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14:23 | 來源:市場資訊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料顯示,中國茶葉源于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國茶葉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和貿易系統中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
近日,中國茶葉更新招股書,沖刺滬市主板IPO。此外,八馬茶業正沖擊深市主板IPO,而瀾滄古茶則轉戰港股IPO。從上述三家公司近年的凈利潤來看,整體表現一般。中國是茶葉大國,但A股至今也沒誕生茶葉上市公司,而港股目前也僅有天福茗茶一家。
資料顯示,中國茶葉源于1949年11月成立的中國茶葉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國有茶葉公司和貿易系統中最早建立的全國性專業總公司,統一經營和管理全國茶葉的收購、加工、出口和內銷業務。中茶股份主營業務為各類茶葉及相關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中國茶葉在2017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外部投資機構和員工持股平臺。中土畜持股下降至40%,外部投資機構則持股45%,員工持股平臺持股15%。
在此前的反饋意見中,證監會重點關注公司在國有企業改制時的瑕疵,要求公司核查是否造成國有或集體資產流失。中國茶葉在招股書中坦言,公司在改制時履行清產核資程序的證明文件缺失,且該次改制的評估報告在股份公司設立時已超過有效期,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國茶葉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34億元、18.93億元、24.34億元及14.2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39億元、2.84億元及1.98億元。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集中度低,企業數量多而分散,整體規模不大且以中小、私營企業為主,抗風險能力弱。證監會資本市場電子化信息披露平臺顯示,截至2月底,在A股IPO排隊的茶企僅有中國茶葉和八馬茶業兩家企業。
八馬茶業于2021年4月沖擊創業板IPO,后于去年9月轉向深市主板,目前已進行預披露更新;而中國茶葉2020年7月沖擊滬市主板IPO,日前申請狀態更新為“已受理”,兩家公司都將沖擊A股“茶葉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八馬茶業營收分別為10.23億元、12.66億元、17.44億元和14.06億,同期凈利潤分別為9088萬元、1.16億元、1.62億元和1.44億元。
此外,在闖關A股失敗后,瀾滄古茶轉戰港股市場,近日公司再次遞表港交所,擬在主板上市。2020年6月22日,彼時瀾滄古茶就向中國證監會遞交招書申報稿,沖擊A股。然而,2021年6月3日本來是上會的日子,瀾滄古茶卻臨時撤單。
招股書顯示,瀾滄古茶2020年至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05億元、5.59億元、4.63億元,2022年業績出現下滑。
中國是茶飲大國,但茶業一直都是“大行業、小公司”。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收益計,中國茶葉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2148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049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4080億元。有券商研報顯示,全國有超過 7 萬家茶企,但總資產超過 10 億元的茶企不足 10 家。
A股至今也沒誕生一家以茶葉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而港股市場上,也僅有龍潤茶、坪山茶業、天福茗茶等幾家企業。不過,龍潤茶在2021年7月被停止上市,坪山茶業已更名為區塊鏈集團,僅有天福仍經營茶葉主業。
雖然茶企很難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但近年來興起的新式茶飲卻頗得資本的青睞,誕生了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等多個知名茶飲品牌。其中,奈雪的茶已登陸港股,蜜雪冰城正沖擊A股IPO。
對于茶葉上市公司稀少,東部一家券商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由于沒有形成標準的工業化產品,茶葉公司有品類無品牌或品牌影響力一般,導致資本市場信心不足。此外,由于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眾多,行業門檻低,也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