彭 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日披露的2022年二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數據顯示,在基金代銷隊伍中,銀行的頭部效應凸顯。...
二季度,A股市場逐步回暖,基金銷售市場隨之升溫,銀行代銷基金的活躍度也有所提升。一方面,部分基金由于業績表現亮眼,成為投資者申購的“搶手貨”;另一方面,部分銀行推出基金申購費率一折優惠活動,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參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近日披露的2022年二季度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數據顯示,在基金代銷隊伍中,銀行的頭部效應凸顯。
銀行基金銷售情況平穩
近期,部分銀行推出基金定投享受費率1折的優惠。例如,建設銀行官網公布的消息顯示,2022年6月17日起至12月31日(截至當日法定交易時間),投資者通過該行手機銀行和個人網銀定投部分代銷基金產品享有費率優惠,折扣普遍達到1折。
“今年上半年,受A股市場行情低迷的影響,基金銷售比較困難。不過,隨著市場回暖,基金發行市場和代銷市場都有所回暖。”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投資基金適合長期配置,只有把投資期限放長,才能獲得可觀的收益。目前是進行基金定投的較好時機。”
“盡管當前基金沒有像以前那樣熱賣,不過近期來咨詢和購買基金的客戶比4月份、5月份多一些。部分基金由于業績表現亮眼,吸引了不少新老客戶買入。”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介紹稱。
“近兩個月市場行情不錯,自己有一些閑置資金,已通過定投方式加倉部分基金產品,以降低持倉成本。”也有不少投資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目前,公募基金2022年二季報已披露完畢。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資產規模達26.66萬億元,較上季度環比上漲6.71%。除另類投資基金外,各類型基金規模均有所上漲。其中,債券型基金較上季度環比上漲9.89%,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規模較上季度分別上漲8.41%和3.69%。
作為中間業務的一類,基金代銷業務為銀行貢獻了可觀的非息收入。《證券日報》記者對銀行2021年年報梳理后發現,盡管部分銀行2021年基金銷量略有下降,但基金代銷收入依然是銀行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的中堅力量。從保有量方面來看,銀行穩居基金代銷渠道的“C位”。例如,工行、招行2021年基金銷量雖然略有下降,但均超過6000億元,且代銷基金的保有量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農行2021年基金銷量為3444.48億元,同比增長233.65億元。
銀行仍是基金代銷核心渠道
7月27日,中基協公布2022年二季度銷售機構的公募基金銷售保有量規模前100強名單,其中包括51家券商、26家銀行、2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2家保險及代理機構。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各類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逐步上漲。其中,銀行渠道今年二季度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為34745億元、42058億元,分別環比增長7.01%、9.39%。
從銀行排名情況來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的前三名分別為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的前兩名與前者相同,第三名為中國銀行。其中,招商銀行以8597億元的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和7095億元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位列第一。工商銀行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5659億元,股混基金保有規模5070億元,位列第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超千億元的銀行有11家,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也躋身其中。在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前十中,銀行共占據6個席位,保有規模超千億元的銀行共有12家。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徐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二季度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增長,與當季市場整體回暖有關,市場情緒好了,帶動了保有量提升。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在基金代銷領域占有比較穩定的份額,依然擁有良好信譽,其線下網點渠道擁有一定的客源,擁有傳統流量,所以在基金銷售方面更有說服力。
談及未來基金代銷市場的格局變化,盤和林認為,一方面,券商在基金代銷領域話語權在上升。另一方面,擁有線上入口的金融機構占據更多用戶流量,通過在線入口導入用戶的方式,會進一步增強其基金代銷業務;一些金融機構也會和互聯網巨頭合作,通過嵌入方式來增加自身基金的銷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