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14:0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更新后,新華保險、太平人壽、陽光人壽和中國人壽各新增1款產品,工銀安盛人壽新增2款產品。除了上述險企外,還有人保壽險、太平養老、太平人壽...
中國銀保信官網1月31日更新的名單顯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由首批的7只擴容為13只。記者2月1日了解到,目前已有9家險企推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正在積極推廣銷售,部分險企已覆蓋36地個人養老金試行地區,力求盡快提升市場影響力。
與此同時,居民對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記者近日從多名個人保險代理人、銀行業務經理和保險中介機構營銷員了解到,客戶對“個人養老金”的咨詢明顯增多。
其他尚未推出相關產品的險企,部分已向監管部門申報,部分還處于籌備研究階段。業內人士表示,這反映出各類險企對于個人養老金保險業務的推動力度不一,背后是各家險企基于自身資源稟賦作出的戰略選擇。
險企加大推廣力度
此次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更新后,新華保險、太平人壽、陽光人壽和中國人壽各新增1款產品,工銀安盛人壽新增2款產品。除了上述險企外,還有人保壽險、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人壽、國民養老此前已推出相關產品。
天津的李女士是一位企業高管。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上線不久,她便通過中國人壽App自主投保了中國人壽的首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國壽鑫享寶”。她表示,一直非常關注個人養老金方面的信息,正式啟動后便第一時間投保。
眼下,險企正在積極推廣銷售。在渠道上,銀行是險企的必爭之地。“購買產品之前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銀行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險企爭取客戶的關鍵渠道。”一位個人養老金保險業務人士表示。
國民養老保險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已與20余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截至1月底,公司首款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國民共同富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已在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郵儲、光大、興業、浦發等9家銀行上線銷售,后續還將在工行、北京銀行、民生銀行等陸續上線。公司還計劃推出更多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
不過,對于險企而言,銀行渠道雖好,卻很難掌握主動權。上線哪家險企的產品、給什么推薦位置等都由銀行決定。因此,部分實力較強的險企也在自建銷售渠道,加大自家官網、微信端的推廣力度。例如,中國人壽正在大力推進個人養老金保險互聯網直銷工作。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國人壽個人養老金保險官網直銷保費達7110萬元,投保件數達1.9萬件。
據悉,中國人壽、人保壽險等大型險企已在36地個人養老金試行地區全覆蓋出單,部分險企則聚焦北京、上海等地加大推廣力度。從投保人群看,機關單位、企業員工等固定工作人群率先參與了投保。
根據人保壽險披露的36地個人養老金保險首單客戶情況,參保人群年齡多為30至50歲,覆蓋金融行業、事業單位、工廠企業等,其中機關單位、工廠員工和一般內勤人員的投保量相對更多。
新品推出速度將加快
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數量不算太多。“進度在預期內,一是個人養老金保險剛落地兩個月,時間太短;二是多重因素影響了各方推動進度。”業內人士表示,預計后續推出速度會加快。
對于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一些險企還在籌備研究,一些險企已向監管申報。“我們公司已向監管部門申報產品,預計不久后正式推出。”一位北京地區大型外資險企的銷售人士告訴記者,希望公司盡快推出相關產品,因為咨詢的客戶很多。
東南地區一家小型險企人士介紹稱:“公司尚未申報產品,但一直在關注,目前處于調研準備、開發產品的階段。”
各類險企對于個人養老金保險業務的態度,背后是險企基于自身資源稟賦作出的戰略安排。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分析稱,由于客戶和銷售渠道主要掌握在銀行手中,因此銀行系險企和大型險企相對有優勢,這兩類公司與銀行的合作更深入;其他小型險企則擔心競爭力不足,還在觀望。
曬出產品收益也是一種增強競爭力的方法。近期,多家險企披露自家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2022年結算利率,其中多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也被險企申報為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根據經營細則,險企可將符合要求的產品向監管部門申報為個人養老金保險。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各方面屬性與之契合,因此率先被險企納入申報名單。”一位業內人士稱。
例如,太平養老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太平盛世福享金生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投資賬戶A、投資賬戶B的2022年結算利率分別為5.1%、5.7%。“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這樣的結算利率競爭力較強。當然,養老保險是一項長期投資,消費者不能只看短期收益,也要關注長期表現。”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