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14:0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創新制度的助推下,獲得快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107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成為國內創新藥企業的主要上市地。...
11月11日,滬深兩市成交額12231億,再次站上萬億大關,創近期新高。其中,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146.66億元,創年內次高。聚焦細分板塊,盡管醫藥板塊有所震蕩,但拉長周期看,近一個月以來,生物醫藥板塊已有較大反彈,多家機構表示,政策面調整導致市場情緒出現短期波動,但待充分消化后,生物醫藥板塊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科創板集聚生物醫藥產業,長線資金看好加速布局
近年來,生物醫藥企業在科創板創新制度的助推下,獲得快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顯著。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107家生物醫藥上市公司,成為國內創新藥企業的主要上市地。通過創設第五套上市標準,支持未盈利研發型醫藥企業上市,相關企業IPO募集資金金額合計為1715.64億元,總市值合計達1.94萬億元,涵蓋創新藥、仿制藥、醫療器械、耗材以及臨床試驗外包服務等主要細分領域。創新藥領域已上市企業23家(其中18家按第五套上市標準上市),體外診斷領域已上市企業22家,醫療器械及設備已上市企業24家,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優勢較為突出。
以上海地區為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產業規模從2019年的3800億元躍升至2021年的7600億元,實現翻番。到2025年,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總體來看,生物醫藥行業集聚效應已經較為明顯,特別是“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等重要活動的開展,將為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科創板生物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也獲得機構青睞。11月9日,華夏、華安、嘉實、博時、工銀瑞信等5家頭部公募,同日上報了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這也是繼科創信息技術ETF、科創芯片ETF、科創新材料ETF后,科創板細分行業主題ETF再添新軍。
嘉實基金指出,科創生物指數行業配置較均勻,集中配置市值小于500億元的高增長潛力公司,占比超90%。根據一致性預測,2022年,科創生物指數的預測凈利潤最高,達97.41%,成長空間較大,遠高于其他指數。
戰“疫”有方,科創板醫藥板塊情緒修復可期
醫療器械方面,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松,醫療機構各科室的診療量開始恢復;在醫療新基建拉動醫療設備市場長期擴容背景下,兩千億醫療設備貼息貸款的實施,需求端的資金壓力得到充分緩解,醫療設備有望進入高景氣周期。多家科創板企業表示,新的防疫政策下,高校等科研單位放開入校,醫院門診量恢復,常規業務從趨勢看會繼續保持復蘇和反彈。
有市場觀點認為,醫院科研貼息貸款的招投標訂單,疊加配置證進一步放開,例如公司A面臨老訂單填坑回補、新預算采購前置和增量需求等多重需求釋放,若意向訂單落地樂觀,明年有望保持50%以上的業績高增速。
此前醫藥相關板塊估值一再下挫,CXO、生物藥、化藥等眾多子板塊估值從三季度以來持續下降,但業績多保持強勁或穩健,疫情和集采的影響因素消化后眾多公司重歸內生增長通道。近期,醫療器械ETF成交額持續活躍,單日成交達2.98億元,近60日凈流額達13.4億元。最近一個月,醫藥指數強勢反彈45.84%,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上漲20.43%,CRO指數上漲22.98%。IVD板塊出現大幅波動主要系在前期良好業績和市場熱點情緒的影響下,新冠肺炎檢測概念股漲勢較好。隨著市場對未來發展預期的降低,估值逐步理性回歸。
多家機構認為,醫藥板塊估值在底部徘徊已有半年,后續可能開啟強勢反彈,且有支撐可持續。申銀萬國證券提出,醫藥板塊已經位于歷史持倉相對低位,綜合行業內部和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醫藥板塊已具備高配置價值。財通證券認為,目前醫療保健行業TTM-PE35倍,相對滬深300溢價率221%,仍低于過去十年平均估值溢價率15%(過去十年相對滬深300的平均估值溢價率為259%),性價比較高。中銀證券具體分析,從2021年10月以來,板塊下跌幅度達到約30%,從時間和空間上來看,本輪調整逐步接近結束狀態。估值上來看,A股醫藥板塊估值PE22.8倍(TTM),已經低于2019年1月4日的歷史最低值。以目前的估值水平,板塊情緒修復行情隨時可能出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