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5 18:3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同時疊加疫情的沖擊,家用電器市場呈現出“后勁疲軟”的狀況,相關產業鏈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契機,并...
【藍科技觀察】進入存量之爭的國內家電產業,正在尋找新的賽道。
同時疊加疫情的沖擊,家用電器市場呈現出“后勁疲軟”的狀況,相關產業鏈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突破契機,并將目光投向更具發展潛力的聯動模式。如跨界合作物聯網、智能汽車、汽車、芯片、光伏、生物制藥等成為家電行業新賽道中的選擇題。
在大到“雙碳目標”的國家戰略引導、小到可再生新能源產業扶持等系列背景下,格力、海爾、TCL、創維等家電企業,紛紛涉足光伏領域,以期在多元化的市場中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光伏產業有更多想象空間
家電行業紛進入光伏領域的原因,繞不開傳統家電行業已經邁入存量競爭時代。
不管是彩電或空調等傳統家電,總體市場規模已處于紅海市場。根據產業在線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七月,國內空調產量有所下降,銷量增長乏力,其中國內銷售量986.45萬臺,同比增長2.25%,而出口銷售量480.45萬臺,同比增長1.15%;彩電產銷量較上年同期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出口646.8萬臺,國內銷售271萬臺,分別下滑36.2%和22.1%。
與此同時,光伏賽道卻如火如荼一路高歌猛進。
受全球能源危機和世界低碳經濟雙輪驅動影響,光伏行業保持著高速發展趨勢。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字,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總量達到54.88GW,同比增長13.86%,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占比首次超過集中式光伏電站新增裝機占比。2022年1-4月份,全國光伏發電累計新增發電容量16.88 GW,較上年同期增加138%。
一邊面臨行業增長天花板,一邊是新興行業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這就意味著,在家電行業目前面臨存量市場瓶頸、盈利增長疲軟、政策紅利優勢逐漸變弱的家電行業,光伏產業是或可謀利的“新賽道”。
家電產業進入光伏產業符合各方利益訴求
近年來,踐行綠色低碳之路,可再生能源被公認為主導者之一。上有關于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用電的支持政策,下有家電行業的高頻使用率所耗電量帶來的能耗問題,兩者之間的碰撞可謂是“揚帆正遇東風來”的一拍即合。
宏觀層面,僅2022年6月,就先后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財政部印發的《關于下達2022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六部委印發的《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等各種支持政策。這些政策無一例外地表達了對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支持。
毫無疑問,隨著我國“雙碳”戰略深入實施、俄烏戰爭導致的全球能源危機,以及光伏產業鏈相關技術逐步成熟,光伏產業已經明確在國家層面能夠實現氣候改善、在經濟層面能夠增加巨量經濟效益、在產業層面能夠增加巨大發展空間、在用戶層面能夠實現資源的開源節流。
微觀層面,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與風能、水能相比,太陽能具有許多明顯的優點,如清潔、易于獲取、使用安全、受地形影響較少等。在眾多因素的驅動下,太陽能光伏已經成為了家電行業向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用光發電”,取之自然,還之自然,或許是家電行業與光伏行業結合優勢的最直接答案。
例如為了解決建筑能耗問題,促進建筑節能,海信中央空調在全國率先發布了一款全新的光伏中央空調——光合系列,它將太陽能技術應用于“耗能大戶”,成為“綠色能源之星”,讓中央空調在“用光運行”的同時,還可以產生電能,既節約又環保。
不管是宏觀層面能夠依靠國家的“雙碳”相關政策順勢而行,還是微觀層面借助光伏的技術獲得新的業務增長點,都是傳統家電行業亟需乘勢的“東風”。
家電產業進入光伏有先天優勢。
目前來看,已切入光伏賽道的家電企業主要分為“以光伏技術帶動家電儲能”以及直接開發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兩種模式。
例如格力曾在去年3月份公開過一項“光伏空調供電電路、供電控制系統及光伏空調”的專利,這也揭開了光伏空調的神秘面紗,就是要做“光伏+儲能+空調”的結合模式,讓空調成為一個小型發電站,并且可以實現在保證降溫或制熱的同時,把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
今年以來,工信部相繼公布,由格力牽頭制定7份光伏空調產品相關的標準正式批準發布,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包括光伏空調性能、安全和變流器專用標準等,光伏空調產品標準體系已初步建成。
與格力不同的是海爾、創維、TCL三家選擇的側重點都放在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更具體點可以說是戶用光伏發電站。
這種模式在我國已有一定的運營基礎,大多采用的是融資租賃方式進行合作,即由家電企業提供光伏電站設備硬件,以及后期維護服務。合作的金融公司買入設備,然后再出租給業主。業主賺取發電帶來的收益,再分期向金融公司支付租金,期滿后,光伏電站歸屬業主所有。
盡管運營模式不同,但家電企業探索創新業務帶來新的機遇,對正處在瓶頸期的中國家電業而言,或是一條可見的新增量之路。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也表示,隨著光伏行業成本不斷下降,特別是戶用市場的推廣擴大,光伏發電系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家電化”的產品屬性和發展趨勢。
事實也是如此,無論是格力“家電+光儲”的模式,還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的模式,本質上都可以視作傳統家用電器的功能性創新,最終也都會在消費者市場商用化。
產業前景或將打開
傳統家電巨頭紛紛入局光伏領域或許是雙贏之舉。據業內人士分析,即產品屬性最接近家電的戶用光伏電站是當前家電企業進入光伏領域最直接的選擇,但僅簡單的使家電功能性創新或只開發光伏發電是遠遠不能滿足已近飽和的家電市場,相反這應該僅僅是家電企業投身光伏領域的開端。
首先環保方面將大幅度提升碳減排總量,隨著“雙碳”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全球的碳中和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國家用電器行業勢必要順應時代發展實現碳中和,無論是將光伏儲能技術和設備用于工廠的“零碳”建設,還是通過外部光伏發電實現碳減排總量提升,都將極大地促進“雙碳”戰略在企業層面上的實施。
其次光伏直驅將可能改變家電產品形態。傳統家電行業作為國內已見頂的成熟產業,目前的存量市場在短期內很難改變,但值得注意的是直流電器的應用日益廣泛,與光伏發電本身即是直流電在本質上不謀而合。
據此推測如果直流電能夠在家用電器上商用化,不管是創新性還是能動性等都會帶來跨時代的聯動改變,傳統家用電器存量市場的天花板也將打破。
最后,通過光伏技術賦能的傳統家電,必定進一步完善智能家居系統,從產業化的角度來說,是家電上下游企業跨界進入能源領域的契機。
或許,光伏與家電的正式合體,即將拉開光伏科技賦能傳統家電的帷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