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 16:02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天極科技是火炬電子2018年花四千多萬元并購而來,如今卻要IPO募資近4億元。但天極科技的業務規模及行業空間較為有限,或不符合科創板的要求。......
????????近日,火炬電子(603678)的分拆上市計劃又有新進展,分拆標的天極科技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
????????資料顯示,天極科技是火炬電子2018年花四千多萬元并購而來,如今卻要IPO募資近4億元。但天極科技的業務規模及行業空間較為有限,或不符合科創板的要求。
????????盡管天極科技營收規模小,業績易見天花板,但公司竟然找了一份付費報告來證明自己在行業中的市占率很高。有趣的是,這份付費報告在官網上僅報價1.5萬元。
火炬電子4千多萬元買來的天極科技如今IPO 預計估值約12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天極科技是火炬電子2018年花4410萬元買來的標的。
????????2018年4月,火炬電子以現金4410萬元收購了天極科技60%的股權,成為后者的控股股東。截至目前,火炬電子持有天極科技的時間已有四年之久,規避了“主要業務或資產不屬于上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內通過重大資產重組購買的業務和資產”這一實質性障礙。
????????之所以說有規避分拆上市紅線之嫌,證據是火炬電子早在2020年10月、11月就確定了分拆上市計劃,且董事會表決通過。但那時,火炬電子收購天極科技還不足3年。2022年6月,火炬電子股東大會通過了分拆上市計劃。
????????招股書顯示,天極科技擬公開發行股票2000萬股股票,募資3.83億元。目前公司股本為6000萬股,預計總估值(IPO前)約為11.5億元,IPO后的估值約為15.3億元。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天極科技實際控制人為蔡明通、蔡勁軍父子,控制天極科技51.58%的股份。若天極科技成功上市,蔡氏父子4年前以0.25億元左右成本獲得的天極科技股權,IPO后可能估值7.5億元,無疑是賺得盆滿缽滿。
科創屬性存疑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火炬電子通過極小成本獲得巨額募資的如意算盤,可能會因天極科技的科創屬性不足而失敗。
????????招股書顯示,天極科技的主營業務是微波無源元器件及薄膜集成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微波芯片電容器、薄膜電路、薄膜無源集成器件、微波介質頻率器件等。
????????天極科技稱,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公司所處行業為“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之“1.2電子核心產業”之“1.2.1新型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1.2.4 集成電路制造”,屬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下稱《暫行規定》)第三條“(一)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電子信息”領域。同時,天極科技也勉強符合“4+5”等相關科創屬性評價指標。
????????但《暫行規定》同時規定,科創板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等先進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突出、行業地位突出或者市場認可度高等的科技創新企業發行上市。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也規定:優先支持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市場認可度高,社會形象良好,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
????????由此可知,要登陸科創板并非將幾個指標湊夠數那么簡單,發行人還要有一定的行業地位、市場認可度高、成長性較強、具備核心技術且靠核心技術創收等。
????????而天極科技的行業地位并不突出,因為公司營收規模較小。2019年-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0.73億元、1.26億元、1.74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0.24億元、0.44億元、0.57億元。天極科技的營收規模還不到2億元 ,凈利潤僅有0.5億元左右,難以稱得上是有市場地位。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統計,天極科技所處的集成電路制造業,2021年的銷售規模為3176.3億元(國內數據),而天極科技1.74億元的收入連0.06%都達不到,難以稱得上是具備行業地位。
????????此外,天極科技還存在著大客戶依賴癥,說明公司的業務成長性還要看大客戶的臉色。2019-2021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78.18%、77.63%、83.41%,對第一大客戶中國電科集團的銷售占比分別為54.70%、53.93%、71.21%。
把市占率往前“挪一挪”只要1.5萬元?
????????既然在所處行業的市占率(國內)不足萬分之六,那可以將細分行業再細分,進而提高市占率。如果市場上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那可以選擇花錢定制。
????????招股書顯示,據《2021年版中國單層瓷介電容器市場競爭研究報告》(下稱《研究報告》),天極科技波瓷介芯片電容器產品2020年的收入在全球市場中的市占率為2.2%,在國內排行第二,僅次于宏明電子。
來源:天極科技招股書
????????但詭異的是,招股書中并沒有給出《研究報告》 是有哪家機構出具的,因此公司采用的第三方數據的專業性、獨立性、客觀性存疑,保薦人東北證券也難辭其咎。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研究報告》是一家名為北京智多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智多星”)出具的。天眼查顯示,北京智多星的參保人數僅為1人。
來源:北京智多星官網
????????更為神奇的是。北京智多星在官網上對天極科技引用的這篇《研究報告》進行了明碼標價,基礎價僅1.5萬元,包括紙質版和電子版。
????????業內人士認為,招股書中的行業排名、市占率、市場空間等第三方數據來源必須具備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等特征。還有投行人士稱:跟咨詢公司定制付費報告就是買個光環加持,越虛的公司就會買越大的光環。
????????監管部門主要對付費報告內容的真實性最為關注,因為付費性質可能會導致研究機構不再具備獨立性和客觀性。
????????去年,云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知聲)主動撤回了IPO申請,外界猜測是因為其在招股書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失實。招股書顯示,云知聲稱其語音病歷市場、家電智能語音模組領域占有率高達70%,而科大訊飛(002230)回應稱,無論從出貨量還是收入規模來說,目前云知聲在家電語音應用領域的份額都不到科大訊飛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見,引用第三方數據失實,IPO基本也就會失敗。
????????暫且不論天極科技引用報告為自己“增光添彩”的數據是否真實,也不論這種付費報告是否會造成客觀性不足,《研究報告》所給出的數據恰恰反映了天極科技所處細分行業的市場空間小。
????????招股書顯示,天極科技第一大主營產品微波芯片電容器2020年的收入為0.6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54.45%。以公司當年2.2%的全球市場占有率來計算,全球微波芯片電容器2020年的營收規模也就在30.9億元左右。
????????全球市場規模也就30億元上下,天極科技的業績“天花板”顯而易見,這與科創板支持的“業績成長性強”的方向不符。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