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10:00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營收超千億,凈利潤超百億,“豬茅”牧原股份憑借傲人的業績,穩坐“業績王”寶座。
2021年還處于虧損“陰云”下的上市豬企,2022年終于“揚眉吐氣”一把。從上市豬企2022年業績公告來看,大部分豬企業績都有明顯提升,有企業營收規模甚至首破千億關口,不過也有豬企深陷虧損“泥潭”。
2023年以來,豬價持續處于低位,豬企又將何去何從?
多數上市豬企業績“回暖”
牧原股份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營收1220億元至127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億元至14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3.82%—102.79%。
營收超千億,凈利潤超百億,“豬茅”牧原股份憑借傲人的業績,穩坐“業績王”寶座。
另一家“龍頭豬企”溫氏股份初步核算,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2億元,相較2021年134億元的虧損,成功扭虧為盈。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目前溫氏股份、天邦食品、羅牛山、新五豐等豬企同比料增超一倍。
但也有豬企未擺脫虧損局面。如,新希望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1億元至6.1億元,不過相較去年同期虧損幅度已大大緩解。
去年風波不斷的“養豬大戶”正邦科技,則仍深陷巨虧泥潭,預計2022年虧損額或達到110億元至130億元。目前正邦科技已啟動預重整,但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正邦科技股票也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
上市豬企為何紛紛業績飄紅
談及業績變動原因,多家上市豬企均提到2022年生豬銷售均價同比有所上漲。
縱觀2022年生豬價格,一季度受季節性消費淡季和供給高位等影響,生豬價格表現低迷。進入二季度,生豬供應收緊,豬價開始上升。6月下旬至7月上旬豬價曾出現一波快速上漲,7月中旬以后進入穩中略漲的平臺期,11月后出現一波小幅回調。
整體來看,2022年豬價先抑后揚,很多豬企的業績也隨之回升。
“去年豬價波動還是比較大的,前低后高下,多數豬企全年盈利處在成本線附近,成本較低的企業實現了盈利,成本較高的企業仍出現虧損。”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告訴中新財經記者。
助力多數豬企業績增長的另一個因素則是生豬銷量。從財報來看,多家豬企2022年按下出欄“加速鍵”。
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三大養豬巨頭,去年的生豬銷量分別為6120.1萬頭、1790.86萬頭、1461.39萬頭,同比增長約52%、35.49%、46.46%。
向低成本發起沖刺,豬企設立目標
新希望曾在回應投資者問詢時表示,自2019、2020年的養豬行業大發展之后,各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由于豬場、豬群、團隊管理規模快速擴大、導致生產管理能力相對不足、養殖成本陡然升高、盈利能力變弱的情況。
在飼料原材料價格上漲和“豬周期”等背景下,成本控制作為影響豬企業績的一大因素,也正被越來越多的豬企所重視。
如東興證券所言,在豬價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把握成本的確定性是最為關鍵的,占據成本優勢的企業具備更高的業績增長彈性和投資價值。
從上市公司披露來看,2023年,豬企們紛紛向更低成本發起沖刺。
天邦食品董事長張邦輝此前表示,天邦食品未來將挑戰育肥生豬成本小于5元/斤、斷奶仔豬成本小于200元/頭的目標。
若天邦食品能夠挑戰成功,其有望成為養殖成本最低的豬企,目前該位置還由牧原股份占據。牧原股份近期透露,當前公司商品豬完全成本已低于15.5元/公斤,2023年生豬養殖成本仍有下降空間。
2023年上市豬企業績會如何?
雖然豬企不斷提升養殖效率,降低養殖成本,但年初以來,豬價持續處于低位,給豬企2023年的業績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截圖自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在馮永輝看來,今年以來,豬價雖處于較低的位置,但整體來看仍接近成本線附近,即使虧損,相較去年同期也少得多。“而且2022年下半年能繁母豬產能增長的幅度較小,對于今年整個生豬市場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能繁母豬存欄量是判斷生豬行情走勢的重要指標。據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此前介紹,2022年12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接近4400萬頭,略高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的上限。
從近期部署來看,農業農村部也將加強生豬產能調控作為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其不久前發布的《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就明確,開展生豬產能調控工作考核,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保持在4100萬頭左右的合理區域。
“綜合來看,預計今年豬價仍會處于一個波動的態勢,平均價格會處在成本線以上,比去年略高一些。”馮永輝稱,今年上市豬企繼續實現盈利或問題不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