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id="1hajl"><optgroup id="1hajl"><center id="1hajl"></center></optgroup></span>
    <li id="1hajl"></li>
    
    
    1. 連續三季度業績下滑,小米裁員、換帥“貓冬”

      2022-12-26 15:00 | 來源:派財經 | 作者:羅莉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出品|派財經文|羅莉 編|派公子小米最近動態頻繁,先是陷入了“裁員”風波,接著雷軍一封內部信宣告正式換帥。12月22日晚間,雷軍發布全員內部信,宣布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將于月底退休,作為高級顧問繼續為公司服務...

      出品|派財經

      文|羅莉  編|派公子

      小米最近動態頻繁,先是陷入了“裁員”風波,接著雷軍一封內部信宣告正式換帥。

      12月22日晚間,雷軍發布全員內部信,宣布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將于月底退休,作為高級顧問繼續為公司服務,小米集團總裁一職將由盧偉冰接任。此外,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于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在合伙人委員會繼續支持和推動公司戰略發展。

      在小米換帥的前幾日,小米剛剛被傳出開啟新一輪裁員消息,涉及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個部門。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5%,互聯網部也有團隊裁員40%。傳言中,小米此次裁員或涉及6000人。

      此后,小米內部人士回應稱,年底裁員確有其事,但實際上裁員規模并沒有這么大,公司履行了合法合規的流程,補償政策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雙倍金額折算。

      裁員疊加換帥,小米的股價連日下跌,截至12月23日收盤,小米股價下跌2%至10.8港元/股,市值2694億港元。

      小米在經歷過三年高端化戰略探索后,至今仍未實現平穩發展,今年以來營收持續下滑,利潤也跟著下跌,被寄予厚望的造車業務遲遲未能結果,還在持續燒錢。眼下,小米面臨不小挑戰。

      1、最年輕的合伙人上位

      此次退休的王翔于2015年加入小米。加盟小米前,王翔已在半導體和通信領域有20余年豐富經驗,在高通工作13年。

      王翔在任職美國高通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期間,全面負責高通在大中華區的業務與運營。王翔加盟小米后,成功幫助小米和高通建立起了戰略合作關系。

      加入小米后,王翔為小米國際化立下汗馬功勞,率領國際部將小米的國際業務擴展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王翔為人非常儒雅,深得小米員工的歡迎。

      此次宣布退休當天,小米還給王翔舉辦了一場退休活動,現場雷軍等多位小米高管出席。雷軍說,“翔總終于迎來了規劃已久的退休,感謝翔總這7年多來為了小米事業所有的投入與付出。”

      根據自媒體“全天候科技”援引一位接近小米高層的知情人士稱,盧偉冰接任王翔與小米造車業務進展不順有關。這位人士透露,造車耗費了雷軍很多精力,必須現在必須找一個人全心全意管手機業務。而目前在小米內部,最能勝任這個位置的人便是盧偉冰。

      官網信息顯示,盧偉冰現任小米合伙人、中國區總裁、國際部總裁兼Redmi品牌總經理。負責中國區及國際部的銷售管理工作,以及Redmi品牌的打造,產品規劃,生產、銷售和營銷。

      公開信息顯示,盧偉冰于2019年加入小米,此前,他曾是前金立手機總裁,在2017年金立爆發資金鏈危機后,盧偉冰離開了金立。

      雷軍在內部信中這樣寫道:“偉冰和我相識多年,有著手機行業的豐富經驗以及杰出的行業影響力。2019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業業,有口皆碑。”

      加入小米后,盧偉冰從小米集團副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做起。

      紅米Redmi Note7是盧偉冰上任后負責的第一款產品,一戰成名。該款手機在銷售淡季取得了不俗的銷量成績,在中國大陸地區不到一個月時間出貨量突破100萬臺。為此,小米罕見地發布了一份公告稱,Redmi品牌獨立以來推出的首款手機就創下如此好的成績,反映公司多品牌戰略已取得初步成功。

      2019年11月底,小米集團組織部下發內部信,宣布了盧偉冰出任中國區總裁,繼續兼任Redmi總經理。

      僅用了兩年時間,盧偉冰成為了小米最年輕的合伙人。2020年8月,盧偉冰成為小米合伙人,在當時雷軍發布的內部信中提到,盧偉冰“戰功卓著”。

      2021年3月,盧偉冰接管小米集團國際部。至此,盧偉冰在小米職務包括集團合伙人、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國際部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

      關于盧偉冰此人,業內人士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其適合沖鋒陷陣,能承接雷軍提出的戰略并將其落地。也有人評價稱,盧偉冰做事缺乏全局觀,耽誤了小米的高端化進程。

      眼下留給盧偉冰的首要難題是,如何穩固小米高端化的地位。

      2、智能手機業務寒冬,小米裁員降本

      今年全球手機市場都普遍疲軟,小米的核心手機業務也呈現持續下滑之勢,這直接影響到了小米的整體營收。

      今年以來連續三個季度小米的營收和凈收入都呈現了同比下滑。根據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收入2139.97億元,同比下滑11.8%,經調整凈利潤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

      從凈利潤來看,小米前三個季度經調整后利潤為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與2021年單季五六十億元水平相去甚遠,分別同比下降52.9%、67.1%、59.1%。

      小米各個業務板塊均處于下滑狀態,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425億元,同比下滑11.1%。

      作為小米集團的基本盤業務,手機業務在其整體營收中占比高達六成。三年前,小米在發布小米10之際宣布開啟沖擊高端之路。一年前,小米12發布之際,雷軍喊出了產品和體驗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口號。

      在高端化走入第四個年頭,業績依舊不太理想。今年以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見頂,整體下滑了9%。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呈現蘋果一家獨大之勢,在中國市場逆勢增長了36%,直接爭奪了包含小米手機在內的國產手機市場份額。

