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0 15:25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半日達的戰場上,菜鳥打響了提速第一槍。
3月31日,天貓超市宣布在杭州啟動半日達服務,將次日達提速為半日達,作為天貓超市的大本營,杭州市民已經可以率先享受上午買下午到,晚上買早上到的半日達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半日達服務從2022年底就開始籌備,作為天貓超市的物流合作方,菜鳥提出了“1212”物流履約模式:以中午和晚上的兩個12點為訂單截點,即中午12點前下單,當天晚上9點前送達;晚上12點前下單,上午12點前送達。
家住在杭州的李慧已經體驗了一次半日達的服務。4月9日上午11點54分,她在天貓超市下單了兩款家居清潔產品,結果五個小時后,快遞就被送到了家門口,她向「市界」回憶,剛下單時界面顯示的是“預計21:00送達”,但沒想到,下午5點就已經送到了。
▲(圖源:受訪者)
“半日達幾乎觸達了快遞物流行業的時間極限”,菜鳥物流副總裁、菜鳥國內供應鏈事業部總裁帥勇曾表示。與京東211限時達(中午11點前的訂單,當日送達;晚上11點前的訂單,在次日15:00前送達)、美團優選“明日達”(今日下單、次日自提)相比,菜鳥的“1212”速度更快,同時也保障送貨上門,讓快遞物流行業又“卷”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菜鳥方面表示,從杭州開始,到今年年底,天貓超市的半日達服務將覆蓋全國20個城市,其中人口數量千萬級別以上的城市覆蓋率將達100%。半日達訂單將滿足80%以上的本地訂單,準點率超過96%。
據錢江晚報實地探訪報道,位于杭州蕭山區的菜鳥天貓超市倉庫,占地面積大約8萬平方米,涵蓋4萬多個SKU,主要覆蓋杭州、紹興兩地,其中80%發往杭州地區。早在今年2月份,這個倉庫就已經開始測試半日達,此前的要求是23點前的訂單,凌晨2點30分出庫,現在則提升為24點前的訂單,凌晨1點45分前出庫。
倉庫的生產經理還介紹了“半日達”訂單的詳細流程:消費者下單之后,系統首先會根據訂單流入時間先后,再結合揀選路徑,進行智能匯單,這樣能確保揀貨員們的路徑都是最優解;其次,確定好揀貨路徑后,揀貨員們就用菜鳥自研的lemo槍依次揀貨,依靠庫區設計的優化,可以讓一個動線下來都不會走回頭路,經測算,揀貨員們每人每小時可以揀貨200件;最后,商品便會拉到質檢區,完成質檢、打包、出庫。出庫后便由快遞站最終完成分揀、派送。
在整個訂單完成期間,訂單商品的分揀、打包,分撥、配送實時進行,讓倉配全鏈路環環相扣,各環節作息交替輪換,實現了24小時運轉。
物流提速,必爭之地
人們已經很少能見到堆積如山的快遞了,從“雙11”“618”的第一單,再到48小時達、次日達、半日達,快遞物流的進化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正如ChatGPT是人類訓練算法的結果一樣,物流提速也是經過市場訓練后的必然導向。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33億元,比上年下降0.2%。相比2021年,2022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也有所放緩。因此,在零售電商進入存量市場的當下,物流行業的競爭也將從上半場的價格戰轉移到下半場,集中在圍繞服務質量跑馬圈地并構建產品壁壘。
在此背景下,介于傳統電商和即時零售中間的半日達,便成為了需要平臺搶人、搶貨的空白區域。“半日達實際上介于小時達和次日達之間,目的還是希望通過細分快遞送達時間來滿足細分人群的需求,同時控制快遞成本”,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對「市界」表示。
他還指出,“超市是屬于高頻消費的一個品類。超市的很多快消品都是周品和季品,就是每個星期和每個季度都要去購買的易耗品,復購率特別高,而且還屬于標品,所以超市基本上是線上必爭的一個業務。”
的確,過去三年,國內的即時零售業務迎來了一個高增長的爆發期。華經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配送訂單量達到408億單,用戶規模7.52億,交易規模則超過3500億元。該報告還預計,2020-2025年的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1%,有望在2025年底達到約1.2萬億的巔峰水平。
