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3:49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在保守和理想場景下,預計2027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分別達到97.0GW和138.4GW,2023年-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9.3%、60.3%。...
4月7日-4月9日,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舉行。多位參會嘉賓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儲能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但行業競爭不斷加劇。相關企業加快布局工商業儲能市場。
產業爆發式增長
“儲能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開幕式上表示。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顯示,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59.8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5%,年增長率38%。其中,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達到13.1GW/27.1GWh,功率規模年增長率達128%,能量規模年增長率達141%。
“截至2023年1月,全國已有26個省(區、市)規劃了‘十四五’時期新型儲能裝機目標,總規模約為71GW.”史玉波表示,在政策支持、技術創新、市場完善的三重驅動下,儲能產業鏈將日益成熟,儲能商業模式將更加多元,儲能應用場景將更加廣闊。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3》,在保守和理想場景下,預計2027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規模將分別達到97.0GW和138.4GW,2023年-2027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為49.3%、60.3%。
多位參會嘉賓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相比往年,今年展會現場非?;鸨?,反映出儲能產業正如火如荼地發展。
上能電氣儲能事業部總經理姜正茂表示:“本次展會有四個‘多’,觀眾多,廠家多,新產品多,新方案多。此外,來自業外的關注度明顯提升,儲能行業發展被看好。”
億緯儲能市場部總監葉婉柔對記者表示,2022年全球儲能鋰電池出貨量120GWh-140GWh,結合各國儲能應用發展及客戶需求測算,預計今年整個儲能行業出貨量將超過200GWh。
行業競爭加劇
儲能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行業競爭不斷加劇。
價格是多位參會嘉賓不約而同提及的關鍵詞??剖窟_新能源產品總監黎志榮坦言:“現在國內儲能項目價格打得非常低,競爭非常激烈,企業短期盈利壓力大。”
“接下來2-3年是儲能企業發展關鍵期。”華自科技副總裁兼新型儲能事業部總經理蔣青山表示,今年以來,國內儲能市場價格屢創新低,部分企業給出的價格低于行業公認成本。蔣青山呼吁,下游業主給予價格引導,中游廠商杜絕惡性競爭,上游材料廠合理報價。
隨著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擴大,與之配套的儲能需求大增。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超20家A股公司跨界進入儲能賽道,跨界選手涵蓋互聯網、家電、食品、環保、化工等行業,產業競爭不斷加劇。
“目前,儲能市場同質化嚴重,從電芯、PACK到系統都一樣,差異性不大。”天合儲能儲能產品研究院院長楊凱表示,行業洗牌將加快,缺乏核心技術持續研發能力的企業將面臨淘汰。
姜正茂表示,儲能是偏向應用技術的行業,需要把客戶需求放在首位,圍繞市場把產品做好。
工商業儲能機會多
對于儲能領域的商業化機會,蔣青山表示,“除了新能源配儲、共享儲能電站這些很火的領域,未來儲能還將實現更多精細化功能,包括新能源場站的調頻需求、柔性電網的需求以及源網荷儲建設需求。”
蔣青山介紹,未來工廠、商場等將實現與電網的靈活互動,即既可以從電網買電,也可以向電網賣電,實現安全、可靠、高效、經濟用電。
公開信息顯示,在當前分時電價機制下,浙江、湖南、湖北、上海、安徽、廣東、海南等地的工商業儲能項目在峰谷電期間通過“兩充兩放”策略,可以提升儲能系統利用率,縮短工商業儲能系統的成本回收周期。
“華自科技在產品和技術方面都已準備充分,相關應用場景已經運行多年,現正全面進軍工商業儲能市場。”蔣青山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