      雖然相較同行來說,小米的出貨量依舊處在行業平均水平線上,但依舊減少了8.4%。不僅如此,因為在拓展海外市場中促銷力度過大,小米手機越來越便宜,第三季度小米手機的ASP(平均售價)從1091元下滑至樂1058元。

      最新發布的小米13仍未能提振市場信心,股價連日來持續下滑。

      作為小米“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業務模式的核心,手機銷量的不振也直接影響到小米生態鏈的其他業務,比如AIoT和互聯網服務。三季度,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191億元,同比下滑9%;互聯網服務收入71億元,同比下滑3.7%;其他收入18億元,同比減少6.6%。

      一邊是營收利潤下滑,一邊是開支在加大。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一直在大肆招人,與二季度比起來,小米第三季度僅員工薪酬開支多了2億元。

      除此之外,小米的研發投入也在持續加大。三季度,小米研發支出同比增加25.8%,達到41億元,已經接近利潤的兩倍。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投入從一季度的4.25億元、二季度的6.11億元增長至三季度的8.29億元。

      在業績壓力下,裁員降本、提高人效便成為了小米不得已而為之的策略。

      “周一還在拼命工作,周二三要求居家辦公,周二大晚上通知被裁,周三HR就找你談,這一波操作真的惡心到我工作十年的老員工”,有小米員工在脈脈上如是吐槽。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一名小米員工向其透露,小米此次裁員的規模較大。據該員工了解,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均有涉及,但部門之間裁員力度不盡相同。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5%,互聯網部也有團隊裁員40%。

      要知道,上個季度,小米還在高調宣揚其逆勢大幅招聘的消息,擴招了超過兩千名應屆畢業生,崗位主以研發工程師為主。

      沒想到還是沒撐到年底?!?月初入職小米,硬件部門,昨天晚上通知被裁,逼人周五之前簽協議,周五之前就補償n+1,之后簽只給n,裁應屆生真的太不要臉了?!庇幸伤苿側肼毿∶撞痪玫膽獙蒙诿}脈上吐槽道。

      有小米員工提到,小米此次裁員的核心思路是根據每個層級中的高成本員工,從入職年限、是否管理崗、賠償成本等多個維度作比較,高成本的普通員工先裁掉。應屆生薪資偏高的,如果不是不可替代崗位,也有可能會被裁掉。

      通過“提高人效”來實現降本增效也是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提到的。對于裁員傳聞,小米公開回應稱,裁員是真,但規模沒那么大。

      有消息稱,這次裁員的目的是小米決定All in造車,要為造車讓路。

      2021年被稱作“造車元年”,不僅傳統車企開始發力抵御造車新勢力的漲勢,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下場開始造車,小米雖然來的略晚,但也逃不掉造車這波浪潮。

      3、燒錢的造車業務,進展不及預期

      2021年3月,雷軍喊出了“押上全部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的口號,正式開啟了其人生中最后一次創業項目,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首期投資了100億元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并表示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當時小米賬上還躺著1080億元,對于當時的小米來說,燒的起。

      按照計劃,小米手機主業的穩步發展,能夠為其造車業務不斷輸血。但當下小米面臨的處境是手機業務營收下滑,造車業務進展緩慢。

      小米的目標,是在2024年上半年實現智能電動車量產,并在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

      今年9月28日,小米汽車首臺工程車下線。10月,雷軍在小米投資者日活動上透露了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雷軍表示,小米造車及團隊各項工作的進展都遠超他的預期,預計小米汽車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據雷軍透露,小米汽車9月1日已在北京注冊,首個工廠會落戶在北京亦莊。彼時,雷軍表示,目前已收到2萬份簡歷,到崗研發團隊453人。而如今,小米汽車團隊成員已超500人。

      在三季度財報會上,小米總裁王翔表示,目前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800人。半年時間內,小米汽車員工新增超600人。而到目前為止,小米官網上還有近330個與造車有關的招聘崗位,其中有大約90個崗位標有急需的符號,主要集中在整車工程,系統軟件、座艙等部分。

      但有媒體爆料,小米汽車的項目進度其實并未達到內部預期。原本預計交付的部分功能,因為延期原因被砍。目前項目進展緩慢,要在2024年前落地也存在困難。

      自官宣造車以來,小米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軟件上要全域自研,硬件上也要有所布局,整車要自己生產。

      跨界造車的小米遇到的第一個老生常談的難題便是“造車資質”問題。要知道,多數造車新勢力早期也困于資質難題,因此多數選擇了代工廠生產模式。

      小米造車資質至今懸而未決,有市場傳言稱小米預計將在2023年6-7月獲得造車資質。早在今年8月,彭博社就曾報道,由于小米取得獨立生產汽車的許可證有所延誤,小米正在和北汽集團商談合作生產電動汽車的相關事宜。

      除了工廠之外,供應鏈也是小米汽車實現量產的重要一環。自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在汽車產業鏈上持續投資,布局設計芯片、電池、電池材料、電子元器件、激光雷達、其他零部件等各個部分。

      小米造車的最新進展,停留在了今年8月。小米首次以視頻形式公開發布了其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情況,據業內人士表示,在測試視頻中,很少有“一鏡到底”的鏡頭,很多都是經過剪輯拼接而成。另有相關媒體報告,小米自動駕駛業務已由原定的全棧自研或將暫時轉為供應商方案。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造車大戰中,小米是否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表現將是關鍵。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相關新聞

      信息產業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4 www.shhai01.com

        

      電話咨詢

      關于電鰻快報

      關注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2020国产精品|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国产情侣大量精品视频| 久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91精品国产91热久久久久福利|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麻豆|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精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四虎成人欧美精品在永久在线|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