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1 16:2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調研情況來看,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等行業較受險資機構關注,行業內被調研的上市公司均超過10家。從個股來看,紫光國微、蘇州銀行、周大生、祥鑫科技、澳華...
春節假期過后,機構積極看多A股市場,“春季躁動”行情或將持續。“當前市場正處于做多窗口期。”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受春節假期較往年提前等因素影響,開年以來險資調研受限,但其線上調研參與熱情依舊較高。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74家險資機構對10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密集調研,調研次數達321次。
手握巨資的險企一直是市場風向標。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約25.05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余額約3.18萬億元。
從調研情況來看,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等行業較受險資機構關注,行業內被調研的上市公司均超過10家。從個股來看,紫光國微、蘇州銀行、周大生、祥鑫科技、澳華內鏡、盛路通信、埃斯頓等上市公司受關注度較高。
無論是大型險資機構還是中小型險資機構,都在積極參與調研,尋找市場機會。中郵人壽春節前共拜訪了23家上市公司。此外,太平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等機構參與調研上市公司次數居前,均超過15家。
險資機構一致看好經濟復蘇過程中權益市場的超額收益機會。而近期外資大幅流入也帶動A股市場“春季躁動”行情,A股三大指數節前持續上漲。
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表示,短期來看,節后“春季躁動”行情有望延續,但行情邏輯將逐步從估值驅動轉向業績驅動,因此,春節假期后各板塊基本面維度的變化將是跟蹤重點,不同板塊股價表現也可能趨于分化,今年業績有較大同比改善確定性或存在明確產業政策支持的板塊值得重點關注。
北京一家大型險資機構表示,中國經濟復蘇預期與海外結束加息預期出現共振,A股市場有望延續“春季躁動”行情,指數普漲的同時,板塊或持續輪動。從資金面維度看,外資成為邊際定價資金,后續主要觀察在北向資金的基礎上有無增量資金接力,特別是兩融資金回補等潛在資金表現。
生命資產相關負責人認為,2023年股市會有結構性、階段性行情,未來的投資思路或繼續圍繞兩大主線:一是景氣度高的行業;二是優質的制造業公司。
“很多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半導體、新材料、軍工等,未來幾年的市場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優質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依然可觀。”生命資產負責人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