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13:4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硅谷銀行等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事件,提示了資產負債錯配風險一旦爆發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因此,金融機構須重新審視和評估成本收益、期限結構和現金流等維度的資產負債錯...
當前,全球經濟金融不確定性增加、金融脆弱性增強,這一形勢下,保險業要如何守好風險底線?上海證券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銀保監會人身險部3月23日將組織保險行業協會及多家保險公司召開座談會,摸底人身險行業負債成本及資產負債匹配情況。
業內專家表示,近期硅谷銀行等海外金融機構的風險事件,提示了資產負債錯配風險一旦爆發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因此,金融機構須重新審視和評估成本收益、期限結構和現金流等維度的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加強預警和應對機制,并強化主動管理舉措。監管部門及時召開座談會,有助于摸清人身險行業風險底數,引導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強資產負債管理。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此次座談會主要圍繞“引導人身險行業降低負債成本加強負債質量管理”展開,重點調研保險公司負債成本情況、負債與資產匹配情況及負債成本合理性。
險企人士表示,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近年來,一些人身險公司采取了較為激進的定價策略,發行了一些高預定利率產品,比如IRR(內部收益率)達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等,將人身險公司的負債成本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受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險企投資端收益率呈下滑態勢。因而,投資收益覆蓋保單成本的壓力加大,利差損風險顯現,險企資產負債匹配面臨挑戰。
“近兩年險企紛紛轉戰銀保渠道,產品策略方面比較重視短期銷售效果,因此產品預定利率和結算利率設定相對激進。不少險企為了支撐短期銷售目標,仍然維持4%至5%的產品結算利率。”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記者表示,去年以來,資本市場表現不佳,保險行業資金運用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低于2%,行業利率倒掛問題顯著,進一步加劇了長期利差損風險。
記者獲取的資料顯示,監管擬通過摸底普通險預定利率分布、分紅險預定利率和分紅水平、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和結算利率情況、銷售費用情況等了解保險公司負債端成本水平和結構,與此同時,通過摸底歷史投資收益水平、負債與資產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情況等了解保險公司資產負債成本匹配狀況。
“監管部門還要求我們對公司負債成本的合理性作出判斷,如果不合理,公司需要說明下一步擬采取的整改措施。”一家將參與座談會的險企人士表示,監管希望行業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以推動資產負債更好匹配。
降低負債成本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從定價端入手,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業內人士表示,責任準備金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為了應對將來的賠付而提取的現金儲備。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越高,提取的責任準備金越少。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意味著險企需要增提責任準備金,其未來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將增強。
記者獲悉,此次座談會將探討“降低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對公司及行業的影響”,涉及新產品定價、存量業務退保、銷售行為、市場競爭變化分析等方面。業內人士表示,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和產品預定利率掛鉤,降低評估利率也意味著降低產品預定利率。這將直接推動險企負債端成本降低,從而助推其資產負債匹配度提升。
周瑾表示,保險公司負債成本的降低,一方面要借助體制機制改革和數字化工具等方式提高運營效率,壓縮營銷與管理費用;另一方面要加強客戶風險識別,提高承保風控水平,并積極開展事前干預等風險減量管理,從而降低賠付水平。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