與此同時,一場圍繞即時零售的大戰正在吹起號角。自去年上線美團明日達超市后,以該業務為核心的美團新業務板塊營收增幅達到近40%;今年春節期間,抖音平臺上線了生活超市窗口,“攪局”本地生活,并表示支持下午4點前下單、次日達服務;順豐則一直圍繞“即時物流+”布局,近幾年一直試圖殺進即時零售賽道,與一眾老玩家們貼身肉搏。
而對于在此領域早已深耕多年的阿里、京東來說,提速是他們更高階級的比拼項目。菜鳥上線半日達業務的幾天后,京東物流也緊接著宣布上線“云倉達”業務,表示將通過傳統批發業務結合同城電商,將電商配送時效進一步縮短到“半日達”;盒馬鮮生也在今年3月底宣布將為全國距離門店3-5公里的區域提供“1小時達”服務。
▲(圖源:菜鳥)
廝殺之后,必有輸家。對于傳統商超來說,電商巨頭們在即時零售業務的下沉,也讓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有統計指出,過半上市的零售商超在過去一年面臨著虧損局面。其中連鎖商超巨頭永輝超市虧損27.4億元,步步高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虧損將達到13億-19.5億元。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商超則接連陷入關店潮的漩渦。
卷向供應鏈
有業內人士指出,即時零售的競爭本質其實是供應鏈和物流能力的競爭。國元國際的分析師也表示,當前環境下,商超配送是影響用戶體驗的核心因素,具有較高競爭門檻,平臺能否實現正循環,完全取決于商品履約效率、規模效應以及覆蓋區域。
建立起倉配一體的自營供應鏈并非易事。目前,國內已建成大規模自營供應鏈的電商平臺只有京東和菜鳥。前者曾在倉儲物流建設揮金如土,2012-2017年,京東在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增速最高曾達到過150%。后者基本沿用了相似的模式,飛速做重,僅倉儲面積就超1000萬平方米,自營的配送隊伍——菜鳥直送(丹鳥)也憑借送貨上門的差異化服務,開始小有名氣。
菜鳥供應鏈整體上,已經構建起從工廠到消費者的全鏈路全渠道供應鏈網絡,形成倉儲、運輸和配送三大基礎網絡,中小件配送、大件配送、冷鏈配送和保稅商品配送四大服務網絡。
京東和菜鳥,供應鏈的雙雄局面,背后是雙方長期的大規模的資金和高密度的人力投入。這也是美團、抖音等新晉玩家的能力短板。
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貓超的“半日達”與京東“211”之間,仍然是自營物流能力的競爭。誰能賦能到更多的品牌商家,誰的平臺效率更高,在供應鏈領域地位就更加牢固。
▲(圖源:菜鳥)
公開信息統計顯示,最近半年來,除了凱兒得樂,達能、聯合利華、雀巢中國、昆侖好客、英氏、十月稻田、無限極(中國)等頭部品牌均與菜鳥供應鏈達成合作簽約。這里既有老客戶在原有合作基礎上加深合作,也有新客戶的加入。
正是基于自建自營的供應鏈,才能夠支持菜鳥“半日達”快同行一步。帥勇介紹,“基于菜鳥自建自營的倉庫和配送隊伍,和倉配一體的高穩定性數智供應鏈體系,全面優化運營模式,率先在杭州啟動了夜攬晨配模式,實現物流24小時高效運轉。”
因此,這種物流速度的提升并不是以強制壓榨勞動力為基礎,帥勇稱,配送的每個環節,實際上也在交替休息。比如倉庫開始作業,配送與集散中心休息;而配送在作業的時候,倉庫與集散中心在休息。
從規模效應來看,天貓超市的SKU也相比同行更為豐富。據天貓超市總經理劉一曼介紹,天貓超市的倉庫光爆款SKU就有7萬到9萬個,而據晚點LatePost報道稱,美團優選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SKU只有1500個,抖音超市的SKU數量則更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即時零售搶占提速先機,或許也將助力菜鳥先飛。繼“阿里拆分阿里”后,菜鳥成為了上市呼聲最大的子公司。據阿里巴巴最新的財報來看,2023財年第三季度,菜鳥單季營收達到165.53億元,同比增長27%,也是該季度阿里增速最快部門。在盈利方面,調整后的菜鳥EBITA虧損為1200萬元,虧損同比收窄87%,距離盈利只差一步之遙。阿里財報曾披露,2021財年菜鳥曾實現正經營現金流。此外也有部分單季度實現正經營現金流。
菜鳥也并沒有滿足如今的半日達,“未來如果我們能把無人配送體系全鏈路建立并應用起來,我想有一天我們能做到更快”,帥勇表示。(文中李慧為化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