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4 16:14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創新帶來活力,創新提升韌性。進入“500+”時代,科創板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停步,制度創新仍在“進行時”,未來將持續完善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詢價轉讓...
????????創新,是深深根植于科創板的血脈精神,更是助力科技、產業與金融良性循環的核心引擎。開市三年多以來,科創板積極發揮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作用,先行先試多項制度創新。截至目前,科創板累計支持501家“硬科技”企業上市發展,創造了我國資本市場的多項第一,包括第一家未盈利企業上市,第一家紅籌企業上市,第一家特別表決權架構企業上市,第一家帶期權上市,第一家存托憑證上市,第一家A股分拆A股上市,第一家轉板上市,第一家采用第二類限制性股票,第一單詢價轉讓首發前股份,第一次在交易所市場引入“集中競價交易+做市商交易”的混合交易機制等。
????????創新帶來活力,創新提升韌性。進入“500+”時代,科創板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停步,制度創新仍在“進行時”,未來將持續完善發行上市、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詢價轉讓以及交易機制等各項創新制度,努力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不拘一格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
????????科創板多元包容的上市制度,為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硬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選擇,不拘一格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發展。截至目前,在已上市的501家科創板公司中,已匯聚了46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8家特殊股權架構企業、6家紅籌企業、18家分拆上市企業、1家轉板公司和1家發行存托憑證企業。
????????對于產品處在研發階段、尚未實現商業化且長期虧損的科技型企業而言,科創板“市值+研發成果”的第五套標準極具吸引力。截至目前,累計18家創新藥企業和1家創新醫療器械企業選擇按照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駛入了發展快車道。2022年前三季度,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中,11家公司的產品銷售持續放量,超半數公司營業收入已突破1億元。事實上,46家上市時未盈利的科創板公司,上市后整體業績均實現較快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上述46家公司營業收入合計為944.33億元,同比增長27%;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
????????與此同時,在再融資制度上,科創板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可轉債、科創債等方式,進一步募集發展資金。在境內融資的同時,科創板創造性地推出GDR等境外融資方式,支持企業更好利用國際資本。便捷高效的再融資制度,進一步推動企業在上市后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從行業發展迅速、產品基礎較好的成熟型企業角度看,科創板便捷高效的再融資制度,更有助于擴產增效,建立競爭優勢。開市以來,三成科創板公司推出再融資預案,已完成再融資規模突破1000億元。其中,9家科創企業積極運用小額快速再融資“快車道”,自上交所受理至獲得證監會注冊批復平均僅需28天,大大提升融資效率。
????????此外,隨著上交所制度型對外開放的深入推進,GDR成為科創板公司走向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全球資本的新渠道。根據公開數據,目前已有5家科創板公司發布籌劃GDR發行的相關公告。其中,杭可科技GDR發行方案已率先取得瑞士證券交易所的附條件批準。同時,多家科創板公司有發行GDR的意愿。
????????讓科創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建立實力過硬、結構合理的研發人才團隊,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石。作為科創板公司與科技人才價值共享的紐帶,科創板股權激勵制度體現出靈活、便捷、高效的特點,讓科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干得好”。
????????開市以來,超5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后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覆蓋員工超7萬人。其中,集成電路領域的多家科創板公司已建立常態化股權激勵機制,例如,LED驅動芯片龍頭晶豐明源推出6期股權激勵方案,覆蓋公司超九成的員工。
????????梳理科創板公司股權激勵方案不難發現,科創板特有的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以其便捷高效的特性,成為科創板公司的主要激勵工具。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公司股權激勵的業績指標設置兼顧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在常見的財務指標之外,還增設產品研發進展等非財務指標作為考核標準,進一步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動力。例如,瀾起科技就將MXC芯片完成量產版研發并實現出貨作為考核條件,納入2022年股權激勵計劃。股權激勵對企業發展的帶動作用也日益顯現,以2021年12月底前發布股權激勵計劃的183家公司來看,2021年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7%和73%,均高于科創板整體增長水平。
????????一手抓研發,一手抓發展。上市后,科創板公司聚焦科創領域,通過外延式發展建立產業協同、提升技術實力,同時也有效預防了盲目跨界、無序擴張等并購亂象在科創板重演。目前,科創板首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首單現金收購類重組以及首單小額快速并購交易已相繼落地,相關交易均圍繞科創板公司的同行業或上下游展開,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更好發揮市場穩定功能
????????近年來,科創板機構化程度快速提升,投資者結構明顯改善,長線資金持續增配科創板,跟蹤科創板相關指數的ETF基金規模已破千億。科創板二級市場生態的不斷優化,也得益于科創板做市商、詢價轉讓等創新交易制度的持續培育。
????????做市商制度提升市場活力。自去年11月啟動以來,科創板做市業務運行平穩,市場反響良好,做市規模逐漸擴大。截至目前,共有14家做市商為92只科創板股票提供做市服務,市場流動性得到一定改善,價格發現和市場穩定功能得到初步發揮。據數據統計,首批42只做市標的上線后30日區間日均換手率為1.82%,較上線前30日提升0.6個百分點。擴容后,除上線未滿一周的交易標的,近五成標的股做市前后周換手率有明顯提升,過半數周成交量增長。
????????詢價轉讓制度增強市場韌性。作為創新資本與機構投資者的“接力棒”,科創板詢價轉讓制度支持30家公司的51批股東實現有序退出,總成交額達247億元。一方面,詢價轉讓制度暢通股東及創新資本退出渠道,其設置的受讓方受讓后6個月鎖定期,為股東減持搭建“泄洪區”。在實踐中,股東實施詢價轉讓的轉讓價格平均為市價的九折,轉讓數量平均為公司總股本的2%,明顯降低市場沖擊。另一方面,詢價轉讓制度體現出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支持企業在合理定價下引進公募基金、QFII等境內外長期投資者,優化公司投資者結構。例如,中望軟件股東通過詢價轉讓減持公司6.31%的股份,吸引了諾德基金、瑞士銀行、摩根士丹利等14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認購。
????????同時,科創板公司也在積極傳遞自身價值。科創板持續信息披露制度鼓勵科創板公司自愿披露信息,促進價值傳遞,體現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注冊制改革內涵。數據顯示,2022年,251家科創板公司根據科創板自愿信息披露指引的要求,發布自愿披露公告近1000份。其中,半數公告以研發進展為主題,兩成公告為簽訂合同業績預告、主要經營數據等,多維度展現科創屬性、成長屬性與價值屬性。科創板公司對標國際先進實踐,率先編制并自愿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其中,科創50指數成份公司均在2022年單獨披露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展現企業踐行綠色發展成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