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09:0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多條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有望在新的一年迭代升級,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內生動力,包括鈉離子電池、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新技術將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前行,并...
????????中汽協日前預測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900萬輛,新能源車市將維持高景氣度。
????????上海證券報記者近日采訪獲悉,多條自主研發的技術路線有望在新的一年迭代升級,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內生動力,包括鈉離子電池、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新技術將助力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加速前行,并進而拉動整個產業鏈。
????????鈉離子電池裝車將部分替代鋰電池
????????鈉離子電池在這個冬天越來越熱。
????????傳藝科技2022年12月27日公告,公司控股孫公司傳藝鈉電與中祥航業簽署協議,約定通過整合各方優勢和資源,在民航輔助車輛新能源替代領域,雙方共同合作,開發性價比高的基于鈉離子電池的動力儲能系統。此外,蜂巢能源、蔚藍鋰芯、孚能科技等多家公司近期也宣布鈉離子電池量產的最新進展。“鈉離子電池今年的目標是量產裝車,預計上半年可以為江鈴新能源送樣。”孚能科技有關人士2023年1月4日對記者說。
????????2022年11月29日,從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傳出消息,有關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加快推進,力爭早日上報相關部門。據悉,目前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已完成編制工作,正在業內征求意見。
????????東吳證券最新研報表示,2023年將成為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元年,新技術將貢獻增量。鈉離子行業標準制定的提速,將助力打通上下游供應鏈。同時,鈉離子電池推進速度也在加快,目前行業處于小批量產品測試階段,實現能量密度130Wh/kg至140Wh/kg,循環壽命3000次左右,預計2023年將開始量產,規模在5GWh以內。
????????鈉離子電池使用的電極材料主要是鈉鹽,相較于鋰鹽而言儲量更豐富,價格更低廉。從2020年開始,伴隨碳酸鋰價格一路上漲,鈉離子電池開始進入快速發展賽道。
????????2021年7月,寧德時代率先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技術,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達到160Wh/kg,低于磷酸鐵鋰電池。寧德時代近期宣布,下一代鈉電池的能量密度目標是200Wh/kg,和磷酸鐵鋰相差無幾,能夠滿足續航400公里以下純電動車的需求。如果能采用鋰鈉電混搭的AB方案,有望將能力邊界拓展至500公里,覆蓋65%的新能源車市場。寧德時代日前表示,公司正致力推進鈉離子電池在2023年實現產業化。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鈉離子電池更像是鋰電池的一個低成本版本。在鋰資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鈉電池材料成本優勢顯著,未來,鈉電池與鋰電池將會在應用場景上互補,鈉鋰混搭電池還可以減輕動力電池廠對上游鋰資源的依賴程度。“鈉離子的加入會使得電池成本更低,續航更長,上車問題不大,但要在開發設計階段經過驗證。”羅蘭貝格合伙人時帥分析。
????????混動技術提升幫助新能源車成本下降
????????比亞迪近日介紹,繼2022年初哥倫比亞市場引入首批500輛比亞迪混動車型后,1200輛比亞迪超級混動新車抵達哥倫比亞。本次發運的車輛由200輛秦PLUS DM-i和1000輛宋PLUS DM-i組成,創下了比亞迪DM-i超級混動車型單次出口量的歷史新高。長城汽車、吉利汽車的混動車型近期也紛紛出口海外市場和新建產能,中國混動新能源汽車技術開始贏得國際用戶認可。
????????有新能源行業分析師表示,混動架構由專用的混動發動機、驅動電機、DHT變速箱、電機控制器、ECU以及動力電池等部件組成,是一種高集成、高效能、多模油電混動系統。而混動技術的核心在于DHT,即混動專用變速箱。
????????近年來,中國車企相繼推出了自主研發的DHT技術,包括比亞迪DMI、長城檸檬DHT、吉利雷神DHT、奇瑞鯤鵬DHT等。國元證券最新研報表示,中國車企此前布局的DHT技術紅利實現了更好的性價比,使得混動車的價格已與燃油車相平甚至更便宜,其動力性、靜謐性、節能性等產品力優于同等價位燃油車。市場定位也從以前“與純電車競爭”轉向“與燃油車競爭”。2023年,混動車型銷量有望迎來大幅增長。
????????根據比亞迪1月2日的數據,2022年比亞迪DM混動乘用車占公司新能源車的比重為50.94%,穩坐主位。嘗到混動甜頭的比亞迪已經計劃在2023年推出混動皮卡車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向陽教授表示,未來,雙電機串并聯構型超越功率分流型將成為自主混動主流技術路線,“串并聯可以采用定軸齒輪方案,可制造性更好,動能性更強,能夠實現高動力性駕駛的要求。”
????????徐向陽還表示,雙電機串并聯的多擋化,以電驅動為主的DHT將是混動新能源車未來發展方向,智能化網聯化能量管理和控制技術也將成為技術競爭的新高地。
????????另外,有業內專家認為,目前市場上的混動車型配備55公里至120公里的動力電池,比起純電車型動輒500公里起步,電池容量大幅減少,2023年,面對資源價格高企,隨著技術的進步,部分混動車型電池容量還有進一步減少的空間。
????????氫燃料電池技術突破將深入材料層次
????????億華通2022年12月28日公告,近日與宇通集團控股子公司簽訂2023年度銷售合同約定,宇通輕型、宇通商用向公司合計采購500臺燃料電池發動機及相關物料。深圳國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1日披露,未來8個月內,深圳國氫、鹽港明珠、東風柳汽、卡盟汽車四方將完成交付投運8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伴隨2023年氫燃料電池交付大單紛紛簽訂,2023年氫能新車也開始亮相。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十屆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旗下深藍品牌發布了首款戰略車型深藍SL03,該車氫電版百公里氫能耗只需0.65公斤,在氫轉電的過程中,系統還可以高效回收余熱進行采暖,保證冬季續航不縮水。
????????中信證券最新研報看好氫能產業化進程加速,其預計2023年在政策效果合力及降本等推動下,氫燃料電池車銷量將實現翻番,氫能車有望實現銷量量級的飛躍,其中重卡車型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有效帶動產業鏈價值增長。同時,綠氫制取和在化工領域的應用也有望快速增加。
????????“氫燃料電池技術突破有望深入到材料層次。”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表示,中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此前在包括金屬板電堆和石墨板電堆等技術路線都取得了突破,2023年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歐陽明高表示,當前的技術創新核心環節中,氫燃料電池、電解裝置有望率先突破,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延長壽命,同時從系統層次逐步深入到材料層次。比如,堿性電解的隔膜,造成氫、氧的互串,氫串漏就超標,必須在隔膜上實現突破。
????????東岳未來氫能材料副總經理王振日前介紹,公司正在研發更大幅寬、更高交換容量、更高強度和更長壽命的新電解制氫膜。產品推出后能夠實現成本大幅下降,滿足國內的供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