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 14:20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具體來看,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1月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5.1萬輛,累計同比增長62%。根據上述乘聯會數據,比亞迪在整體回落的市場背景下,占據了1月市場整體銷量的4...
新能源汽車1月成績普遍出現預期之中的下降,但也有車企降幅明顯超預期。
2月1日,國內新能源車企紛紛亮出1月銷售業績。在一眾車企中,比亞迪仍然最為耀眼,雖然環比下滑35.74%,但同比仍然增長六成以上,占據整個市場超40%銷量。
除比亞迪外,僅有理想汽車與埃安交付量破萬,同時也僅有理想汽車和賽力斯實現同比正向增長。然而,也有車企交付量出現超預期下跌。其中去年底IPO的零跑汽車驟降超八成,僅交付1139輛,而小鵬汽車緊隨其后,同比降幅接近六成。
比亞迪占據市場四成銷量
根據乘聯會近日數據顯示,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零售銷量預計為36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下降43.8%,滲透率為26.5%。
具體來看,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比亞迪1月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5.1萬輛,累計同比增長62%。根據上述乘聯會數據,比亞迪在整體回落的市場背景下,占據了1月市場整體銷量的41.94%。
其中,比亞迪純電動乘用車銷售7.13萬輛,同比增長53.79%;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7.88萬輛,同比增長69.37%。不難看出,混動車型增速明顯,月度銷量規模已超過了純電動車型。而在海外市場方面,比亞迪1月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1.04萬輛,再度破萬。但該數據較2022年12月的1.13萬輛有所下滑,下滑幅度為8.07%。
除了比亞迪之外,理想汽車1月交付成績也較為亮眼。該公司1月交付量為1.51萬輛,不僅交付破萬,而且還同比正向增長23.4%,理想汽車也拿下造車新勢力“頭把交椅”。
相比最近幾年1月份交付數據,理想汽車今年1月交付1.51萬輛,也是表現最好的月份。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近期表現出較強競爭力,其全新五座車型L7即將于2月8日上市。
除了理想之外,埃安是另一家交付破萬的新能源車企。其1月銷量1.02萬輛,但相比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6.3%。去年埃安表現高光,1-12月累計交付27.1萬輛,同比增長126%,超額完成年初設定的25萬銷量目標。埃安方面此前曾表示,今年目標是保50萬輛,沖60萬輛,到2030年產銷突破150萬輛。
在資本化方面,埃安在10月A輪融資完成后,埃安估值達到1032.39 億元,創國內未上市新能源車企的最高估值。埃安預計在2023年年底或2024年初IPO上市。
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唯二實現正向增長的是賽力斯。賽力斯公告顯示,其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4885輛,同比增長38.78%,其中賽力斯汽車銷量4490輛,同比增長445.57%。不過賽力斯獲得較大增幅,很大程度源于其去年較低的基數。
零跑、小鵬盡顯疲態
在造車新勢力中,從銷量上看僅次于理想汽車和埃安的便是蔚來汽車。這家造車新勢力1月共交付新車8506輛,同比小幅回落11.9%,這一數字較為符合市場預期。其中,蔚來第二代技術平臺ET7、ES7和ET5三款車型交付量占當月總交付數的85.6%。
交付量同樣同比小幅回落的還有吉利旗下的極氪。吉利汽車公告顯示,極氪1月交付汽車3116輛,同比減少約11.7%。極氪方面曾在1月10日表示,極氪智慧工廠將利用春節假期以及其前后時段進行產線改造升級,預計設備產線停線升級改造的時間為2023年1月11日至2月1日。此外,哪吒汽車1月也交付6016輛,同比下滑45.4%。
在一眾新能源車企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則是去年底剛登陸港交所的零跑汽車。其1月交付僅1139輛,環比同比均大幅下降超80%,堪稱“腳踝斬”,其銷量還不及創維和嵐圖。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汽車自從IPO后便開始走下坡路,去年9月29日,零跑汽車在港交所完成掛牌上市。次月,該公司銷售就出現斷崖式下滑,10月銷量環比大降近40%至7026輛,此后也一直未能恢復元氣,四季度累計銷售2.36萬輛,環比IPO前的三季度降幅達34%。零跑汽車搶在IPO前“沖銷量”的意圖十分明顯。
交付量下滑僅次于零跑的是小鵬汽車,該公司1月交付量為5218輛,較去年同期下滑59.6%。小鵬汽車交付量去年已出現疲態。其去年全年累計交付量為12.08萬臺,雖然較2021年增長23%,但銷量明顯低于預期。從年初定下的25萬銷售目標來看,全年僅完成不到一半,其重磅新車型G9上市也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全面失速早有預期
面對一眾新能源車企銷量下滑,市場早有預期,
此前有業內人士曾對記者預期2023年前三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整理期”,在該人士看來,一方面去年各大新能源車企因在補貼退坡之前集中沖銷量,而透支不少2023年的訂單,另一方面,春節假期前后歷來是汽車銷售淡季,在這一過程中,特斯拉近期的一系列降價會加劇“內卷”。
根據乘聯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27日,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30.4萬輛,同比下降1%,環比下降43%;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量為29.9萬輛,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50%。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銷量的增長達到了一個瓶頸階段,在2023年新能源政策退市后,銷量增長會是一個嚴峻的問題。“新能源車型前期漲價過多,訂單較少,再疊加特斯拉等頭部企業降價,造成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環比下降較大。”崔東樹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