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16:04 |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直播電商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很難有哪種商業模式,能在幾個小時內屢屢創造億級GMV;另一方面,由于新業態的超速迭代,直播電商監管有待完善,罰單背后的問題影響著行業...
“有人把副業干成了主業,有人卻把主業的飯碗丟了”。最近,網絡主播駱王宇被罰,再次引起大眾對網絡主播直播規范和紅線的關注。
作為熱門行業,直播電商行業穩定發展,但也有主播因違規被罰,先是薇婭、雪梨等主播因偷稅漏稅繳納天價罰款,后是辛巴因賣假貨連番被禁。網絡主播被罰的同時,也有新入局者進入。
新東方于1月5日晚發公告稱,擬將公司雙重外文名稱由“新東方在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更改為“東方甄選控股有限公司”,這意味著,直播副業有可能變為主業。
對于直播電商未來的發展,一方面,很難有哪種商業模式,能在幾個小時內屢屢創造億級GMV;另一方面,由于新業態的超速迭代,直播電商監管有待完善,罰單背后的問題影響著行業的發展,也決定了行業的未來。
違規發言、不正當競爭被罰
有合作就會有競爭。品牌與主播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難以厘清。
網絡主播駱王宇在其直播間銷售美妝產品時,使用了貶低同類競品的話語,惡意損害競爭對手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
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法規,認定其公司編造、傳播誤導性信息,對商品功能進行虛假宣傳,嚴重損害了競爭對手的權益,對該公司處以罰款98萬元,并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
偷稅漏稅罰單覆蓋各大平臺
因為偷稅漏稅,罰單覆蓋各大平臺頭部主播。其中,最轟動一時的,是曾與李佳琦并稱為“一哥一姐”的薇婭,隱匿個人收入、虛構公司業務等方式偷稅漏稅高達6.43億元,被判罰共計13.41億元,并永久性被所有直播平臺和品牌封殺。
而后是林珊珊、雪梨。2022年2月,快手頭部電商主播驢嫂平榮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0.6倍罰款,共計6200.3萬元。
“動輒上億,小則千萬。”網友感慨,主播圈的錢真好賺。
幾起重拳懲治后,2022年下半年,類似事件明顯減少。
售假、造假、虛假宣傳
在賣假售假上,曾經的快手一哥辛巴不僅是售假主播的代言人,甚至售假后拒不承認,怒懟粉絲。
事件起始于2020年11月,職業打假人王海發布檢測報告稱,辛巴售賣的燕窩實際上是“糖水”,糖水事件讓辛巴被罰款90萬元,此后越來越多民眾和職業打假人將目光瞄準了直播間。
頭部主播瘋狂小楊哥也曾陷入售假風波,2022年12月初,小楊哥主推的“洗臉巾”號稱“100%植物纖維”,卻被王海指出主要原材料為可再生纖維優可絲。
某知情人士稱:“事實上,網紅主播很難經得起高倍鏡檢驗,直播涉及到主播、平臺、品牌、供應商多個角色,很難定責就產生了空子。”
職業打假人和網友的高倍鏡下,雖然給了造假一定壓力,但售假的環節仍然難以捉摸。這里需要用戶更加耳聰目明,以及平臺的約束共同監管。
直播行業更需政策監管
短視頻高速發展時,低俗內容、博眼球的主播,會吸引流量。直播電商也有類似案例。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女主播“郭老師”,其最為出圈的事件是經常在直播間公然以低俗內容獲得關注。另一位主播“鐵山靠”長期在直播中以方言罵人,90天吸粉近1280萬人。
平臺是這個問題的核心解決者。2021年9月16日,抖音公告稱一些用戶存在內容低俗、惡意博眼球等問題,這不僅需要技術的進步更加精細地進行識別和控制,平臺管控力度和流量傾斜機制的制定,以及更多公眾目光的共同監督。
當下的直播行業更需要細致的政策監管、強化平臺監管責任,將技術和法律結合起來,同時建立全行業合作機制,構建優質生態內容。
不過,直播電商的前景依然蓬勃可期。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4.69億,較2020年3月增長2.04億,占網民整體的44.6%。估計2022年全網直播電商的GMV為3.5萬億元左右,占全部電商零售額23%左右。
這也意味著,隨著行業的進一步邁進,積累經驗、反思前行至關重要,罰單敲響的警鐘,需要多界共同思考、改進。如此,2023年,直播電商才能少一點“冰”,持續“火”。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