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13:37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昊中天是一家專注于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其首款核心產品優替德隆已于2021年3月取得NMPA頒發的藥品注冊證書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是首...
近日,華昊中天科創板IPO進入已問詢狀態。據招股書顯示,華昊中天本次擬募資15億元,其中8億元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3億元用于一類抗腫瘤新藥優替德隆產業化及基地技改擴能項目,1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3億元用于補充營運資金。
核心產品優替德隆優于紫杉醇 或將面臨仿制藥競爭
華昊中天是一家專注于腫瘤治療領域的創新藥企業,其首款核心產品優替德隆已于2021年3月取得NMPA頒發的藥品注冊證書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晚期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是首個且唯一由境內企業自主開發的微管抑制劑國家1類創新藥。除優替德隆外,近10年來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及澳洲等地沒有其他具有新型分子結構的微管抑制劑獲批。
療效方面,優替德隆抗癌譜廣,研究結果顯示,其對乳腺癌、肺癌、肝癌、腸癌和前列腺癌等常見腫瘤的抗腫瘤活性優于經典腫瘤化療藥物紫杉醇。同時,優替德隆對紫杉醇和其他多種化療藥的多藥耐藥性腫瘤也具有很好的療效,與標準方案相比提高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
由于其良好的療效,優替德隆在尚未獲批時即被納入《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2020版)》,并將“優替德隆+卡培他濱”的聯合化療方案納入I級推薦,衛健委辦公廳發布的《乳腺癌診療指南(2022版)》亦將優替德隆納入晚期乳腺癌常用化療藥物目錄。
從研發進展看,華昊中天14項在研項目中,有3項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優替德隆注射液適應癥擴展項目;2項擬向FDA申請臨床試驗許可的優替德隆注射液在研項目;4項處于IND申請或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優替德隆新劑型開發的項目,以及特異性腫瘤干細胞抑制劑BG22、蛋白磷酸酶抑制劑BG18等5項處于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其他在研項目。
此外,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華昊中天收入均來源于優替德隆注射液。因此,無論從未來發展角度、營收角度還是商業化角度來看,優替德隆都是華昊中天的最大依仗,這也為華昊中天未來的發展埋下了一些隱患。
優替德隆是一款埃坡霉素類微管抑制劑藥物,對應的化合物發明專利“一類新型埃坡霉素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即將于2023年到期,屆時優替德隆或將面臨其他仿制藥的競爭。但優替德隆具有先發優勢,如能提前占領市場,獲得較高的患者依從度,仍有很大希望成為市場中的主流品種,同時,相關適應癥的研發也有望降低對單一適應癥的依存程度,進一步拓寬華昊中天的收入來源。
研發銷售費用處于高位 去年虧損情況加劇
營收方面,華昊中天2019年、2020年無收入,在2021年營收為7106.4萬元,全部來源于優替德隆的銷售收入。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均處于虧損狀態,凈虧損分別為5592萬、6525萬元、2.78億元;同期研發費用分別為3297.80萬元、3739.22萬元及9305.68萬元。
觀察可知,華昊中天僅研發費用一項即已超出其全年營收,同時去年銷售費用大幅提升,導致當期虧損擴大。華昊中天在招股書中表示,2021年度銷售費用處于較高水平是由于產品獲批上市初期開展大量市場拓展和學術推廣活動所致。
至于研發費用,初期研發費用高于營收對于新晉創新藥企而言屬于普遍現象,事實上,華昊中天在研發上的“燒錢”程度實際處于行業中游水平,扣除股份支付金額對于公司研發費用的影響后,2021 年度華昊中天研發費用率為 56.33%,同行業可比公司當期研發費用率平均值為 29.66%,而類似藥企上海誼眾、澤璟制藥同期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67.59%、324.70%。
由于華昊中天短期內不會出現新的商業化產品,利潤增長仍將依賴于核心單品優替德隆,同時研發投入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因而其虧損情況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因此能否持續融到錢是影響華昊中天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華昊中天已完成6輪融資,機構股東包括國投創業、倚鋒資本、經緯創投、貝達藥業(300558)建銀國際等,可見資本對于華昊中天的研發能力及未來潛力持認可態度。如本次成功登錄科創板,將再獲得15億資金,對于凈資產只有9.64億的華昊中天而言,一定時期內的融資需求將基本被滿足。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